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班段幼儿幼小衔接中的“三学会”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aoyonghe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0
  农村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比较在意孩子在幼儿园里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其实,幼儿园活动是为孩子入学做好身心发展、习惯养成与智力开发上的充分准备。让孩子顺利入小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学会独立是前提
  许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差,从而影响学习的通病。最明显的表现是对于一个沉甸甸的书包,孩子不懂如何整理,里面的书本摆放杂乱无序,抽屉更像垃圾桶。
  作为大班段的老师,怎么来培养大班段孩子的独立能力呢?
  1.巧用干部轮流制
  用小干部来协助老师管理班级,不但有助于其他孩子懂得规则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小干部的管理与独立能力。采用小干部做班级礼仪明星,早上到园后在教室门口跟其他小朋友问好;请小干部帮阿姨一起分餐具,监督其他小朋友餐前洗手;区域活动课结束后请小干部帮老师收拾整理区角图书、玩具……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而且用轮流的方式,使每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如此培养孩子的服务意识,避免“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同时也让他们学会自律与管制他人,独立意识慢慢增长,能力渐渐养成。
  2.慎用教师包办制
  《幼儿心理学》指出:学前儿童在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基本属于“4+1”的格局,孩子在家里备受宠爱,根本没有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更应该多给孩子创设这样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做一些能力范围内的事,注意方法的引导。
  午睡过后,我们教孩子如何整理自己的被褥。能力稍弱的孩子,多指导多帮助一些,慢慢放手,同时注意多激励,多表扬。区域活动中,要求孩子在活动结束后要将所有能复原的物品按原来的样子摆放整齐,并将它作为一项常规管理工作来开展。长此以往,孩子就不会随手乱丢物品,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会倾听是关键
  幼儿园的孩子普遍存在不善于倾听的习惯。他们听讲的注意力跟兴趣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保持时间较短,中途喜欢随意插嘴。这和幼儿园的学习方式有关。然而一进入小学后,就要承受每天五六课时,每课时40分钟的教学,此时,学会倾听对于孩子接受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训练孩子的倾听习惯呢?
  1.习惯培养是基础
  每次在上课前,不忘提醒孩子:身体坐坐正,小脚放放平,腰杆挺挺直,耳朵竖起来。看到一些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孩子,及时用身体抚触、眼神交流来提醒孩子。习惯的养成不在于一朝一夕,如果一个老师注重这方面的培养,时时提醒,处处引导,孩子的习惯自然能慢慢养成。
  2.言传身教做榜样
  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常常会有孩子要主动与老师交流想法,此时,老师应该俯下身子,耐心倾听:眼神与孩子平视,饶有兴趣地听孩子讲完,并对孩子的说法作出回复。无论孩子的想法是否正当还是幼稚,都要予以尊重。老师在与孩子的平等交流中,让孩子慢慢懂得了要与人交流,首先得耐心倾听。这就是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3.激励表扬促巩固
  谁都愿意听表扬的话,孩子更甚。虽然他们可能会常常闯祸,做出让家长愤怒的事,但那只是因为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生活能力还没有发展成熟的原因。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它来教会孩子学会倾听。课堂上,我们适时表扬:“你们瞧,**小朋友真会倾听。他不但听懂了刚才老师上课的内容,而且还会认真思考。”这样有意的表扬,让孩子懂得了:原来倾听这么重要,只要认真听,老师也会表扬“我”的。
  三、学会学习是保障
  1.善用启发式
  学前教育的知识点相对较浅,而且惯用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多用同伴讨论、教师引导、模仿说话为多,孩子们的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如果老师善于引导,适时进行抽象思维的培训,那么不但有利于加深知识的长度与厚度,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学会积极思考。
  大班段的语言课——《城里来了大恐龙》,如果把教学目标定为“理解故事,感受大恐龙带给城市的麻烦与方便;体会故事中恐龙的心情。”也是一堂完整的课,但没有深度。如果我们启发孩子:恐龙身材庞大是它的过错吗?恐龙如何做到让大家又喜欢它了?通过孩子们的探究讨论、老师一步步引导,最终使他们明白: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作用;只要能为大家服务,就能受到大家的喜爱。这样带有人文性的启发式教学,不但有助于孩子们的认识更进一步,思维更深入,也提高了孩子对不同事物作用的认识,隐含着“服务他人”的道德教育。
  2.提前尝试式
  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比较自由,没有过多的约束,想解小便可以随时去卫生间,绘画课上需要拿绘画材料了可以自由走动,但小学里一堂40分钟的课,绝不允许学生随意走动影响其他孩子学习。
  为此,大班段期末前一两个月,幼儿园要与小学联系协作,请一年级老师过来给大班段孩子执教,让幼儿和教师共同感受小学的课程特点。课后,双方可以互相交流各自孩子的学习特点,有助于大班段老师做好教法的衔接。大班段老师提前让幼儿尝试小学化的教学模式,课堂纪律意识慢慢培养起来;适当尝试四十分钟教学时间,培养幼儿听讲的持久性;教学手段运用上,也应减少不必要的直观教具,初步训练幼儿抽象形象思维。
  还可以安排幼儿去小学走走看看,观摩小学生的课间操、体育课等户外活动课,直观感知小学的生活、学习特点;另外,通过观看小学生活宣传片,让大班幼儿全方位了解小学环境、学习生活特点,帮助他们顺利过渡。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多层螺旋CT (MSCT)扫描成人下颌骨舌下腺窝解剖结构,在MSCT图像上对下颌骨舌下腺窝倒凹的形态进行观察、分类,并对骨倒凹最深点到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
【摘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新课改的规定也是时代进步的必需。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的实施中,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重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但是却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自主学习的学科特点、阶段性及个体差异,甚至没有理清认识上的误区。  【关键词】学科特点;阶段性;个体差异;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3.41  著名外语
摘要 国家和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因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完全符合当前的形势需求,因此,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具有显著意义。文章在篇首段落阐释了互动教学方式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和应用原则,进而对互动教学方式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互动教学方式的运用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关键词互动教学;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摘要:面对新课标对实验教学要求进一步提高和现有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是中学化学教师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谈一下对此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实验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基础,但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是很困难的,实验室条件、班容量、教学进度要求、实验安全、教师自身的实验水平和精力等都可能成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SD大鼠牙囊细胞(rat dental follicle cells,rDF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是考察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多方面能力综合发挥的过程。本文的研究从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和现状两方面出发,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作了相关研究。通过课堂观教学和对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访谈,发现创设问题情境中存在着较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对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景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创设的意义  首先
摘要:概率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由于概论本身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对概率的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考虑到概率概念所具有的直观性,结合高中生学习概率内容中所产生的迷思概念,对教师概率教学提出一些策略。  关键词:概率教学;直观迷思;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目前的高中数学课程中,概率是为数不多的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内容。概率概念含有直观的思维,却常与我们生活经验中的直观期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