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写信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e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外,还下着雨。
  我坐下来给父母写信,实际上将读到这封信的只有母亲。
  我的父亲在我考上大学后,才决定随着老乡们到外地打工。他曾经对人说过,如果家里没有出大学生,即便一辈子在老家种庄稼,那种生活也是轻松自在、有滋有味的。这些话让我心里隐隐不快,好像我考上大学拖累了他什么似的,不过我什么也没有说,第一次到大学报到,我可是拿了父母1万多元,这是家里“史上最大”的一次支出,父母的辛苦和供我上大学的决心我很清楚地知道,当时我就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尽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不知道为什么,父亲总是找不到固定的、长期的工作,这次跟这个老乡,下次随另一个老乡,在城里栽过树,也当过建筑小工,还收过废品,这样辗转漂泊、居无定所,我无法给他写信寄信,那时我们还用不起手机,我和父亲之间基本处于“真空”状态,我对他的惦记、担心,他很难知道。
  一旦写信,我只好寄回老家。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在村子里开始有很多“留守儿童”,那么母亲算什么呢?既是“留守妻子”,也是“留守妈妈”吧。从此以后我再也帮不上她的忙,父亲外出打工后,他也帮不上她的忙,家里的一切担子都压在母亲的肩膀上:十亩薄地(包括开垦出来的荒地)、一头牛、一栏猪、两只羊、一院老屋和家禽,还有方圆周围的亲戚朋友,以及邻里关系。我无法想象,母亲是靠什么担当起这一切的?她个子矮小,是家里力气最小、毅力却最大的人,她的两膝还患有风湿痛,已经轻微变形,过度劳累时甚至会肿胀,为了这个家,她确实把自己当成男人一样地活着。
  虽然每封家书,只有母亲一个人能够读到,但是我明白:母亲在读也是父亲在读,因此我的称呼永远是“爹和娘”,然后是一声无法分割的问候“你们好吗”。这次写信,我也是这样称呼和问候的,当然我打内心深处是希望他们在一起的,人越老越需要个伴儿,老爹和老娘是永远要住到一起的,何况母亲的胆子并不大,深夜里的风雨声、门外突然响起的犬吠声都会吓她一跳,父亲是她的一大半胆量,他在,她才真正心安。
  很多次,在信里报告了自己近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然后就开始向他们伸手要生活费。对此,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很无奈。除了学习,我找不到赚钱的事情可做,去做家教,对方嫌我是新手,去搞推销,不但工资低,而且耽误学习,我认为得不偿失,至于周末到饭店打小时工,连母亲也不同意,她说他们还没有到叫孩子端盘子洗碗的地步,每次回信都让我安心学习,别心思外扯,大学的时光最宝贵,失去了永不再来,“你爹出去打工,正是为了叫你别在大学里打工,一心一意扑在学习上,你要去打工挣钱,岂不是辜负了他?”就这样,我确实没有下定决心去减轻父母的负担,也可以说不顾“挣第一桶金”的诱惑,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父母对这一点是很满意的,尤其是我拿了奖学金,母亲写信说这比让他们年轻几岁还高兴。
  这一次写信却跟以往很不一样,我没有向父母要生活费,而在信中向他们报告了一个好消息:我终于可以做家教了,只需要周末去学生家里,并不耽误学习;我还充满喜悦和憧憬地告诉父母:我有女朋友了,她对我很好。写到这里,我的脸是热的,但不是害羞。我真真切切地讲着我们相遇相识的故事,老老实实地夸赞着女朋友,说她善良、实在、能吃苦、知书达理……我甚至想到父母会像相信我一样地相信这个新来的“女儿”,说不定母亲还会把这封信捂到心口上,闭上眼睛乐呵呵地笑呢。除了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我更感到一种刚刚认识到的责任,心情虽然很激动,但写出的字句一点儿也不潦草,速度也放得有些慢,称不上字斟句酌,却是一笔一画写上的,每写下一个字,我都觉得它的意义跟以往不同,在细微处也需要特别用心才成。
  在信的末尾,我以已经长大成人的口气说:“爹、娘,我会好好努力的,让全家人都幸福!”这个全家人当然也包括新来的“她”,他们看到我如此有信心,一定会感到真的年轻了几岁吧。
  写好信,我自己又完整地看了一遍,在某一瞬间,忽然感到每一个字的轮廓线都在隐隐地发着光。这让我感到神秘,也感到一种极为庄重的东西落在了心里。
  寄走这封信后,我很快收到了母亲的回信,而且是用挂号信邮过来的,这在她是第一次,伴着这封回信,她还给我汇过来一个月的生活费,而且比以往多出200元。母亲在信中说:“收到你的信后,我马上找人将电话打到老乡的手机上,再转给你爹接听,你爹跟我一样高兴,他嘱咐你一定要好好对待人家姑娘,要讲良心,要有责任心。你爹和我商量好了,照常给你寄生活费,这次多寄了一点钱,你买个礼物送给她,是我们的一点儿心意。你做家教挣的钱,是你们的,是留给以后的,你爹和我都不会去想。家里的事不用你们担心,你们好,我们也会好。为了这个家,大家都在努力,活着也有奔头,你爹和我就图这个。”
  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正在这时,女朋友来找我一起去做家教,看我在擦拭眼泪,急忙问我怎么了,我没有解释,竟又快乐地笑起来:“这是家里给我写的信,也是写给你的信,我刚看过,你也看看吧。”她真的接了过去,还说:“我们一起看吧!”
  编辑 杨逸
其他文献
2011年7月17日,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的百岁寿辰。在世人心中,她是文学大家钱锺书的妻子,是不幸早逝的钱瑗的母亲;她令无数人手捧《我们仨》泪洒书页,其中的温暖和感动难以言说;她奉献了《唐·吉诃德》的经典翻译,她的这部杰出的译作于1978年被邓小平作为礼物赠与西班牙国王……  在她百岁寿辰时,亲朋好友已经准备好了为她庆贺,她却回应说:“如果有人想给我过百岁生日,那么就替我吃一
认错  过于自信、从不认错的某公司经理当众宣布,他有一回真的错了。这使职员们惊讶不已。   “您错了?”在场的一个人惊叫道,“不可能!”“对。”他答道,“有一回我认为自己犯了错误,但是我错了。”    是爸爸跟不上了  老师:“我真不明白,你一向是我最得意的学生,作业总是第一。可是半个月以来,你忽然一塌糊涂,什么功课都不行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学生:“可能……可能是爸爸跟不上了……”  
巴比伦空中花园消失了,金字塔还在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国际某金融机构更是作出大胆预测:中国有望在2025年左右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    畸形暴富背后,什么丢失了   中国这种财富递增的速度让世人为之震惊。然而,从企业到政府、从学者到官员、从草根到明星,国人物欲催生下的数字奇迹与财富狂欢带给我们的却是种种意想不到的群体病症和隐忧。  
“一纸书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康熙时,礼部尚书张英为解决故里宅基纠纷所批诗四句,据说顿令双方汗颜不已,遂各让三尺,成就了“六尺巷”的千古美谈。让,就是不争,就是礼让或忍让,更包涵着让贤荐能、推贤尚善的意思。在当今社会中,如何“让人”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交际艺术,把握得好不仅使你在交际场上如鱼得水,更能于无形中为你增添人格魅力。  姚明和麦蒂在火箭队活跃的时期
2012年6月26日晚,女航天员刘洋在天宫一号表演太极拳,动作柔和自然,身、形、意俱到,极具行云流水、天人合一的韵味。其实,早在“神九”上天前的一个月,刘洋就向一位“武术指导”学会了这套动作,因为这套动作对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身体平衡、姿态控制和心理调节非常有益,还可以锻炼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当时,刘洋和这位“武术指导”约定一定要在天宫一号里表演这项“中国功夫”。这位“武术指导”就是年轻的体质训练教员仝
昏黄的灯晕散开慵懒的气息,桌上的那杯咖啡早已被冷气袭走了盈盈生机,杯壁上布满星星点点的水印,眼中的泪水终于决堤……  家里四周的银白似被萧条的寒意抽走了仅有的温暖。我挪动厚厚的身体,行走在幽寂的网中央:我的爱呢?我要的温暖,你在哪里?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纱窗遍洒桌面,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昨日,在入睡前虔诚许下一个心愿,谁知今天又是我独享这片立体的空间。父亲,您是否轻轻地踩在这块地板上,吻了吻我
有人对高调和低调作了个通俗的比喻:所谓高调,就是吃炸酱面都要左刀右又配干红:所谓低调,就是吃鲍鱼也要用烧饼夹着。尽管比喻有点俗气,但还是可以想象到,那种高调的人是何等张扬,低调含蓄的人则给人谦卑的感觉。  低调,本来是形容声音和照片色度的,把声音放低、让色度更深,不过于彰显即为低调。我不时地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低调”这个词在时下如此流行,成为对他人常用的一种劝告?主要原因是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背
注定要为了辗转后的拥抱。交付出我们一生的光阴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我顶着呼啸的疾风匆匆向家中奔去。突然,看到前方的路边躺着一个小手包。我捡起它,四下寻找失主,寂寥的大街上空无一人。到家后,我把它打开,看看是否能找到失主的信息。但手包里除了有几美元零碎钱和一封皱巴巴、看起来好像多年以前就已放在里面的信之外,什么也没有。  信封唯一能辨认出的只是寄信地址。我打开信封,希望能从信中找出一些线索。我找
庄明大学毕业后进人一家公司,在办公室当秘书。平时她很少露出锋芒,在不声不响之中积蓄能量,等待时机。  一次,公司老总与外商淡判,庄明担任记录员。在谈判过程中,公司临时请来的邢位翻译对一些专业术语不熟悉,眼看谈判难以进行下去。总经理十分着急,这时,担任记录的庄明站了出来,自告奋勇说:“总经理,能让我试试呜?”虽然总经理不了解她的真实水平,可是在这关键时刻有人敢站出来救急,自然求之不得,于是让她临时充
近来读到一篇介绍翻译家草婴先生的文章,不禁对其钻研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肃然起敬。草婴一生致力于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翻译,历经波折和磨难,终于完成了400多万字、12卷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译稿,影响了几代人。他一生淡泊名利,没有任何职称和头衔,无论遭遇多少曲折,都始终秉持人道主义情怀,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他关于良知五个要素的论述,给人深刻的教益。  一要有良心,做人做事都要凭良心,没有良心,什么卑鄙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