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五个体会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i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课程比较枯燥,要想学好,就要探索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我在几年的教学经验中,逐步摸索出了一些教学体会。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历史教学;体会
  初中历史教材中所涉及知识繁而杂、时间跨度大、范围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中使学生轻松、愉快、高效的学好历史这门课程,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努力探讨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1. 重点突出,讲深讲透
  面对12~16岁的青少年,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学的特点,但是他们的认知、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那么如何使知识点杂、时间跨度大、范围广的历史教学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成为历史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短短的是四十五分钟内,要讲的内容很多,想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授课时分清主次,去繁求简,抓住重点,精讲多练,这样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实践表明:讲解时紧紧围绕教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进而发展其智力和能力。例如,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此我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史实的变化这一较为浅显容易理解的情况来引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丧失了,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在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同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
  这样讲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这种把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的做法,就会把学生的历史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直达历史知识概念的内涵。学生对历史概念能够准确理解,理性思辩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更应该侧重于以学生为主体,避免授课出现“填鸭式”、“满堂灌”的形式,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管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不管选择任何一种的教学方法,都应该将启发作为一种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从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把启发的原理渗透其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好方法。几年来,我先后尝试了“历史问题教学法”、“谈话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通过不懈努力,学生们对历史课的兴趣日益浓厚。
  3. 教学要讲求艺术性
  课堂上,结合有关知识巧妙地融幽默于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可使教学语言生动风趣,可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有助于知识的传播和掌握;同时幽默还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张冠李戴,常常会闹出笑话。记得有这么一次,让学生简介《资治通鉴》的作者,一位学生爽快地说道:“作者司马迁,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话音未落,笑声四起,弄得这名学生莫名其妙。这时我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能全是我们同学们的错吗?谁让司马迁与司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谁让他们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与《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兼文学名著呢?太像了,太像了,以致于我们看不出他二人还有什么区别?”幽默风趣的话语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把学生混淆的知识作出了区别,可谓一箭双雕。
  4. 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 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一堂课 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 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 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 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 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再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 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 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 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 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5. 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 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 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 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总结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 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但学生对具体交战国的参战性质并不能一一区分。我就这样提问:“塞尔维亚参战 是否也属于非正义性质呢?”大家讨论后统一了认识:塞尔维亚的参战带有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性质,是正义 的,但从交战范围、参战人数来说,影响小,不改变整个战争性质。经过比较,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收稿日期:2013-04-1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课教学中,常常为学生们设计一些生命方面的情景,让他们了解世界和人生的本质,以促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生命化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树立“生命化课堂”的观念。生命课堂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出新的生活经验,使生命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生命化教学意识,创
期刊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显得愈来愈重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高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1.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开发知识,创新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它随时都有可能节外生枝,突然出现意外的障碍或美丽的图景。面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涌动出来的各种奇思怪想和各式各样的变数因素,我们要尽可能地对教学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生成性资源作一番充分的估计,有的放矢地进行开发和整合。同时,要独具彗眼,用自己的教学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并灵活驾驭,使课堂教学自始至终洋溢
期刊
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高三的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英语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自学能力。进入高三英语总复习后,由于他们从未经历过真正意义的总复习,学生普遍反映英语学科的内容浩如烟海,词汇量大,语言点泛,语法规则多,不知如何复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研读了有关资料后,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自己的教学体会,深感学习管理在高三英语总复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若能使学生自觉重视学习管理,这将有助于学生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试以自己对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心得及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经验:一、 要加强思想认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热爱、理解学生;三、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做人能力;四、开展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
期刊
【摘 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美感、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音乐欣赏;陶冶情操;抽象思维;审美能力  在音乐欣赏课中,对欣赏教学的研究日益深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逐步提高。这里我们就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有无抽象思维的必要  音乐欣赏是否需要给抽象思维留有位置?对这个问题,有些中学音乐教
期刊
1. 非言语信息  非言语信息主要是指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包含的信息,以及各种事物的形态、颜色、空间位置及其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所形成的氛围等所发出的信息。众所周知,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中讲效果不同;当时间、地点、空间环境相同时,不同的人讲相同的话效果也会大相径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时间、空间、环境以及人体所发出的非言语信息却不同而形成的。  莫里斯通过对人身体的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摒弃那种简单而机械的“识词——翻译——讲解——背诵”的模式,有意识地进行创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是培养锻炼学生成才的关键时期,而初中作文则是保证学生成才的基础课程。搞好初中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思维、创新、交际等各项能力,对于夯实学生基础,宏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功底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成才基础  笔者从事语文教研工作多年,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积累和总结经验教训。现就如何搞好初中作文教学,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质量略陈管见,与同仁作一研讨、交流。 
期刊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就历史学科而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要注重学科价值和学科特点、准确理解教学目标、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外,还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1.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