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体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自我的过程。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影响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能为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理论参考,进而对青少年的社会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青少年 社会发展 因素分析
青少年期是身心变化最迅速、最激烈的时期,青少年在发展中会面临升学压力、职业选择、社会交往的扩大、性意识的觉醒、对信息技术的热衷等多方面挑战。能否正确处理这些压力、适应社会要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信息的交流,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念、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对青少年的发展同样产生重要影响。
一、主体因素
(一)生理方面。
生理素质指人体生理器官、组织的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基本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是先天遗传决定,也可能是外伤所致,它对于个体发展具有前提性的影响。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德之舍也。”说明了生理素质的物质性作用。生理素质的状况以及由其引起的个体心理感受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
外在的评价以及因身体缺陷所产生的自卑感同样会影响到青少年的社会发展。一个人被毁容后,往往是心理接受不了自己的面容而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个体所存在的生理缺陷或许并不影响其发展,但是别人把自己视为特殊群体的外在反馈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方面。
生理特征只是社会发展的生理条件,心理状况将直接影响人类活动水平的高低,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可分为智力和非智力两类。
智力心理素质是指个体认识、改造客观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方面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智力因人而异,有的人智力高于一般水平,即所说的“天才”,而有些人智力低于一般水平,即常说的“弱智”。智力高低严重影响到个体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对于问题的认识能力,因而对个体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非智力心理素质是指个体情感方面稳定的心理特征及在意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动机、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情感因素。情感往往被看做是人格发展是否健康的标志。积极、稳定的情感有利于个体的社会适应,而消极、负性的情感往往影响个体的社会活动。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好坏甚至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命运。性格良好的人自信心、自尊心强、具有好的挫折承受力,能够更好的处理问题,因而能够更好的发展。
心理成熟度是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耐受力和适应性的表现,关系到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心理成熟度高的人较易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能根据外界变化调节自己的行为。心理成熟度差的人不太容易适应环境,因而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中很容易出现问题。
总之,心理素质是青少年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整体素质赖以存在和提高的重要基石。
(三)个人思想观念与品格。
包括个体的志向、个性、道德素质、价值观以及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
志向是人生的目标,人活着就要有奋斗的目标,这样的人生才有生气。没有生活目标的个体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个性是个体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如性格。道德素质指一个人的道德情感优良,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正确。青少年只有具备优良的道德素质才能为国家和人民所认可。它和个体的社会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是社会发展不可忽略的因素。价值观是个体社会发展的稳定的、长久的影响因素,是决定人行为的心理基础,它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个体对于事物的态度和自我认识。
风险承受能力取决于决策能力、个体的自身承受度以及总体资源承受度。其中总体资源承受限度反映的是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所能承担的风险限度,比如家庭所提供的权力、金钱方面的支持。个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体的社会发展。
二、客体因素
(一)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旨在教授给学生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目前的学校教育存在一些缺陷,如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在教育形式上较单一,内容上缺乏有力的说服力。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重视基础知识教育时,还应重视道德教育。
经济情况的制约使边缘地区和农村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上有些滞后,这些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发展。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多的是情感的东西,比如价值观、人生观、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影响青少年的性格、情感、世界观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心灵的催化剂,是个体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
(三)社会资源。
在个体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所能够利用的主题社会资源相关条件对其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一个富家子弟具有的人际关系和物质资源远远好于一个百姓子女,他的社会附加值大大便利了追求成功的过程。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社会资源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三、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及对于机遇的把握
21世纪是“高科技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逐渐形成“高科技——社会——经济——一体化”。在这样的社会中,必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的机遇和机会。个体的学识志向、品格、承受能力等会影响其对于发展趋势和机遇的把握,进而影响个体才能的展示。
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全面系统的把握影响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能够对青少年的教育提供参考,并能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2]杨林.生涯规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作用[D].山西大学,2007.
[3]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
[4]祝蓓里.青年期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关键词青少年 社会发展 因素分析
青少年期是身心变化最迅速、最激烈的时期,青少年在发展中会面临升学压力、职业选择、社会交往的扩大、性意识的觉醒、对信息技术的热衷等多方面挑战。能否正确处理这些压力、适应社会要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信息的交流,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念、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对青少年的发展同样产生重要影响。
一、主体因素
(一)生理方面。
生理素质指人体生理器官、组织的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基本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是先天遗传决定,也可能是外伤所致,它对于个体发展具有前提性的影响。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德之舍也。”说明了生理素质的物质性作用。生理素质的状况以及由其引起的个体心理感受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
外在的评价以及因身体缺陷所产生的自卑感同样会影响到青少年的社会发展。一个人被毁容后,往往是心理接受不了自己的面容而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个体所存在的生理缺陷或许并不影响其发展,但是别人把自己视为特殊群体的外在反馈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方面。
生理特征只是社会发展的生理条件,心理状况将直接影响人类活动水平的高低,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可分为智力和非智力两类。
智力心理素质是指个体认识、改造客观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方面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智力因人而异,有的人智力高于一般水平,即所说的“天才”,而有些人智力低于一般水平,即常说的“弱智”。智力高低严重影响到个体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对于问题的认识能力,因而对个体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非智力心理素质是指个体情感方面稳定的心理特征及在意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动机、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情感因素。情感往往被看做是人格发展是否健康的标志。积极、稳定的情感有利于个体的社会适应,而消极、负性的情感往往影响个体的社会活动。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好坏甚至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命运。性格良好的人自信心、自尊心强、具有好的挫折承受力,能够更好的处理问题,因而能够更好的发展。
心理成熟度是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耐受力和适应性的表现,关系到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心理成熟度高的人较易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能根据外界变化调节自己的行为。心理成熟度差的人不太容易适应环境,因而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中很容易出现问题。
总之,心理素质是青少年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整体素质赖以存在和提高的重要基石。
(三)个人思想观念与品格。
包括个体的志向、个性、道德素质、价值观以及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
志向是人生的目标,人活着就要有奋斗的目标,这样的人生才有生气。没有生活目标的个体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个性是个体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如性格。道德素质指一个人的道德情感优良,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正确。青少年只有具备优良的道德素质才能为国家和人民所认可。它和个体的社会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是社会发展不可忽略的因素。价值观是个体社会发展的稳定的、长久的影响因素,是决定人行为的心理基础,它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个体对于事物的态度和自我认识。
风险承受能力取决于决策能力、个体的自身承受度以及总体资源承受度。其中总体资源承受限度反映的是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所能承担的风险限度,比如家庭所提供的权力、金钱方面的支持。个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体的社会发展。
二、客体因素
(一)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旨在教授给学生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目前的学校教育存在一些缺陷,如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在教育形式上较单一,内容上缺乏有力的说服力。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重视基础知识教育时,还应重视道德教育。
经济情况的制约使边缘地区和农村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上有些滞后,这些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发展。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多的是情感的东西,比如价值观、人生观、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影响青少年的性格、情感、世界观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心灵的催化剂,是个体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
(三)社会资源。
在个体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所能够利用的主题社会资源相关条件对其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一个富家子弟具有的人际关系和物质资源远远好于一个百姓子女,他的社会附加值大大便利了追求成功的过程。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社会资源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三、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及对于机遇的把握
21世纪是“高科技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逐渐形成“高科技——社会——经济——一体化”。在这样的社会中,必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的机遇和机会。个体的学识志向、品格、承受能力等会影响其对于发展趋势和机遇的把握,进而影响个体才能的展示。
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全面系统的把握影响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能够对青少年的教育提供参考,并能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2]杨林.生涯规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作用[D].山西大学,2007.
[3]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
[4]祝蓓里.青年期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