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就读懂了幸福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f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说钻研教材,读懂教材难,但我觉得要读懂孩子的心更是难上加难了,俗话说得好:“人心如海”,更何况是50多名孩子的心啊。
  笔者有幸在开学初执教了一堂县级公开课,而正是这堂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师应该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他们会想哪些方面的问题,读懂了孩子的心,才能上好一堂真正的好课。
  当我定好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课时,我起初的想法就是想上这节课的老师太多了,要想超越他们很难,只有加点创意才行,第一次是这样设计引入部分的:
  
  一、复习旧知,引出转化的思想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圆筒,请同学们猜一猜,我做这两个圆筒所用的材料是不是一样大的?(学生回答)
  师:看起来好像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把它们打开,看一看首先,请你猜一猜,打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学生猜可能是……)
  师:请看!是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我想知道哪个圆筒用的纸哪张大些,我们可以比较展开后的面积吗?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比较圆筒用纸转化为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请记住,在数学中,我们往往把复杂的问题转变成简单的问题来解决,这种方法就是数学中转化思想。
  可想而知第一次的试教以失败告终。学生的想法层出不穷。有不少的解题思路是我本来就没有想到的,而我认为学生会想到的数方格子的方法学生提都没有提到。这堂课就像备课组的老师说的那样,有新意,但把握不了学生。
  在第二次试教中,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通过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启发孩子该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结果绝大部分的孩子都用了邻边相乘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有两个孩子量出了高底用了底乘高的方法来解答。原来这堂课的引入我给孩子的负迁移太大了,于是整个课堂上我就显得非常被动,被孩子牵着走了,也没有把难点讲解清楚。
  课后洪钰铨老师就问我,你觉得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解题方法?那你觉得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思考过回答说要解决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最主要的方法是两种,一种是邻边相乘求面积,还有一种是底乘高的方法来解答。而学生最难弄懂的就是为什么邻边相乘求面积是错误的,怎样通过动手实践去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在洪老师的指点下,我才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关键所在,没有读懂孩子的心,没有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如何去组织教材,没有想到孩子最不理解的知识点是什么。原来在我眼里认为很清楚的事情,对于学生却是模糊的。
  于是,晚上,我又进行了一次大“换血”,推翻了以前的观点。决定返璞归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大量的思考和动手的空间。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反复验证——总结规律——灵活运用”这一过程中得出结论,而自己则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我择取第三次预案的一部分说说。
  
  二、新课
  
  1.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求出这个绿色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提出要求,可以是独立思考也可以是几人一起想办法。请学生动手并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
  2.在辩论中得出方法。
  动手操作后,不同意见的学生互说自己的观点,双方之间进行激励的反驳,教师作为组织者在一旁补充说明。
  生1: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应该等于它的两条邻边的乘积。
  生2:我觉得平行四边形面积应该等于底乘以高,我是这样想的:长方形的长与宽是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也是互相垂直的。
  生3:我也想到了这两种方法,但我通过比较发现第一种方法实际上是用底乘以它的一条邻边,后一种方法是用底乘以高。但我发现这条高一定比它的那条邻边短,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一定不相等,我不敢肯定哪一种方法是正确的,但我敢肯定至少有一种方法是错误的。
  生2:我觉得他观察得很仔细,思考非常有序。
  师:是呀,猜想的结果不一定正确,那么你能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哪种猜想是错误的,哪种猜想有可能是正确的呢?
  在辩论和动手验证中,学生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一上课就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运用手中的工具进行自主探究,如何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于没有给学生的思维定框架,所以学生在剪、拼的过程中,有的沿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有的是剪下一个直角梯形,拼成长方形,方法之多样,令我惊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并且在动手操作中学生也把解题的方法最后归类到了邻边相乘求面积和底乘高的两种方法来解答。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结果是水到渠成,既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又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一举两得但就猜想本身而言却是合理的,而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在猜想的瞬间被点燃,不同的猜想结果又激发起学生进行验证的需要,因而得出底乘高这个正确的结论时,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师: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面积和它相等的长方形?
  这时有不少学生停顿了一下,看来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深刻地理解这个方法。
  针对不少学生的困惑,师:请同学们再用手中的几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来验证一下。
  通过再一次的动手操作,学生对于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面积和它相等的长方形这个知识点已非常的清晰了。接下来的练习就顺理成章了,整堂课也顺利的收场。
  上好了这堂公开课后,我收益颇多。虽然磨课的过程很辛苦,很折磨人,但我感受到了幸福。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应该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读懂孩子,同时让我明白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怎样给孩子知识,应该如何满足学生真正的数学学习需要。
其他文献
一、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美的事物能激起人的好奇心理、热爱心理、向往心理、孜孜以求的心理,数学是人类理智中共同美感的一部分,是一种美的综合体.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欣赏数学中的美,进而创造数学之美,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那么数学美在何处呢?怎样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呢?在此略谈几点拙见:  1.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和谐、统一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和
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达成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课堂的高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教师在课前、课后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分课外指导和课内指导,应贯穿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中.  一、课外指导  1.合理安排内容,指导学生预习  为了创设恰当的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会找到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但受到课堂时间、课堂容量的限
一、课题缘超:试卷讲评。一个被忽视的教学环节    说起试卷讲评,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教学情景吧!  情景1:陆教师虚心向经验丰富、教学质量一直较好的韦老师学习,准备去听她的课,韦老师说:“真不好意思,今天是试卷讲评课。没什么好听的。改天你再来听吧。”  问题:试卷讲评课,真的没什么好听的吗?  情景2:奠老师边喝茶边悠闲地说,“今天是试卷讲评课,不用备课。太舒服了”。  问题:试卷讲评真的
槐香从四十岁就做上头婆婆。  过去乡下姑娘出嫁前,要请人给姑娘“扯脸”,又叫“上头”。所谓“扯脸”,就是用两根细线拗在手指上,手指一张一合,贴在脸上的细线就扯掉了脸上的细汗毛,并把眉毛绞成一弯新月。然后用石膏粉涂面,使脸蛋细腻光滑。  请来给新娘扯脸的人称为“上头婆婆”。这上头婆婆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必须有儿有女,家庭幸福圆满,不得有死过丈夫的“断扁担”,或者离婚再嫁“跨二道门槛”的人。  在金竹坪
木星的四颗大型卫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先后于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相继发射了旅行者2号和旅行者1号探测器,这两枚探测器都对木星进行了飛掠式探测,并向地球发回了宝贵的数据资料。早在1979年,经两枚探测器的探测,科学家发现名为欧罗巴的木卫二就像个冰与奶油、巧克力混合的球体,表面上分布着弯曲的条纹。科学家经分析研究认为,该卫星表面覆盖着5千米厚的冰层,冰层下面可能有一片深达50
2009年1月15日,从美国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的全美航空1549航班在起飞后不久便遭遇飞鸟撞击,两台发动机全部停车(飞机发动机在起飞之后、落地之前在空中运行时,由于机械故障、电子系统故障、飞行操作失误、外来物影响等原因引起的发动机停止工作现象),飞机失去动力。在危急时刻,机长沉着指挥机组人员,驾驶飞机在纽约哈德逊河上成功迫降。由于措施得当、救援及时,机上人员全部生还,此次事件也因此被称为“哈德逊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与启发式相联系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引导”而非“牵引”    孔子曰:“不愤不肩,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遵循学生学习教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全靠教师的灌输. 动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笔者的实践体会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平时教学中,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边学习边实践,努力做到:把自尊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选择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使数学教育成为充满快乐和幸福的活动,使学生尽情享受数学,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关注发展——弹奏有效课堂的主旋律。    1 确立的教学内容。要有
我校对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实践与研讨,发现该教学模式之所以能产生强大的魔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秘诀是让每一名学生的大脑始终“在前线”,“逼迫”每个大脑都没机会偷懒!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集中预习,“促”每个大脑“在备战、能备战”——这个过程老师在“前线”指导,督促  1. 不去预习——利用作业整理课集中预习  对于小学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