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素质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1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出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这些理念和要求必须依靠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与实施,所以说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是新的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关键。那么,体育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呢?
  
  一、良好的教育品质是实施新课标的前提
  
  体育教师既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优秀品质的任务,又担负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其教育的特殊性和艰巨性不言而喻。所以,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品质才能完成自己的职责。
  
  1、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体育教学不但要求教师上好体育课,而且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师每天的活动量是非常大的。另外,体育教学极易受环境的影响,经常的室外工作对身体健康也有影响,尤其在高原和多风沙地区,这一情况更为突出。因此,体育工作需要奉献精神和高度责任感,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假若体育教师对工作采取敷衍态度,不但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给学生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使他们出现违反纪律、危害社会的现象。所以,可以认为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是体育教学成功所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
  
  2、高尚的师德
  教师的品质是感染学生和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就会起更大作用。
  体育教师对事业的忠诚和其具备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有事业心,对学生热爱,对工作极度热忱,进而能在运动集体中创造良好的队风,教师稳定的情绪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会给学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这种快感是教学顺利进行的条件。
  
  3、坚强的意志
  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增强学生体质,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努力;再则体育运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和战胜困难。还有,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地“作”,这就要求教师有耐心、毅力和坚持精神,所以,体育教师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是影响新课标实施的重要因素
  
  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是其教学最起码、最不可少的条件。没有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是很难胜任自己所担负的职责。
  
  1、专业知识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
  具备了专业知识,体育教师才能有“的”放“矢”,知道该教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该怎样“精讲”,该怎样指导学生“多练”,以及该如何“教”和该培养学生什么等等。
  
  2、专业知识的转化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即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体育教师所起的教育作用的大小,常常取决于教学能力的强弱。体育教学能力又往往表现为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和教育学生。首先,体育教师应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分配的注意力、敏捷的思考力、丰富的想象力等。其次,应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不墨守成规,能创造性地吸取别人的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的观点、经验,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讲解、示范和练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体育教师要善于组织运动集体、运动竞赛、教学活动等等。而且还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体育教师应善于用流畅、精简、亲切、易懂、幽默的言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讲明运动概念和运动原理。
  另外,体育教师应具有善于转化后进生的能力。后进生既包括学习能力差、素质差的学生,也包括行为、思想差的学生。后进生的转化往往决定着每一堂教学课的质量。面对后进生,体育教师应有自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应投入自己的情感,尊重、重视、关注他们,从而激起他们自尊,自强、积极向上的强烈欲望。还有应找出后进生“差”的原因,调节其心理,从而诱导转化他们。最后,运用鼓励后进生有益行为,发挥后进生优势的“肯定评价”方法来转化他们。
  
  3、体育教师应有对学生人格培养的意识
  人格指的是人的一切内在品质,如尊严、价值、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等等。时代需求的人才,必须具备创新、参与、竞争、合作等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的成绩和结果,而恰恰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积极因素以及对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体育实践的宽阔容纳性对不同青少年都具有适应性,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体育内容的丰富,可适应学生的需求,从而培养他们的表现意识和竞争能力;体育的竞争性,可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体育中的集体项目,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奉献精神。
  
  4、师生关系的处理能力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使自己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其次,要对学生有爱心;第三,要寓“严”于教;第四,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第五,要善于接纳学生的建议和意见;第六,主动地与学生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信任教师,愿意接近教师,进而产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
  
  三、善于学习、善于研究是教师完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能力、永不落伍的重要保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会不断涌现,尤其对教育、教学这样一个复杂的活动来说更为突出。教师若不具备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迟早会被淘汰的。知识的不断储备能开阔教师的视野、更新观念。不断的探究能拓宽教师的思路,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总之,体育教师具备了相应的教育品质和教学、教育能力,才能在体育教学中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杨仁贵:21世纪学校体育工作全书,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8
  (作者单位:817101青海省乌兰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政策的不断倾斜,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值得思索和探讨的课题。     一、目前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农业在产业化、市场化和外向化方面,与沿
期刊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感教育。富有情感的教育,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这样就会激起受教育者的追求欲,其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就会在情感之中自觉自愿地去接受。  素质因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思想政治因素。中学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渠道,所以中学政治课肩负着极其特殊的素质教育的使命。  学习政治需要一定的智力因素,而更多的却是需要非智力感情因素。因为政治和感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中学
期刊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宗旨是教书育人,而政治课由于自身的特点成为学校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要渠道。然而以往的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的培养及其人性的和谐发展,因而大量采用填充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与社会现象脱节。因此一提起政治课,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枯燥、乏味、学了没什么用。如果我们能把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
期刊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从而对教师角色的转换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转换。    一、教学思想的转换    新课程要求既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要体现教师的
期刊
创新是人类文明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是个人成长的基础。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信息蜂涌为标志的新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合格公民,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和要求。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科技革命需要和善于应对国际竞
期刊
【摘要】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体育、懂得体育、喜爱体育,这将使学生得到健康的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达到终生体育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 体育 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处于完好状态。体育属于认知活动,在进行运动性认知的过程中还大量涉及人的情感、情绪、态度、价值观等内容。它在人的主观世界中通过活动的体验,
期刊
师生关系和谐,对体育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创造这种和谐关系。  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充分展示教师的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中的美感和乐趣。诱导学生投入极大的兴趣。因此
期刊
小学低年级学生从学习知识到掌握和简单运用知识,都必须通过小学生的思维与实践体验才能实现。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都不能由教师包办完成。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逐步从形象思想走向抽象思维,使之在学习中勤于思考、乐于思考、恒于思考,真正成为思考领域里的小劳动者,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本人从教三十年,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如下体会。    一、
期刊
从当前中学体育现状看,受“应试”教育影响,重智育、轻体育,终身体育意识薄弱,不少中学生对体育教育,特别是体育课不感兴趣,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这就使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长期中学体育教学中对此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以求教于专家与同仁。    一、教师要树立主动体育教学观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向学生传
期刊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单一的知识讲授和传递上。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也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历史科的角度切入,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运用文学语言渗透课堂教学,可谓一石二鸟,收效显著。    一、巧用文学语言,调动学生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