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物理学理论如果不能使小孩懂,就可能是无价值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不能使高中生认可和理解,也可以说是无价值的。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Ι文综的政治试题从形式到内容均自然和谐地展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的平凡。
试题的情景材料考生摸得着、看得见。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形成试题又高于生活、高于社会实践。学生通过作答,可以指导他们的生活和社会实践。
商品流通、易货交易、货币支付,常发生在学生身边,有时学生本人就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手持人民币买东西,作为高中学生很自然就可以想到人民币的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彻底取消农业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环境保护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这些相关信息考生本人或家庭可以直接感触到,可以从媒体了解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是个人受益的小事,也是社会发展的大事,大事小事融通,寓哲理于其中。
试题践行社会生活实际,映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映出党的政策的光辉。试题在“感性具体”的收集和整理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是演绎推理的过程。通过分析和综合形成试题,把“抽象规定”上升到“思维具体”,构成“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过程。完成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综合,实际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平凡的至理过程,是使考生对试题内容认可、接受和践行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多次反复,能够逐步扭转社会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甚至“拒斥”的现象。如果把哲学、社会科学搞的神秘化、高深莫测,连领导干部都不容易理解和掌握,遑论一个普通高中生。试题平常化的内容,通俗的哲理,引导学生领悟社会科学的真谛。
38题朴素的考查我们现实的问题和希望:
38题材料一:直观形象的展示出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材料二: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得到焦点。”这种清醒、理智、客观的表述,摆脱了过去的束缚和羁绊,扭转了长期存在的国家大事只能说正面的伟大成就,不能讲存在严重问题的倾向。这是不小的进步,也是赢得考生信服的举措。这种类似的社会现象不敢讲,更不敢考,而实际上学生早已有切身感悟,自己产生一些看法。试卷朴素的考查我们现实的问题和希望,更容易使学生心服口服。
38题设问与作答内容的优点在于:
第一问答案要点的①是进行动态的比较,让考生找出两个变量行进的共同点——高速增长;②是找出每个变量变化数据及二者增长率的不同,科学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点的最后“……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较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一句话紧紧扣住材料二中的“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展示了我们赢得了进步以及今后任务的艰巨。这是对考生辨证思维有效的培养过程。
第二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教材、考纲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相融通,设问企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过程,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作答的要点把“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在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方针大政与课本中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相关知识融通,升华成为①和②的六条凝练的众所周知的“平常话”。考生和社会都感到熟悉、亲切、通俗,但是,想作答全面,取得高分,确实也不容易。
这次考试,直面时事政治热点中的焦点,与以前的“热点不热”的命题相比较,又是一次搏弈,既有效地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宣传教育,又给押题猜宝者一个回答,可谓一举两得。
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充实、完善、提高思想政治经济常识教材的资质,把题眼坐在这里,试题出得有远见,考得适度,考得及时,考得深入人心。
第三问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最基础、最常见的内容,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容相融通,常考常新,没有陈旧和重复之感。
下面提一点商榷的意见:
32题题干:“西方的一些评论家在评论2004年美国大选时曾辛辣得指出,布什和克里的竞争,与其说是不同施政纲领的对决,不如说是金钱的对决,谁筹集的竞选资金多,谁就多一分胜算。对此,我们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中选择的答案是“C、在美国金钱是政治的母乳”。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教材中只讲到:“西方多党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其服务的,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集团调整他们之间利益矛盾的产物。其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两句话的表述既科学又严密,无懈可击。虽然这道题的难度不大,一般考生都能选对。但是无法制止考生及社会对这方面内容的演绎发挥。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题干中没有讲清布什和克里各自筹集的竞选资金数额或差额,所以这种内容的试题不出为宜。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文综中的政治试题,看着越来越舒服,用着越来越方便,内容越来越科学,考查得越来越实际。我们希望把政治学科的考试融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潮流中,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服务党和政府的决策,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为培养和选拔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067000河北省承德市实验中学)
试题的情景材料考生摸得着、看得见。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形成试题又高于生活、高于社会实践。学生通过作答,可以指导他们的生活和社会实践。
商品流通、易货交易、货币支付,常发生在学生身边,有时学生本人就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手持人民币买东西,作为高中学生很自然就可以想到人民币的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彻底取消农业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环境保护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这些相关信息考生本人或家庭可以直接感触到,可以从媒体了解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是个人受益的小事,也是社会发展的大事,大事小事融通,寓哲理于其中。
试题践行社会生活实际,映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映出党的政策的光辉。试题在“感性具体”的收集和整理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是演绎推理的过程。通过分析和综合形成试题,把“抽象规定”上升到“思维具体”,构成“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过程。完成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综合,实际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平凡的至理过程,是使考生对试题内容认可、接受和践行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多次反复,能够逐步扭转社会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甚至“拒斥”的现象。如果把哲学、社会科学搞的神秘化、高深莫测,连领导干部都不容易理解和掌握,遑论一个普通高中生。试题平常化的内容,通俗的哲理,引导学生领悟社会科学的真谛。
38题朴素的考查我们现实的问题和希望:
38题材料一:直观形象的展示出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材料二: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得到焦点。”这种清醒、理智、客观的表述,摆脱了过去的束缚和羁绊,扭转了长期存在的国家大事只能说正面的伟大成就,不能讲存在严重问题的倾向。这是不小的进步,也是赢得考生信服的举措。这种类似的社会现象不敢讲,更不敢考,而实际上学生早已有切身感悟,自己产生一些看法。试卷朴素的考查我们现实的问题和希望,更容易使学生心服口服。
38题设问与作答内容的优点在于:
第一问答案要点的①是进行动态的比较,让考生找出两个变量行进的共同点——高速增长;②是找出每个变量变化数据及二者增长率的不同,科学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点的最后“……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较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一句话紧紧扣住材料二中的“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展示了我们赢得了进步以及今后任务的艰巨。这是对考生辨证思维有效的培养过程。
第二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教材、考纲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相融通,设问企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过程,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作答的要点把“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在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方针大政与课本中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相关知识融通,升华成为①和②的六条凝练的众所周知的“平常话”。考生和社会都感到熟悉、亲切、通俗,但是,想作答全面,取得高分,确实也不容易。
这次考试,直面时事政治热点中的焦点,与以前的“热点不热”的命题相比较,又是一次搏弈,既有效地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宣传教育,又给押题猜宝者一个回答,可谓一举两得。
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充实、完善、提高思想政治经济常识教材的资质,把题眼坐在这里,试题出得有远见,考得适度,考得及时,考得深入人心。
第三问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最基础、最常见的内容,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容相融通,常考常新,没有陈旧和重复之感。
下面提一点商榷的意见:
32题题干:“西方的一些评论家在评论2004年美国大选时曾辛辣得指出,布什和克里的竞争,与其说是不同施政纲领的对决,不如说是金钱的对决,谁筹集的竞选资金多,谁就多一分胜算。对此,我们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中选择的答案是“C、在美国金钱是政治的母乳”。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教材中只讲到:“西方多党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其服务的,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集团调整他们之间利益矛盾的产物。其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两句话的表述既科学又严密,无懈可击。虽然这道题的难度不大,一般考生都能选对。但是无法制止考生及社会对这方面内容的演绎发挥。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题干中没有讲清布什和克里各自筹集的竞选资金数额或差额,所以这种内容的试题不出为宜。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文综中的政治试题,看着越来越舒服,用着越来越方便,内容越来越科学,考查得越来越实际。我们希望把政治学科的考试融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潮流中,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服务党和政府的决策,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为培养和选拔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067000河北省承德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