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问题设置的误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feng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课堂提问逐渐得到重视。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十分重要。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培养能力,而且是提高课堂效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做好课堂提问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研究、长期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误区及探索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使提问艺术更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课堂问题设置;教学目标;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66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课堂中通过提问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交流,优化课堂教学。为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走出问题设置的误区,正确合理地设疑,精心安排问题的设置。
  一、问题设置的误区
  1. 问题设置太多,流于形式,肢解课堂,影响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的教师把课堂教学变成单纯的问题提问,认为提的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越能完成教学目标。在这思想影响下,不论是什么内容,都设计成许许多多的问题,整堂课在一问一答中进行。这种方式表面看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实际上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会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
  2. 问题设置面面俱到,深浅不适,拼凑现象严重
  启发式的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提问的问题无论深浅,面面俱到,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如有的问题学生一看就明白,但教师唯恐学生不会,仍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找多个学生重复提问,这样不仅容易使学生精力不集中,而且浪费时间,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还有的教师设置的问题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给人一种拼凑感,也不利于目标完成和能力培养。
  3. 问题设置忽略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思品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应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但许多教师在课堂设置问题时,想什么问什么,前后脱节,思路不清,学习完了内容,学生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有的教师把课堂问题设置成“是不是”、“对不对”等不是问题的问题,一问一答,一堂课就在这种简单的形式中结束,结果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4. 回答问题教师包办现象严重
  问题提出来后,有的教师不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思考,设置的问题不是引 导学生去解决,而是在学生没弄明白什么问题的情况下,为了缩短时间,完成教学目标,便包办代替,把答案一古脑儿强加给学生。
  二、课堂问题设置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上的提问应将讲究技巧。课堂设疑就像一根根指挥棒,指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课堂问题设置的技巧和方法是个关键。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 问题设置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每一堂课都要有目标,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紧扣目标,切忌没有目标想啥问啥,应当熟悉教材与大纲,找准目标,围绕目标精心设计,才能保证问题的准确性、启发性,才能防止问题过多过空,偏浅或偏深。所以,教师设计问题,不仅要从大处着眼,使学生对每一课的知识框架有一个宏观的比较清晰的认识,还要使学生对知识的联系有一个微观的明确认识。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引导学生列出每一课的总体知识结构,然后要求学生再把每一框的知识结构勾勒出来,并指出知识目标及联系,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2. 紧扣目标,进行启发式教学,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新颖的东西进行问题设置
  问题的设置应当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在设置问题时紧紧围绕目标,抓住一些新颖的东西进行设计。目前思品教材中设计了一部分教案,可读性强,教师可据此设问,同时也可以根据平时积累的时事材料质疑。
  3. 围绕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对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十分重要。创设问题的情境要做到以下几点:问题要小而具体,新而有趣,要联系实际富有启发性。要做到这些,教师需要平时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些现象,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时事,这样在创设问题时才能够得心应手。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的权益时,学生已阅读了课本上的例子,不新鲜了,笔者就设置了这样一些小问题:你买了一双皮鞋穿了没有三天,坏了,发现是纸板做的怎么办?你的家人买过假冒伪劣商品吗?买了假冒伪劣产品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然感兴趣。学生在踊跃发言后,记忆自然牢固,认识自然深入,在以后遇到假冒伪劣产品时自然就会运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4. 问题设置不要忽视课本中的小栏目
  课本中的小栏目设计新颖,内容和形式活泼,融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体,在思品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上充分利用“议一议”、“想一想”、“比一比”这些小栏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5. 问题设置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设置问题能否由小到大,由浅到深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知识水平不一样,对每一个同学来说,不可能“一口吃一个大胖子”。所以,问题设置要小坡度、密台阶,引导学生由低层目标向高层目标逐步达成。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大纲、挖掘教材,使问题的设置具有层次性。目标设计完后,教学过程中不要把目标一下子全抛给学生,要一个一个解决,逐步加深。实践证明,合理的课堂问题设置对课堂教学及学生素质培养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第十二中学 276000)
其他文献
他叫许海峰,是用光影对贫瘠社会做出精致反抗的纪实摄影师。2017年6月,许海峰被邀请至由上海宽带山联合上海洛克·外滩源共同发起的《摄纪·时光之旅》分享会及影展活动,分享和展示他镜头里的上海公园系列。  城市如脸谱,蘸彩漆细笔勾勒众生百态。作为摄影家,追求活灵活现的众生相本应奔忙于喧嚣叫嚷的城市街巷,行人的举止或喜或怒都能够被捕捉和记录。而现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空前提高,拍摄的环境
百米赛跑选手冲刺撞线的瞬间,全场观众都会疯狂叫喊。运动员也会利用“身体任何部分最先到达”的规则,想尽一切办法获得胜利。于是,清朝选手就上演了用辫子“撞”线的“千古一撞”,让大家为他的机智点赞。  原来,在康熙三十六年,有一个西方国家的使臣给清政府送来了一张请柬,邀请大清参加在巴黎举行的田径比赛。一直以大清王国天下第一而自诩的康熙,接到翰林院学士杜世钊呈上的奏章后,即便是善于骑马射箭的他,也不明白什
摘要: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使化学充满魅力、灵魂活现。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教学方式,也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设计及实施化学实验是教学的核心,更是化学教学成功的保证。本文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重点探讨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以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完善。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重要特征就是以实验
意大利特色建筑设计师吉安卡洛·泽马以“人类活动不影响水边动植物的栖息地”为理念,以海洋公园、水下庭院、水上空间为代表,设计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水滨建筑物。最新的设计作品是“Water Nest 100(水巢100)”。  “水巢100”屋顶配置约6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能供应房屋所需的全部电力,支撑房屋的主要材料是層压木板,它们支撑着室内100平方米的全开放空间。而且“水巢100”直径12米,高4米
贺岁档电影《你好,李焕英》因为另辟蹊径探讨“孝顺”,又兼具笑点与泪点,而赚足了口碑与票房。影片讲述了主人公贾晓玲与母亲李焕英总是观念不同,经常发生争吵,母亲李焕英的突然离世,令贾晓玲后悔不已。一次意外中,贾晓玲穿越回25年前,来到母亲的年轻时代,为其展开一系列圆梦计划。  其实,这部电影是身兼该片导演、编剧、主演的贾玲为了怀念意外离世的母亲而创作的,影片内容均改编自她与母亲之间的真实故事。未能见到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而学具的使用又是将数学学习体现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之中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中,对于学具的使用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一些教学案例从学具的操作和小组合作管理两方面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使用;学具;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800年前,时逢乱世,曹操打出了“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的口号,以“吞吐天地之志”一扫北方,平定乱世,被尊为魏武王;他韬略过人,不仅百战沙场,而且学富五车,跻身一代文豪;他因“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奸贼”,杀孔融、斩杨修、诛华佗等事迹又让他被看成是“暴君”。曹操的故事颇多,在他身上更是笼罩着诸多疑云,他的身世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复旦大学的王传超等人因尝试利用科技手段破解这一谜题而受到了
汉堡包是很多人心中的最愛,它是一个迷你版的物料十足的“黄金”城堡:金黄灿烂的、带有浓香芝麻的两片面包,里面放着几片鲜翠欲滴的生菜叶,中间夹裹着油炸香脆的鸡肉,上面再淋上口味香甜的沙拉酱,一个劲道十足的汉堡包就出炉了。轻轻地咬上一口,香脆的鸡肉发出嘎嘣脆的声音,伴随着沙拉酱的缕缕醇香弥漫开来,流溢到每颗牙齿间,充盈在舌尖直入肺腑,直让人齿颊生津,这销魂的美味简直令人欲罢不能。这款全球流行的快餐食品,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要培养的最重要能力之一,但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学生的视野过窄,思路得不到拓展,所写的内容及题材处于狭小的层面。要改变此种状况,就应引导学生探幽抉微,体验生活,拓宽视野。   关键词:作文教学;视野;拓展;方法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有效地改变目前作文难的现状,其关键途径是努力拓宽学生作文的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层面。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是王老师执教的一节市级研讨课,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材。本节课总体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的转变,体现了“吃透课改精髓,打造生本课堂”的主题,是一节比较成功优质又能很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市级研讨课。听后深受启发,现对本课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简单分析,并将课堂听评后的几点不成熟的点评拿出来供大家参。  一、 课堂教学过程回顾及分析  1.新课导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