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6830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只有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教材内容并灵活运用,对教材内容由读懂到领悟到欣赏,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0-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0.015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是教学的关键环节,语文教师要仔细斟酌。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到语言的美,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其强烈情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强烈感情,得到心灵体验。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以课文为基础的,因为课文是情感传递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情感教育的本质来讲,它属于教育过程的其中环节,重视对学生情感、情绪、学习观与态度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换言之,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体验到身心的愉悦,它不是与实际教育相脱离的,也不是专家学者夸夸其谈的东西,而是教育实践的理想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情感教育缺失了它自身的教育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推进情感教育对现行语文教学不是否定,而是对其弊端的一种补充。情感教育属于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情感教育不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对自我感情的掌控能力,促使学生对周围生活与学习环境形成积极的感情体验,逐步形成独立的健全人格,成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具有决定性作用。换言之,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具有长久且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语文知识学习中就会具有很强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教师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那么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帮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比较烦躁,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在进入教室之前教师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赞扬、肯定与鼓励,不断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与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建立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积极互动,传递感情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要积极互动。通过良好的互动,对教材内容产生共鸣,传达感情,深刻理解作者在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用气势恢宏的语言向读者传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读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赏析文章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然后,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之间通过积极的互动体会作者的宽广胸怀与豪情壮志。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总结,帮助学生掌握课文重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树立高尚的道德观。
  (二)朗读课文要富有感情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朗读是表达感情的一种重要手段,情感是朗读的基础。文章作者所要传递的感情不是教师三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深刻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并形成情感共鸣,最终转化成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讲授课文中字词句的含义,而要不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范读后,要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美好意境与情感的体会。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与朗读,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感情交流。情感交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与教师、教材内容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知识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语文教材内容要富有感情
  在语文教材编选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不同文章的体裁形式,还要考虑不同时期的名家名篇。众所周知,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文学作品赏析部分要充分考虑文章所包含的感情,说明文要有情趣,议论文要有情理。无法想象,一篇课文如果自身感情不浓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角色意识
  所谓角色意识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标准衡量自身言行与心理,并不断调节、评价与认识自身心理行为。在人类教育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对其事业心、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以及感情投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地位,不断提高教育责任心,才能形成高尚的教育品德,用情感影响并引导学生。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只有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有机融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丰富并将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转换为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有效完成语文教学计划,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思维与想象力,不断提升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情感体验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丹.分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4(6).
  [2] 张德堂.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3] 程国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3(4).
  [4] 刘士山.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上),2017(12).
  [5] 苟凝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革新,2010(6).
  [6] 胡师腾.情感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39).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不断推行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初中是学生接受系统性生物教育的起点,它为学生打下坚实生物基础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初中生物教育的发展,而将创新教学理念融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育体制;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提高第一课堂教学效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来说,我们可以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对问题式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问题式教学;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2-0006-02  DOI:
[摘要]本文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为蓝本,联系教学实际,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含义、开发与利用原则及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认为在体育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发并利用好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体育新课程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一、体育课程资源的含义    所谓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体育课程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等体育课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有因素来源
以码课的概述为主要切入点,从互动导学案设计、学习资源优化、数学课程评价、每日一题等方面重点探讨码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简要阐述码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思
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 ,探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与教学模式。结果表明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辅以心理咨询是眼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 ;(2
建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长效机制的目的是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为维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体系稳定、营造长治久安的金融环境。它要
目的揭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诱发情绪对职业决策过程的共同作用机制。方法以88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职业决策信息板任务探讨了诱发情绪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个体职业决策信息加
钻孔灌注桩目前在沿海城市和市区改造中的使用已相当普及,但因属隐蔽工程,成桩后质量检查比较困难。宣杭复线增建第二线星桥特大桥全长1249.04m,共39孔。发宣线特大桥全长1234.2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