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政治教师的角色转换分析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从而对教师角色的转换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转换。
  
  一、教学思想的转换
  
  新课程要求既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地意识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原来的政治课教学中,往往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应付考试,最终导致学生死学,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作为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而且,教师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霸权中跳出来,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主人翁感,感受学习的愉快。
  
  二、教学方式的转换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新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政治学科而言,它本身的理论性较强,如果仍然采用枯燥呆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话,必然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灵活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进行教学,从而使政治教学更加形象生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解商品、银行等知识点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商场、银行去实地体验乃至实践,这样就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从而体现政治课的时效强、内容真、形式活的特点,并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对待学生观念的转换
  
  应该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对这些问题,新课程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学生的观念要有根本性的转变。首先,要求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群体。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并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充满信心。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平等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长期以来人们有种误解,认为政治教师是真理的化身,一切都体现着师道尊严、唯师独尊的局面,政治课教师总是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自视高学生一等,端起先生的架子,板着脸孔教学,漠视学生尊严,忽视师生交流,导致学生处处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缺乏自己的见解、思维及学习方式、方法,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发展。因此,现在的政治课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主体和人格上的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求异性及个性,从而促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个性得以充分地展现。
  
  四、教学过程的转换
  
  新课标实施下的课堂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合作,交流方式灵活,学生表现个性和差异的机会增多,能够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尽可能地去重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达到体验、领悟、探索和发现的目的。正如哲学家莱辛所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一个的话,我宁愿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体验,从而获得正确的使知识熟练的技能。同时,教师要采用各种有效方式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甘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开启学生的智能为己任,尽量改变以往教师充当说教者、灌输者的角色,从而使政治课教学真正从以前精心设计教师的“教”向精心设计学生的“学”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角色真正意义上的转换。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已势在必行,新课标的制定就是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求异、互动的教学氛围,教育改革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中学思想政治课才能滋生出其应有的生命和活力。
  (作者单位:331400 江西省峡江县砚溪中学)
其他文献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学生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其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词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语音的教学方法    对于语音的教学,我认为有效的方法还是借助音标进行教学。如教单词ingredient时,可以先注上音标,再划分音节in/gre/dient,让学生自己读出单词。这样,不仅学生会读单词,而且能很快地记住单词
期刊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第一基本功,也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法。朗读,能将课文入于眼,字音、字形、词语、句子、篇章结构一目了然,是为“目治”;出于口,吐珠喷玉,流利顺畅,口中自有情词芬芳,是为“口治”;入于耳,声韵合拍,抑扬顿挫,是为“耳治”;记于心,依心赋情,心旌摇荡,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是为“心治”。如此眼、口、耳、心并用,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读如此重要,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却越来越不重视,课堂上全
期刊
爱因斯坦说:“物理学理论如果不能使小孩懂,就可能是无价值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不能使高中生认可和理解,也可以说是无价值的。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Ι文综的政治试题从形式到内容均自然和谐地展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的平凡。  试题的情景材料考生摸得着、看得见。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形成试题又高于生活、高于社会实践。学生通过作答,可以指导他们的生活和社会实践。  商品流通、易货交易、货币支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世界风云变幻莫测。针对这些新形势和新变化,就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思想、探索精神的发展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在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主地求知、自觉地实践,形成能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素质。下面谈点个人体会。    一、创设情境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品德教学效果优劣的探究,更多地从教师的教学上进行研究,忽视了从学生心理原因的角度的研究。事实上,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取决于学生的接受效果。如果学生存在着心理障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就会发生“堵塞”,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就必须分析在课堂学习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原因,并采用相应的对策,促使学生在和谐的心境下学习。    一
期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收支两条线”的有关规定,加强和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强化财政职能,优化财经秩序,现就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全面推行“票款分离”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外,其他体现政府职能的各项财政性资金也要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行“票款分离”或“罚缴分离”制度    具体包括:(1)行政事业性收
期刊
【摘要】中学数学教学最早被理解为传授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偏重演绎论证的训练,注重灌输现成的知识。随着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深入研究,更加注重了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全面发展的开拓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封闭型数学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开放性试题随之产生,并且日益在考试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开放性试题 创新    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知
期刊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政策的不断倾斜,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值得思索和探讨的课题。     一、目前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农业在产业化、市场化和外向化方面,与沿
期刊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感教育。富有情感的教育,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这样就会激起受教育者的追求欲,其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就会在情感之中自觉自愿地去接受。  素质因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思想政治因素。中学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渠道,所以中学政治课肩负着极其特殊的素质教育的使命。  学习政治需要一定的智力因素,而更多的却是需要非智力感情因素。因为政治和感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中学
期刊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宗旨是教书育人,而政治课由于自身的特点成为学校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要渠道。然而以往的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的培养及其人性的和谐发展,因而大量采用填充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与社会现象脱节。因此一提起政治课,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枯燥、乏味、学了没什么用。如果我们能把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