“五年制”中职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shua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年制中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周围事物具有一定的认知程度,性格的可塑性非常大。由于来自家庭、社会、网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五年制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复杂和緊迫。因此,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的生活,从而更好地融入今后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五年制
  G633.3
  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往往是心理状态的一种外在体现。五年制中职学生往往呈现出许多性格上的偏执等缺点,而这恰恰说明了许多中职学生其实心理存在着许多偏常的因素。学生的厌学、早恋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本文首先探讨了五年制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而阐述了如何解决五年制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五年制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在学习上存在的心理问题
  1.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在初中学习的失败从而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缺乏自信心,现阶段学习主要是被家长和社会的形势所逼,因此,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厌学情绪和行为。
  2.学习动机不够,对于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不愿意主动接受新知识,只对实用性知识有一定的兴趣。
  (二)情感意志方面的心理问题
  1.控制情绪能力弱,情绪具有两极性,学生容易出现极端情绪,例如: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
  2.承受挫折能力差,学生对全新的学校生活不够适应,不能积极调整心态适应新环境;因而出现出走、打架、斗殴、自残、轻生、甚至犯罪等。
  3.冷漠情绪,冷漠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后的一种习惯性退缩行为,学生主要表现在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无视,对集体活动冷淡。
  (三)个性方面的心理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等表现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2.自卑心理,表现:是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3.自私自利,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要求被别人爱而又不懂得爱别人。
  4.“错+错=对”心理,处理问题、与人相处缺乏正确的准则;报复心理严重,没有正确的人生观的价值观。
  (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1.与异性的交往行为上有偏差。据调查有45.9%的学生存在性困惑;处于该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对异性的狂热性。
  2.网络交往中不得当行为,学生无法正确处理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异,容易将虚拟世界的感情带到现实世界中来。
  二、解决五年制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多学习偏差,而由于升学压力,他们得到老师的关注是很少的。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失爱”群体。来到新的环境,他们心目中对老师的感觉既想亲近又不知如何开口。这就要求我们的中职老师主动放下为师的“架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从心里上接受你。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认真负责,不能做“例会老师”,即只有一周的例会才露面。任课老师也要利用上课时多和学生互动。努力建立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和管理氛围,做到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这样才可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二)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防治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的重要部门,为此,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和障碍,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矛盾和障碍。在职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传导,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使学生对自我心理特点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又更多的了解和体验,教师及时发生学生心理问题及时辅导解决,不能解决的,可转至学校心理部门。
  (三)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心理的缔造者,肩负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一方面教师要学习心理知识,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要掌握心理教育的技能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传授心理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调节各种心理障碍的方法。教师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系统搜集、整理、分析学生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测试、问卷,从主客观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新情况,预防各类心理疾病的发生。
  (四)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1.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和心理辅导课。教给学生必要的心理卫生常识,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心理問题,使他们懂得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2.开展心理健康训练活动和举办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社会上、到大风大浪中经风雨、见世面;为学生举办丰富的课余活动例如:第二课堂、知识PK赛、体育比赛等,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开展心理挫折训练活动,如野外生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意志力、抗挫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对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班主任应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让他们认知到:作为学生家长,要从多方面关注孩子的成长,注意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当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候,要更多地配合学校,及时纠正学生心理上的偏差,使他们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五年制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随着社会经济以及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五年制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科学的对策,以保障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保障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洪升.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李露露.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研究--基于心理教师的视角[J].职教通讯,2015(25)
  【3】胡文.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探索[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4(4)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应只注重课本方面的教学,还应注重德育方面的渗透。德育教育的实施是迫在眉睫的,因为它对语文教学具有可指导性,在人的培养上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从教材、学生、老师三方面着手来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德育教育应在语文教学中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关键字: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浅思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某方面来讲,是要比知识、思维和学习更加重要的,无论是学校
二人台是河套地区的民间戏曲,俗称“打玩意儿”。清朝时,在蒙汉民间和“丝弦坐腔”基础上,又吸收了山西河曲一带传来的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土默川一带出现的职业小班是清朝末
[摘要]自古以来,儒家思想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领风骚。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一直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其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儒家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儒家思想的人本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培养“圣贤”“君子”的教育目标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提供了历史依据
清乾隆以降,送往迎来之风盛行,尤其官场间更是处处陋习,而当时大文学家及闻人曹雪芹,则偏不好此道。某次,京城副都统赫某寿辰,贺客送礼充斥门庭,突左右来报,曹雪芹送来老酒二
简介:16岁的婷婷,三岁时父母离异,她判给妈妈,五岁时妈妈去了意大利,父亲在外地做生意,她和姥姥一起生活.rn表现:自傲、张扬、厌学、自私、行为散漫、不服从管理.rn分析成因:
近年来,生物技术越加发展迅速,且为生命科学教育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作为生命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因工程的教学不仅关系着生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与生物技术的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移动互联网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共享经济模式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
本文试图分析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新机制。  一、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与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要求,知识经济是以人的知识为基础、以人的智力为资源的经济。它要求人力资源拥有高科技知识,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博的知识结构;要求人们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人们加快学习,不断学习,学会学习;要求人们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