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饮食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e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世凯是一个极重享食并将其与自己的仕途挂钩的人。清同光年间,宫内的食制是:皇帝每餐四十八味,称“全份”;皇后吃半份,二十四味;妃子四分之一份,十二味;其余以次递减。照例,王公重臣有机密要事进见的,也赐“半份”,但多不敢领受,一方面是出于谨慎,另一方面是吃后付不起赏钱,所以才会宁肯挨饿。那时的“宫门费”是怎样的?《清朝野史大观·清宫大贿赂场》中记了这么一段:“慈禧时,宫中贿赂风行,为历史罕见。皇帝每日问安,索贿五十金,后妃依次各有差。”这是说,连皇帝向慈禧问个安,都要付出五十两银子的过门钱,臣属要求见,那得被勒索多少?这种贿赂风气至慈禧死后依然如故。袁世凯在辛亥年间东山再起,经常进宫见隆裕太后。赐食时,小德张为了讨好于袁,破例供应全份。袁这时已有取清而代之的野心,竟毫不推辞,全份受用。每次餐后,赏赐食的太监,一出手就是数千金。太监们领受之余,诧为豪举,而袁毫无吝色,若无其事。我想,袁这样肆无忌惮地不惜挥金去吃皇帝的“全份”,固然有权势熏灼、轻宫欺主的成分,却也能反映他的嗜食心理,乘机尝试享用御膳的排场。
  袁世凯奢食崇补,据袁当临时大总统时即为袁府管家的陶树德回忆,袁习惯于清晨五时许起床,洗漱后批阅文件,“然后喝茶或牛肉汁、鸡汁。七时进早点:包子四色,鸡丝面一碗。十时左右,进鹿茸一盖碗。十一时许,进人参汁一杯。中午十二时午餐。下午的点心为西餐,然后服自制活络丹、海狗肾。七时晚餐……”从中可见,袁不仅一日食饮七八次,而且多用大补强身、壮阳滋阴者。由于长期食用此类补品过度,致使袁经常牙齿疼痛,大便秘结,每隔二三日就要唤来医生治疗或灌肠……这些事情外人是难以知晓的。陶树德没有说明袁的午餐和晚餐的用馔细情。据袁的三女儿袁静雪回忆,其父最爱吃清蒸鸭子,尤其是冬天每餐必吃,再就是好吃红烧肉和肉丝炒韭黄等。又据光绪末年做过内阁中书的徐珂记道:“袁慰亭内阁世凯喜食填鸭,而此填鸭之法,则日以鹿茸捣碎,与高粱调和而饲之。而又嗜食鸡卵,晨餐六枚,佐以咖啡或茶一大杯,饼干数片,午餐又四枚,夜餐又四枚。其少壮时,则每餐进每重四两之食磨(馒头)各四枚,以肴佐之。”从中亦可见,袁不仅嗜好重荤之馔,饭量还奇大,久而久之则具负面作用,等于是给他的过度进补火上浇油。
  常言道:病从口入。为强身壮阳而嗜好补品荤物,同样贻害于身。袁从二十多岁就嗜补品,“常常是一把一把地将人参、鹿茸放在嘴里嚼著吃”。但是,就中医的医理来说,人参、鹿茸等都是热性的补品,他却成年累月地吃,日子长了,是不是会影响到他的健康呢。何况,在袁的平日饮食习惯中,又难以寻到蔬果、菌耳的踪迹。
  袁世凯这样奢食崇补,当然是有原因的。他妻妾成群,计有九位,她们为袁生有十七个子女。陶树德回忆,这些孩子小的时候,“多肥头大耳,一如乃父,稍长即均不结实矣。当时北京城就流行了这么一句歇后语:‘大总统的儿子——人参鹿茸。’即指此”。袁认为,要强身健体,补血益精,优生后代,就得久赖补品之功。但越是这样,越是“相反相济”,加剧了自身隐疾。因为这类东西不是任人随意服食的,服食的量数也应当有所节制。像袁这样一意孤行,嗜补无度,隐疾焉能不伺机而发?对此,袁在临终前才幡然省悟,黯然叹道:“我的身体不行了,参茸补品是不能接受了。”
其他文献
主持人与四位“见证40年人物”:(左二起)陈光中、卡尔·哈恩、彭森、郭家学。编剧、策划人史航(右),为“影响中国”2018年度导演文牧野颁奖。北京大学教授、博导严家炎在颁奖时向“ 影响中国”2018 年度教育人物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提问。“影响中国”2018年度学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嘉宾签名墙签到。  2018年12月15日,《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钓
【摘 要】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以及品质的发展引起了重视,尤其针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很多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以及相关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关注。因此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及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幼儿成长相关品质的要求,转变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满足家长和社会的要求。本文将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有机结合
计算知识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必要基础。然而,与空间图形、统计概率等知识相比,计算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教师认为计算教学只要讲清算理、总结算法,再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能够熟练地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就达到目的了,而且计算教学也很难体现出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有教师认为随着计算机、计算器的普及,计算教学被“淡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相应的“弱化”
计算在生活、生产劳动中运用非常广泛,在小学阶段,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下面,就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
[摘要]“四单”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学习。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中运用“四单”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前预习单、课中探究单、课堂检测单、课后评价单的价值,能促进学生解决能力的提升和数学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四单”教学模式;转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2—0066—02  解决问题的策略
[摘 要]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存在很多问题:同“形”的题目会做,变式的题容易错;简算时常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弄混。教学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认知运算规律,加强定律间的沟通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与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关键词]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意义;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操作、示范,学生“循着教师的思路”接受公式。在“梯形面积公式”教学中,进行了先动脑操作再反馈各种方法的教学尝试,改变传统方法,激活学生大脑神经,让学生自我探究方法,实现“穷尽”方法的课堂目标。  [关键词]大脑神经;教学形态;梯形面积公式;“穷尽”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顾颉刚受聘出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第一要务就是“动手动脚”去找人,延聘国学研究领域的顶尖高手,钱穆首先进入他的视野。  出生于1895年的钱穆,字宾四,传为吴越太祖武肃王嫡系后代,是那个时代自学成才的励志榜样。后人评价说:“他来自中国社会最基层的乡村,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更未出洋留学,完全靠自学成为名家,由乡村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走向大学讲台,成为大学教授、名教授,成为一代学术大师。”  顾颉刚与
辜鸿铭(1857—1928)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狂士”,向以倨傲狂放名世,似乎当世诸人均难入其“法眼”,其一生特立独行之行径也颇为后世读者所津津乐道。殊不知,这样一位“狂士”名流竟然会怕老婆,且怕得出奇离谱,怕得声名远扬,在京津地区,可谓“路人皆知”。辜鸿铭怕老婆的掌故,最早就出现在1927年10月12日天津《北洋画报》所刊《辜鸿铭与其妻》一文中,是货真价实的头条新闻。  辜鸿铭为大文学家,又为中国
追思会上,透过泪水眺望你  遥远的形象,像一幅印象派画作  原本瘦削的面容,显现  发自你内心的光感,向曾经的  学子投射久别的温暖  你在天堂令人牵挂,只不过你  早就从天堂般的家乡姑苏  走进圌山之麓的乡间。古庙  改成的中學课堂上,你让我  懂得:美,才是生活的神  金陵随园的书香里,你曾是  陈之佛、傅抱石、秦宣夫他们的  弟子,却将农家子弟命运的改变  视为自己一生的传世作品  你沉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