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尽早与新教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相符合、与新的学情相符合,全面落实新课改的指导思想,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大量学习有关新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以了解学情为切入点,以学生的情感体验点为抓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丰富扩展学生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欲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对传统教学的认识
  
  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模式》一书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但是,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计划,因为计划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容易僵化从而失去灵动的色彩。很多初中老师在上思想品德课时,都是准备好教案,拿着教材为学生读一遍,再配以黑板板书,布置完课后作业就匆匆离去,如此循环往复,枯燥乏味。
  2.教学内容枯燥。一方面,思想品德教材的配套资源不足,老师仅仅根据教材来讲课,内容难免乏味、空洞;另一方面,很多思想品德课的任课老师都不是专职的,他们往往还兼教其他课程,难以有充足的精力去设计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教学效率不高。重视教师讲授,忽视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堂中往往存在这种现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教师重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轻现代教学手段与学科的整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缺乏生机。即使有些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但是由于缺乏现代教学手段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往往不能够充分突出教学重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有效学习。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采用“座谈会”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自主意识增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有“小大人”的一面,也有好奇心强、爱发表不同意见、活泼好动、孩子气的一面。这样一来,教师如果不了解其心理特点,对他们“另类”的表现不加以合理引导,可能会导致学生逆反。“堵不如疏”,为此,教师应巧妙设计话题,引导他们畅所欲言。
  例如,在学习“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教师设置的第一个任务是“感受身边的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家乡(家庭)近几年发生的变化。学生通过讨论,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同时,这种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在思品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采用室外授课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大多数人眼中,室外授课一般只限于美术和体育这两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事实上,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涉及如何陶冶情操的问题。中国文人素爱风雅,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也可尝试在阳春三月,带着学生到室外授课。室外授课一方面使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满足初中生不受羁绊的心理需求,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台上声情并茂,学生在台下奋笔疾书的教学场景并不适合讲授全部知识。趣味性教学渐渐成为教学追求的另一个亮点,而体现这个亮点的方法之一往往是花样繁多的课堂游戏。这种游走在学习与娱乐之间的教学方式并不总是起着正面作用。任课老师要选择合适的游戏,正确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课堂教学内容涉及名人励志故事时,教师可以组织故事接龙活动,让学生轮流讲故事。
  4.开辟“小舞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品因其诙谐幽默、贴近生活、引人思考而成为大众喜欢的文娱形式,在思想品德课中偶尔插入小品,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如,在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框题时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小品,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场所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小故事。学生一方面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另一方面又能在笑过之后积极思考,认识到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从而力争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穿插了小品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又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切实改善传统教学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状况,使学生爱上这门课,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其他文献
《日本临床》等医学期刊在20世纪末出现“Suppl”(增刊)现象,在办刊上显现出三个鲜明特色,即分专题出版,系列化出版,超大型化出版。有着值得中国科技期刊主编们研究和借鉴的价值。
基于认知情态和模糊调和语语义上的相容性,提出了认知情态类模糊调和语这一暂时性概念。对科技语篇中的认知情态类模糊调和语的语言体现形式、使用频率、使用动因和使用特征的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教学,有效催生学生学习兴趣  一堂新课的导入比较成功,就能够发挥先声夺人和引人入胜的作用;反之,如果导入平淡无奇的话,那么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历史的时空距离遥远,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足够的体验和感知,所以无论教师导入的语言有多美、技巧有多高,课堂教学在刚刚启动时都不能保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过,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新课导入,则不仅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探究潜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必须有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情境教学的方法  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认知的发展、品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学实效性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引起广大教师高度关注的问题。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在教学实践中,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此,在思
人类该如何协调与环境生态的关系,是当前被广泛关注的问题,由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高建新先生编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诗心妙悟自然——中国山水文学研究》一书
利用在以往农业产业化研究中被忽略的产权视角,对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及其利益分配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归因于准一体化的产权安排;同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以人为本”的涵义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中学生为主,尊重中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主体性地位,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
亨利·列斐伏尔称当代资本主义为“有机资本主义”或“控制消费的官僚社会”,现代资本主义通过牢牢地控制日常生活而幸存,通过占有并生产空间而成功地取得了发展,符号消费成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培根语),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学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