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兼备,以守为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辅导员个体工作出现主次不分、定位不准的错位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辅导员工作的系统梳理与长线把握。借用心理学模块理论,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出发,重新观照辅导员工作的内涵要求,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模块,系统梳理大学生日常管理、指导、服务和素质拓展等具体工作模块的内涵边界,试图走向一条“思想政治教育统领,具体工作支撑”的“一体两翼”模块化辅导员工作道路。  关
摘 要: 在当代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受到广泛关注。发展性通识教学模式强调以全面、积极、动态的发展观看待学生学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学生自主独立性发展的内涵与意义,用多元化通识教学模式重新构建学生的学习过程,寻找学生自主独立性与集体意识间的平衡点,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均衡、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发展性通识教学模式 独立性 集体意识  一、当今高校教
摘 要: 《聊斋志异·画壁》和《道连·格雷的画像》的“画中人”在志怪、象征性和整体结构上有类同性,但又表现出各自强烈的个性。首先是“画中人”一善一恶;其次是“画中人”对人物的影响一是恢复原来的状态,一是以人物毁灭为结局;最后是《道连·格雷的画像》明确地表达出一种形而上的意义,而《画壁》则面向现实。这与中西方艺术观念的差异有关,中国艺术观重视情感感受而不是认识模拟;而西方美感是以理智型的认识愉快为特
摘 要: 为了探寻中等学生与学优生在初中科学学习中产生差距的原因,通过学科专家访谈、课堂观察、课堂笔记分析、学生问卷调查等手段调查中等学生与学优生的科学课堂学习情况,发现中等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堂笔记记录、课堂学习重点的把握、思维活跃度等方面都明显逊于学优生,据此对中等学生和教师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初中科学 中等学生 课堂学习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学定教”新理念
摘 要: 图书馆的角色形象由传统的知识掌管者、占有者,逐步转化为图书管理的操作者和读者的服务者。因自身素质缺陷、工作职责单一、数字化技术的冲击等因素导致图书馆员的边缘化趋势加剧。馆员要以创新服务的意识丰满初心、丰富的知识体系支撑初心、良好的心理素养坚实初心、科学的激励机制培育引导初心。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图书馆员 服务初心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开馆
摘 要: 现行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是教师大班讲授—学生练习—教师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学生的自身条件差异,往往将知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一刀切”,导致学生差距加大或缺乏学习兴趣,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机制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设定梯度教学目标及相对应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期实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
摘 要: 罗隐诗歌多讽喻,故其讽喻艺术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通过与白居易诗歌讽谕艺术的对比分析,认为罗隐诗歌的讽谕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既委婉含蓄意味隽永,又辛辣明快犀利尖刻。  关键词: 罗隐诗歌 讽谕艺术 委婉含蓄 辛辣明快  罗隐是晚唐的一位重要作家,也是当时吴越文坛的代表人物,与“辞藻富赡”的罗虬和“才清而绵致”的罗邺并称“江东三罗”,且居其首。罗隐现存诗歌近500首。其诗歌因多讽
摘 要: 《时时刻刻》是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为主线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三个不同时空的女人生命中的一天。这是一部向现代女性主义先驱者伍尔夫致敬的作品,三位女主人公精神相通、彼此映照,展现了现代社会女性面临的困境与抗争。  关键词: 《时时刻刻》 三位女性 精神困境 自我救赎  美国现代派作家迈克尔·坎宁安1998年的力作《时时刻刻》一经问世便好评如
摘 要: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呈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与马孔多的百年兴衰,描绘了世代家族的恩怨纠葛,成了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莫言的《生死疲劳》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从人畜六道轮回观点,以动物视角看清现实社会现状,在创作手法上留有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鲜明印记。通过历史书写、神话运用和民间资源呈现等方面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可以看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与莫言的《
摘 要: 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巴师夏在其《和谐经济论》一书中强调了交换是“最重要,最美好,最具决定性,最多产的和谐”。到底何谓“交换”,何谓“和谐交换”,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对其进行逐层剖析,揭开和谐交换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 交换 劳动 和谐  马克思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开篇,曾提到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巴师夏,并且在随后的主体部分几次提到巴师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