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30年婚姻被房左右为分房闪婚为避税离婚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3月30日晚,刚锻炼回来的吴新存(化名)坐在沙发上,老伴梅艳艳(化名)端来煮好的棒渣粥,俩人还没聊上两句,电视中有关北京“国五条”细则落地的消息立刻让老两口陷入了沉思。一个月前,老两口因担心自家两套房会因“国五条”被征重税,两人琢磨着去民政局办理了“假离婚”,从而通过分割房产实现避税,而这已是两人第二次为房离婚了。
  过去的30年,老吴和老梅因为家里的房子已折腾了4次,离婚、复婚、再离婚,两人的婚姻着实成了房产的累赘。
  结婚:为分房闪婚
  30年前,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两人经同事介绍相识,仅仅一个月后,吴新存所在单位就开始登记福利分房,当时的条件必须是已婚且没有住房。
  就这样,为了尽快拥有自己的房子,在同事朋友的劝说下,两人完成了“闪婚”,不久顺理成章地拿到了新房钥匙。“刚开始大家都觉得‘早结婚、早分房’是好事,很多人都为房闪婚,没多久问题就出来了。”梅艳艳说,分房3年内,就有3个同事离婚。
  离婚:为房改分房“闪离”
  婚后5年,梅艳艳的单位也进行福利分房,政策规定夫妻双方拥有住房不能参与,收入微薄的两人为了能够多得一套房将爸妈从平房接来,选择去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
  就这样,两人顺理成章地获得了第二套住房,“有一天,孩子自己在家翻到了我们的离婚协议书,孩子当时信以为真甚至离家出走了2天,后来想想都后怕。”梅艳艳说,当时只能骗他说是“写着玩的”。
  梅艳艳说,为了避嫌,后来一直没有复婚,而且在单位都宣称自己离异,有些同事也猜测到我是假离婚,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20年,很长时间感觉在单位里抬不起头。
  复婚:为孩子出国担保
  “直到5年前儿子要留学担保,中介建议先复婚再担保更容易获得签证,我们才决定复婚。”吴新存说,当时去民政局的时候,碰到了当年的老同学,他们也是为了孩子出国留学办理复婚。“同学老李说,当年国企福利分房时,很多人闪婚闪离,我们真的是折腾的一代人啊。”吴新存说。
  为了怕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老两口从开始到现在都一直骗他,没有告诉他整个过程,很担心父母如此复杂的婚姻经历,让他对婚姻产生偏颇的理解和认识。
  再离婚:为避税卖房
  由于复婚时两套房都限定为夫妻共同拥有,因担心“国五条”新政落地后两套房会缴纳更多税,两人又往返民政局2次,办理离婚的相关手续,“虽然是第二次办理离婚手续,不过走进调解室时还是很不好意思,排队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投来异样的目光,看着一对对年轻人开心地领结婚证,我们两个确实不好意思。”梅艳艳说。
  二次离婚后,两人通过中介代办了财产分割等手续,一连串排队缴费后,终于在3月底确认了财产分割等事宜,而就在3月30日晚,北京史上最严“单身限购”政策着实让喝粥的老两口再也难以下咽。
  这意味着两人费尽周折地办理了离婚手续和一系列缴费等于做了无用功,唯一的效果就在于明确了每人都仅有一套房,在未来出售的时候可以不缴纳20%个税,“这一趟下来,不仅两个人满北京城跑了两周,还交了近5000元的中介加急费,真是得不偿失啊。”吴新存说。
  再复婚:卖房就复婚
  “新政尘埃落定,这次政策很明确,我准备把名下的房子卖了,换购一个稍大的户型,复婚后就不折腾了。”吴新存说。虽然老吴和老梅没有承认,不过户口簿上婚姻状况显然成了他们争取和保护财产的障碍。
  老两口现在的关系很融洽,不过梅艳艳也承认,曾经吵架时两人都说过“反正都已经离婚了”这样的话,而且过去20年里两人的心理压力都很大,不仅处处提防被揭发假离婚的情况,还要时刻注意言语和隐藏文件避免被孩子发现,“这30年真是步步惊心啊!”吴新存说。
  从闪婚到假离婚,一对夫妻30年两次离婚,也许不久后老两口又将复婚,看似圆满的结局背后,是30年分分合合的“婚房长跑”,当婚姻成了房产的累赘,希望30年楼市戏剧在赚取眼泪时,能收获反思后的安宁。
  (淑媛摘自《燕赵都市报》)
其他文献
谈恋爱那会儿,我妈妈一听说豆豆奶奶是惠安女,倒吸一口气:“惠安女那可是贤惠到国际知名的哦。像你这么个‘除了会教点书,什么都不懂’的女人,可有的受了。”不过,这几年和婆家相处下来,他们家大大小小对我好评如潮,特别是我婆婆,逢人就夸我懂事孝顺。总结一下婆媳相处之道,无外乎如下几点。  1. 为人晚辈,嘴巴甜一点   从小,我妈妈就常说,为人处事,嘴巴甜不吃亏。这一点,豆妈我觉得挺管用。出门时,招呼一声
如所周知,《魏书·食货志》中记载了北魏均田令十五条令文,乃是中国经济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土地法规。然而,史书中有关北魏均田制实施的记载却极其零星,宣武帝时期源怀上表请求在六镇贯彻《地令》(即均田令)的记载可以看做是北魏后期均田制实施的唯一明确记载。不过钩稽分析史料,仍可看到多条能够反映均田制实施的文献记载。与史书中比较模糊的记载相比,西魏及北齐时期的碑铭及敦煌文书中所反映的均田制实施情况更为明
养育小孩是“家庭”的责任,而不是企业或者其他人的。老有所养是培育小孩预期收益的一部分,既然受益人是家长,干嘛要把抚养小孩的责任推给其他人呢?如果认为养育小孩是全社会的责任,女性有薪产假应该是福利,那么长大的小孩,是否应该为社会服务?  最近看到两则饶有意思的报道,其一是中山大学一郑姓大四女生给国内500强企业首席执行官发信,呼吁他们要平等用工,取消就业性别限制,解除招聘大学毕业生时对女性不公正的要
关键词 中外历史纲要,表述精准,四监司,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庆历新政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19-0007-05   统编本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新教材)即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使用,如何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具备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笔者在系统学习新教材期间,发现其略有“表述不清”之处,现以上册
据统计,每年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更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哑儿中也有近十分之一是服药所致。此外,还有很多服药危险近在眼前却被忽略了。    错误一:1日3次,就是简单地随着一日三餐吃就好了  杜博士纠错:“1日3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1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1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
每天夜班回家时,小区胡同口都可以看见一个卖麻辣烫的。摊主是个小伙子,他自己调的酱味道很特别,隔三差五会在他那儿吃一碗。小伙子很健谈,每次吃麻辣烫时,他总会和你聊半天。  问他收入高不高。小伙子说,还行啊,不比你们上班差,只是比你们辛苦啊。他说的没错,每天傍晚出摊,在夜市上卖,等夜市散场了,又转道我们小区门口,每天凌晨2点左右收摊。只要天气不是太差,小伙子基本每天都出摊,一个月下来,1万多块的收入。
近来一则标题为“民工拒答‘你幸福吗’走红网络”的新闻让人玩味许久。“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奇特的对话出现在近日央视播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中,类似“鸡同鸭讲”的问答在网友的过度阐释下火速走红,被封为“神一样的回答”。  其实,若将“你幸福吗”与“你姓胡吗”联想起来,那可能只是一次误听,但网友们似乎更希望那是农民工大叔的急智与藏拙,更愿意将之视为一次不合作与不驯从——网友热捧“我姓
给我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她坐在一把老藤椅上,身着小碎花的真丝上衣和杭罗黑色长裤,沉静地微笑。让我倏忽间觉得,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位历经磨难的老人。  当年,高中毕业的她,凭着过人的聪颖被上海法租界一家电报局录用。译电室来了一位才女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单位。  电报员的生活伴随着枯燥的阿拉伯数字和一成不变的滴答声,她从17岁到22岁,一干就是5年。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丁锋的男人从黄埔军校毕业,成了她
生育意愿太低?  从现在往后看,中国一定是一个生育率偏低的社会,人口老化的社会,城市化的社会,人口流动的社会。这是前所未有的。这样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缺乏认识,缺乏准备。  生育问题也是一个新的问题,原来我们觉得人口增长太快,就搞计划生育,号召大家避孕节育,放慢人口增长。整个人口工作的思路就是这样。  但是随着生育率下降,问题颠倒过来了,人们的生育意愿越来越低。这跟计划生育毫无关系,它是整个
半个多月前,张丽红(化名)开始在中介挂牌卖房,想在“国五条”落地之前把房子卖出去,她还四处给老朋友、老同学打电话,询问有没有人愿意买二手房。接到电话的人都很诧异:“你可是有名的‘地主’啊。大家一直很羡慕呢,不是总嫌自己房子不够多,要给儿子挣足家业么?”张丽红只有苦笑。  在北京打拼十多年,张丽红现在手中一共有5套房子。她一度觉得只有房子能给人安全感,可是随着房产政策不断调整,心里越来越不安,“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