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茶文化专业建设与茶产业发展互动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kel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建设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产业发展以专业技术人才为支撑,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深层次改革具有双重影响。本文立足于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建立有效的人才互动机制与平台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茶文化专业建设与茶产业发展的“三合一化”互动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茶文化专业建设;茶产业发展;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150-02
  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和目标,而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互动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是推动专业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建立一种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校企合作互动的产学结合有效运行机制,使企业发展和专业建设“零距离”对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笔者拟从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关系、互动机制与互动平台、互动模式等方面来探讨。
  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取向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确定了职业岗位活动领域和典型工作任务。我们在茶文化专业省级示范建设中发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而形成互动的前提条件;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达到动态平衡,成为互动的客观要求,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关系 (1)茶文化精髓的一致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更注重对应的行业和岗位,专业文化是高等职业院校文化的基石,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保障。产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茶文化与茶产业是中国茶业的特色。中国传统茶文化构建了茶产业文化平台。茶文化的核心是茶艺和茶道精神。专业文化与产业文化一脉相承,专业文化与产业文化密不可分。以茶文化精髓为核心,促进校企文化融合,推动产业升级。(2)课程设置与产业发展的一致性。我国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三多一少”的现象,即茶园面积多、茶叶产量多、茶叶加工企业及从业人员多,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少。中国茶叶出口受阻,国内茶叶消费处于低水平徘徊,茶产业发展受到影响,学校传统的栽培、加工专业招生人数直线下滑。为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的改革迫在眉睫。2002年,在传统的茶叶栽培与加工专业的基础上,我院创建高职茶文化专业,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营销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备茶艺表演、茶叶生产加工、茶楼经营管理及茶叶营销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开设茶文化学、三峡茶艺和茶席设计等课程。组建茗泉茶艺队,与湖北采花毛尖集团有限公司、武当山八仙观茶叶总厂、上海仙茶美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有机配合,以茶文化节为平台,向广大市民宣传饮茶与健康知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产业文化,提升茶企业经营理念,为采花毛尖茶荣获湖北省第一品牌奠定了基础。
  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产业发展与专业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往往存在着由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适应的一个变化过程。在高职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产业发展作为办学目标定位,瞄准产业发展走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骨干课程建设为“抓手”,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经济的互动发展。
  建立有效的人才互动机制
  建立有效的人才互动机制 校企互动机制是指相关企业和高职院校通过多元化互动,有效协调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发挥双方功能和优势,进行人才、信息、设施等资源的合理交流和整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高职教育持续稳定发展“双赢”目标的有机工作系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为我们建立有效的人才互动机制指明了方向。我院以省示范专业人才库为平台,以省级精品课程为中心,建立校企人才联动机制,实施双向流动。
  搭建产学合作的互动平台 建立产学合作的互动平台,结合行业特点,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建专业,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推广,为行业服务,为产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以茶文化专业设置湖北省教育厅“楚天技能名师”岗位为契机,坚持走专兼结合的开放式师资建设道路。在学院宏观政策支持下,以专业发展规划为基础,制定师资建设规划,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加盟教学队伍,建立“兼职教师库”,从中选聘技术、管理骨干来校任教或承担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工作,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以人才培养、项目开发和技术推广为纽带,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人才双向流动,每年安排1~2名教师到企业锻炼,常年聘请6位企业技术骨干到专业任教,参与专业建设,承担生产性实践和岗前实训的教学任务以及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学院借助于茶文化专业,创建了宜昌市三峡茶文化研究会,面向社会吸纳行业精英,他们带来了丰富的实践知识,同时还带来新思想和当前专业人才需求等各类信息,为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寻找契合点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们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借助校内科研人才优势,为中国传统名茶“鹿苑茶”制定了生产加工标准,与湖北省宜红茶叶有限公司联手开发了富锌工夫红茶系列产品,远销东欧国际市场,达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
  建立“三合一化”互动模式
  专业建设的内在动因是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人才质量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要寻求有利于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模式,形成利益互惠、资源共享的联合体。实施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相融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做一体化,构建茶文化专业建设和茶产业发展“三合一化”的互动模式。   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专业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内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及从事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员工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和。茶文化专业文化与茶企业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其核心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是相似的。把拼搏创新、精诚服务的企业文化融合到专业建设中,将茶道精神贯穿于专业教育、企业经营理念及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从而成为茶文化专业与茶产业的文化核心。
  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相融合 中国茶产业由传统的农业产业发展分化而来,形成一个横贯一、二、三产业的庞大产业链,第三产业产值以每年100亿元人民币递增,茶文化休闲旅游业、各种形式的茶叶会展业将会成为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设置具有牵引作用,势必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重组和改革,重点突出茶文化学、茶艺、茶席设计和会展服务等课程,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基础。这适应产业发展方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根据茶产业现状和茶文化消费发展趋势,依据高职教育特点,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研究并确立茶文化专业岗位群,明确岗位职业要求;茶文化专业有评茶师和茶艺师两个职业方向,根据国家评茶师、茶艺师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对应的课程标准,实行双证融通。建立基于茶类识别、茶叶泡饮、茶事服务、茶叶营销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在教学活动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适应行业岗位发展的要求。
  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划分为项目,结合茶叶生产季节,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其工作程序为:教师与企业专家联合制定项目任务→各小组根据项目任务利用业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一个或几个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结果应用。达到教学环境实境化、教学过程生产化、学内容标准化,使学生与社会、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文杰.茶文化与茶产业的融合及一体化[J].中国茶叶,2009(8):32-33.
  [2]林治.中国茶艺[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2-8.
  [3]邓志军,等.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合作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11):14-16.
  [4]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朱发仁,傅新民. 高职院校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建设初探[J]. 职教论坛,2007(4):22-23.
  作者简介:
  宋晓东(1966—),男,湖北宜昌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茶文化学。
其他文献
"双转移"战略下的制冷中级工培训,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同时培训学校和企业之间还要充分沟通,紧密合作,共同监控培训质量,避免"双转移"培训形式化。
面对我国令人担忧的道德情况和德育实效性不强的现状,如何提高德育的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主体及德育环境五个方面对德育体系进行
在网络信息传播应用技术与移动信息传播、多媒体信息传播融合交汇的大趋势下,媒体的数字化生存模式日益成为报业热切探索的内容,传统报道方式的多媒体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电力企业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逐渐受到了关注和重视,ERP系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平台。我国电力企业ERP系统的实际应用还存在很多需要及时解决的难点,文中对这些应用
1.国家对牛的品改工作非常重视中央在《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突出发展草食节粮畜禽业”。湖南省、怀化市主管畜牧的有关领导在多
Friction stir welding is a new and innovative welding method used to fuse materials. In this welding method, the heat generated by friction and plastic flow cau
1.水稻机插秧育秧基质基质主要原料经复合菌群发酵剂(该发酵剂含有产生酶群能力强的有益微生物群体,主要由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丝状菌群和耐热性芽孢杆菌群及解磷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在变化,从过去的资源建设提升到读者服务上。推进学科服务是图书馆深化服务层次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在Web2.0技术环境下,构建学科服务平台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  关键词:Web2.0;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69-02近几年,在教育部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