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不断出现治它绝招不变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k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中国抗疫简史》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剑光教授的一部著作,这本书由新华出版社于大年初六紧急出版,能让读者从古代抗击疫情的经验中借鉴一些防治疫病的方法和措施。

疫病历史早已有之


  春秋战国时期,疾病流行就已经很多见,在赵国和秦国等地也曾经多次发生比较严重的疫病。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据历史记载曾经发生了16次大大小小的疫情。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疫病高发期,战争动乱加剧了疾病的扩散,人们在无助中痛苦生活。隋唐两宋时期也发生过多次疫情,多在长安、汴梁等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明清时期疫病发生更为频繁,明朝发生疫病超过180次,平均每2.34年就会有一年疫病流行。《清史稿》记载清朝出现疫病的年份有134年,几乎接近统治历史的一半时间。
《中国抗疫简史》

  然而,限于当时的医学条件和人们对病毒的粗略认知,起初古人往往把遏制疫情的希望,都寄托在所谓神灵和巫术上。愚昧和无知,让当时的人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但也为一代代医者积累了宝贵的抗疫经验。后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的健康理念的逐步增强,人们对疫病的认识,开始有了飞速的提升。

防疫措施有迹可循


  后来,人们的认知已经达到了“四时皆有疠疫”的高度,疫病是“气不和之疾”,已经能辨别出伤寒、疟疾、蛊、痒疥疾、麻风等传染病。《逸周书·大聚篇》中记载疫病流行时“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经出现。
  每当大疫降临,智慧的古人并没有被各类疫病所吓倒,而是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斗疫人物和斗疫故事。人们发现,即使旧的疫情频繁发生,新的疫情更是时有发生,但应对疫病的举措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古时开始,针对疫情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隔离。一旦有病患出现,不仅病患要隔离,接触过病患的人也都要隔离,避免人员流动带来交叉感染。
  夏商周时期对隔断传染源以防止疫病扩散的思想就已经产生。政府除了对灾疫严重的地区实行免交和缓交赋税的优惠政策外,还将遏制疫情效果明显的药方公之于众,刊刻在各主要道口,以惠于民;同时指派医生携带药品到乡村巡视,使疫者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据书中记载,为了使疫病患者能够得到集中诊冶,我国从秦朝开始就修建了一些隔离点,在北齐时期就有了专门的隔离治疗场所——“病人坊”。这些举措在“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上,可谓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宋代又出现了专门收养病人的安济坊,这可以说是古代版的“小汤山医院”。
  之前看过的电视剧《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京城爆发了疫情,当局政府当机立断,迅速采取封城措施,避免人口的流动,连输送物资也绝不打开城门,依靠绳索把城门之外的物资吊起拔到城门之上。清末的《鼠疫抉微·避疫说》中记载,在平时要洒扫房屋,使其清洁光明,避免去阴暗潮湿处居住。埋葬死老鼠时要掩鼻转脸,不能接触死鼠之气。农人不要赤脚,必须穿上鞋子以隔绝地气。倘若怀疑自己感染了鼠疫,要搬出家里,到大树当风处居住,一定要高床高凳,不能接近地面。这些记载几乎都符合预防医学的要求,既重视了对死鼠的及时处理,又提出了预防以及治疗方法。
  在疫情治疗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员会研制各种药物来对抗疫病。但医药的研制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生也要在临床实践中逐渐研制针对病情的特效药。
  传播普及医学知识也是抗击疫病的重要措施,唐五代时期曾编撰简明版医书张贴于街道巷口,唐天宝年间皇帝命令各级长官把《广济方》抄录下来在各村要道予以公示,宋朝时期则利用雕版印刷技术大量印制医书向百姓发放。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今有院士、专家钟南山、李兰娟及张文宏这样的著名医生适时为公众答疑解惑,在古时也有这样的人。
  书中列举了一些医术高超、不畏艰险、救民于水火的斗疫勇士。他们中既有孙思邈、张仲景等为大家所熟知的名医,也有朱震亨、叶天士等民间名医,也不乏苏轼、蒙哥汗等一些以偏方治瘟(瘟疫)的历史名人。他们或献“神药”、或施妙手、或集百家之长,以各自的方略,为人民解除病痛,产生了张仲景的“六经八纲”说、刘完素的火热说、张从正的攻邪法等系列医学思想,这些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克疫理论,对于指导当时的抗疫斗疫,都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我们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不仅诗歌和书法风格豪放,治疫也很豪放。他曾两次被外放到苏州,且两次都赶上苏州大疫。苏轼虽仕途不顺,但爱民之心仍存。他下令将常平仓米减价出粜给平民百姓,还派专人每天烧粥施舍给穷人,并煎药让无钱请医的病人服用。他派出专人带了医生在杭州城内一个坊一个坊地去治病,不遗弃任何一个没钱治病的穷人,最终救活了大批病人,后人将永远铭记。
  因杭州疫情嚴重,苏轼还发动民间财力支援抗疫救灾。他自己以身作则,首先献出个人黄金五十两,再加上他筹措到的官府纹银二千两,创办起一所病坊,名为“安乐坊”,收纳贫苦病人。病坊设立前后三年,治愈病人数以千计。可以这么说,安乐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私集资合办的传染病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宋徽宗崇宁初年,朝庭除了设立专门收治病人的安济坊之外,还会对每位医生建立技术档案,医治病人时的技术长短处都要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年终考评的主要依据。
  个人防护方面,古人的抗疫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并达到了较高水平。他们不仅严格做到人畜分居,而且也会勤洗手面、勤洗澡,力求最大限度地隔绝病毒,以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这些防控措施已经经过历史的证明,成了我们抵御病毒的良方妙药。
  明朝的吴有性著有《瘟疫论》,他对流行病学的论述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传染病的传染途径有二:一是空气传染,一是接触传染。这一传播途径的发现在当时是前无古人的。针对此传播途径进行防护大概就是后来人们发明口罩的初衷吧。

其他文献
因为爱  我从河水中褪掉鳞片  以风的形态行走江湖  温暖的十指梳子一样划过草丛  把初春的阳光别在花径上  燕子一叫,好时光就来了  未及細品,人间的花事就败了  像溃逃的鹿群  踩醒草丛中蟋蟀一季的哀鸣  银杏树映照的清秋  一条河流缓缓从身边流逝  你我携手走过的青春  生生被人字形大雁喊疼  在秋天,我要守住枝条上  最后一片绿叶  就像守住山顶上的云朵  玉兰  小区里的玉兰花开了  先
像疯子那样快乐  听过无数遍的英文歌  潮水般淹没骨折的裂声  乱石飞逝,砸向断木  此时,觉得像她那样倒也好  这个建辉村的女子  自歌自听,自演自赏  没有目光能够扰乱  从不求算阴影而积  一切评头论足都是自作多情  我总偏爱秋天  它不像夏季般欲哭无泪  它挥洒自如,豪掷缤纷于千树万叶  唯这次的栾树灯笼黯然  种柳之地  我们抱怨花不好养,养不好  水多了烂根,少了黄叶  看着它们无声地
夜风颂  我要把自己放在夜的风中  在白天走后  在无边的喧闹中一小块荒芜处  各种灯光都没有发现的一座大厦背后的阴影里  在这个夏天里秋天即将来临的夜晚  在这个为了远方而丢下故乡却只能流浪的异乡  这个不远处建筑工地上连夜作业的农民工  抬头只能看见灰头土脸的月亮的地方  我要把自己放在夜的风中  把我无法安放的轻和拿不起来扔不出去的重  都放在风中  让风吹遍我,吹遍我每一个毛孔  我要闭上
叶子  跟祖父一样古老的枫树识字  携带一首漂亮的十四行诗  火苗穿行在河流深处  背篓一股炊烟垂涎  打陀螺的孩子披着阳光母亲的温柔  有雁子追赶云朵或是雨雾  棕櫚蓑衣挂在了虎口锈门环  狸花猫找到了慵懒的衣袖  叶子呀,我只写上一个字  你就去那水塘睡觉吧  春日  斑鸠在燕子树沉默不说话  梦境从树上跌下来  砸醒了草尖蓄势的冲动  有人推倒了芦苇  去裸露的青石板上找一条鱼的生路  树根
那些话  您说的  指出了我们如何前行的远方  道出了我们心里热切的愿望  那些话  古代先哲们说过  近代先驱者们口内喊过  那些話  其实就是一条长长的河  源远流长  在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里流淌  那些话  现如今已幻化出无数惊奇  如春潮从深圳涌动  已漫卷在整个神州  如繁花绽放在祖国的蓝天大地海洋  那些话  您说的  强国富民 四十年改革开放  中国正在神奇崛起
武汉封城之后,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忽然就哽咽了,眼中含泪说道:“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现在的湖北,属于华中地区,交通便利,与多省接壤。省会武汉也是号称“九省通衢”,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可历史上却不是这样。湖北与湖南及其周边,古为楚地。摊开春秋时期的历史地图一看便知,楚地位于华夏文明的南部边缘。地图上看,楚国的面积非常大。广阔的占地面积常给人一种“肯定很强盛”的假象。原来,楚国境
5月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  紧张甚至有些惨烈的高考后,进入大学,满心的欢喜却也可能变得心事重重。刚想喘息下,各种变化和压力纷至沓来,学业压力、竞争压力让人窒息。本来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却难以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不喜欢的专业,不确定的未来让人迷茫。渴望获得友谊但又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渴望恋爱但不知如何“练爱”;渴望独立,却处理不好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
入定  我看到了  一只蜜蜂  从一条陌路  她低垂的仿佛敞亮的配饰  窃去了我的芒光  她俯冲  掠過一阵真空  真空之外  风雨的速度很快  她轻啄自己的脉络  她模仿着秋天的手语  小心地  渴望在一团火焰中  消失自己  我看到了这些高尚的背景  那些美丽的蜜蜂  坐在云朵之上  还有一些彩蝶  她的翅膀的魂灵  从一堆木质的声音里降落  我告诉自己  目的地到了
空白  躲进夜的深处  给我一个拥抱吧,好吗  你的世界,我似乎从未来过  总有一段路要一个人走  远方太远,活在当下活好每一天  一生有多长,路有多远  你我都无法预知  日子渐渐变薄变得轻盈  你还在我的眼里  我还在你的发梢吗  留些空白吧  这个地方,由你来填可好?  忽略  桃花用一片压一片的娇羞,忽略  寒风中瑟瑟时的孤单  青蛙一声接一声的和鸣,忽略  褪去青澀时的艰辛  我用一天连
亮马山前  立春的阳光  明亮  几个朋友同时站在山岗  遥望  旷野很忙  杏树羞红了脸  桃花正在精心打扮  而许多小草早已整装待发  古老的山石  思想亮閃闪的  转身  朝家的方向走去  回归  是一个人的责任  亲人的眼睛  众生的身影  还有生命中知道  不知道的善缘和宿债  此刻  我就想做这山里的一粒尘埃  不飞去繁华  热闹的世界  坏了自己的修行  污了红尘  就这样静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