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rl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是保存文物艺术品,利用藏品讲述历史、文明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各大博物馆不断创新实践,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打破了博物馆仅为收藏、保护、展示藏品而存在的观念束缚,从心怀公众、关心公众、理解公众、帮助公众的角度出发,不断扩展服务广度和深度,形成了博物馆的存在是为公众服务的认识。基层县市级博物馆最贴近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在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能。但长期以来,基层县市级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由于人力、财力、物力限制,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出现诸多问题与不足,严重阻滞了博物馆的发展。现以永济市博物馆近年来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为例,共同探讨基层博物馆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公共文化;工作实践;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一、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思路及实践
  (一)藏品安全第一,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基础
  文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不可再生性,是博物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文物工作的基本方针。确保藏品安全也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国家一直重视博物馆的安全防范设施。2005年,永济市博物馆建立了全省首批样板文物库,配置了相应的防盗监控设施,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以人、犬为主的藏品保护措施。2015年新展馆建立后,又为文物库配置了专门的安保人员,由省文物专家编制各项文物修复保护预案及库房文物保护设施提升方案,落实修复了一批青铜器及几件珍贵藏品,如一级藏品隋栖岩道场舍利塔碑、金二十四孝图石棺及二级藏品清吴雯草书“山翠飞来”石匾及其书写的两幅行书中堂轴。2018年,持续推进青铜器修复保护工作,积极争取资金,落实藏品修复保护及库房文物保护设施提升工作,同时健全文物大数据库,打造藏品信息数据交流平台。
  (二)整合该地文化资源办展,建立文化宣传教育窗口
  基层县市级博物馆由于各地文化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在近年博物馆建设蓬勃发展之际,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让深藏在文物库的藏品活起来,各地博物馆可谓是百花齐放,各表其彩,演绎了中华民族文化大复兴的进行曲。
  永济,古称蒲坂,传为舜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地上地下文物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现市博物馆藏品有3289件/套(总计21416件),市文物保护单位有449处,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已绽放出其特有的光彩,蒲州故城及蒲津渡遗址、普救寺、万固寺、王官别墅、扁鹊庙等文物保护单位均已为享誉全国的旅游景点,跻身黄河文化旅游热线;蒲剧、韩阳背冰、道情等被誉为原生态艺术,被永济人民辈辈相传,处处演绎。
  为弘扬、传承永济独特的地域文化,涵养永济城市建设、发展,市博物馆全面整合永济历史文化资源,浓缩永济文化精粹,于2015年推出了“永济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全展共分“蒲坂春秋”“古渡风云”“蒲州藏珍”“蒲剧之乡”“近现代史上的永济”五大专题,突出展示了永济本土历史文化特色。在基本陈列之外,结合永济文物资源情况与群众文化需求,又相继推出了“文博杯文物摄影艺术展”“狗年生肖历史文化图片展”“现代名人书法展”等,均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和踊跃参与,一些文化爱好者积极提出观展意见。大批学生、学者、市民与外地参观团走入博物馆是永济博物馆建馆以来的首次。至2018年,参观人数已突破4余万人次。市博物馆现已成为广大市民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接受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2017年被授予“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成为永济历史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窗口。
  (三)提升、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
  为开展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各博物馆都在设法提升、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以提高工作质量,更好地服务观众。2015年,永济市博物馆新展馆始建之初,该馆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面完善馆内各种服务设施,在展厅入口为观众配置了咨询台、存包处、医疗急救箱、雨伞,在各楼层设置了休息桌椅、放置了花卉,争取为观众提供一个愉悦的参观环境。在工作实践中,严格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
  一是免费提供讲解服务。永济市博物馆讲解员均为公开选拨而来,有多年实战经验,入馆后又经过专业培训,多次大赛锻炼,能够很好地服务观众,能够根据不同的观众群体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开馆以来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大大提升了本馆的知名度。应社会各单位、机构的工作需求,永济市博物馆多次派遣讲解员义务参加各单位的文化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业务能力,为弘扬传承永济历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推出形式式样的社会教育活动。借鉴各大博物馆的工作经验,永济市博物馆开设了“中小学生第二课堂”,配合课堂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开办了“小小讲解员”“小小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的口才,增长学生的见识及社会实践能力;开设文化、文物知识讲座,建立了“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为成人提供学习机会。
  三是以藏品大数据、人才队伍服务社会。永济市博物馆现在编人员16人,其中有副研究员2名,馆员3人,助理馆员1人,技师1人;临时人员16人 ,其中有4名讲解员,2名公益岗大学生。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永济市博物馆将自身发展融入社会,积极发挥人才优势,常年免费为市民鉴定文物,免费提供所需历史文献资料、藏品信息数据及影像,多次配合中央、省、市电视台录制有关文化、文物节目,协助私人博物馆及雪花山风景区登记藏品信息、建文物账,多年蹲点蒲州王庄村开展扶贫工作。
  二、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存的问题及对策
  “開馆时,热热闹闹;开馆后,冷冷清清”是近年来基层博物馆面临的共性问题。这不得不从博物馆的整体实践工作中深挖问题的根源。永济市博物馆自历史文化展馆开馆以来,彻底改变了以前死看硬守的工作局面,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初具规模,相应服务机制逐步健全、完善。但综观现今国内大博物馆精彩纷呈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网上智慧博物馆及社会参与式博物馆的相继落地,该馆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些问题也突出显现。   (一)讲解服务专业水平低
  博物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藏品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需要在实践工作中深研与累积。近年来,虽然该馆内讲解员的自身素质有明显提高,但由于工作时间短,仅有的文物知识来源于讲解稿与一些简单的网络知识。要讲好永济文化,不仅仅是讲解员自身专业学习、培训的事情,也是整个博物馆队伍专业水平提升的事情。
  (二)展览质、量有待大步提升
  近年来,观众观展的意见较多。永济市博物馆根据馆内人力、财力情况不断地优化、改进展览。由于财力所限,近年举办的临时展览屈指可数。由于没有临时展厅,只能利用三楼走廊举办简单的图片展。永济博物馆藏品3289件/套,展品仅有398件/套。永济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物资源,还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三)社会宣传教育活动贫乏
  近年来,永济市博物馆不断地创新宣传工作。每年在“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中,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图片展,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并在报纸、电台新闻、微信平台宣传。在现今网络、手机、融媒体时代,永济市博物馆宣传工作还稍显薄弱。一是宣传教育活动提前宣传工作不到位;二是微信平台平时上传信息量很少,网络宣传能力薄弱;三是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较少,“小小讲解员”“博物馆志愿者”培训是近几年的主要工作。
  (四)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短缺
  基层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全年免费开放,所有支出皆有赖于财政资金补助。现永济市博物馆的资金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办公、水电暧、设备维修及文物修复保护费用,专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教育活动的开支极少。关于展览的图示、说明文字宣传资料及语音导览器材至今没有配备,也没有任何下乡、进社区宣展活动。
  资金短缺一直是博物馆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在现今公共文化服务大发展大繁荣时代,国内外博物馆都在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作为一个基层县市级博物馆,除了争取国家、地方资金投入,现今一些大博物馆的文化創意产品开发、博物馆会员制等作法也可在工作实践中进行尝试、探索。
  近年来,永济市政府将博物馆发展纳入黄金旅游线路规划中,博物馆也同各大旅行社合作,大大提高了永济博物馆的知名度。同样,一些收效较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优质服务,而且也助力了博物馆的科研、馆藏、陈展、宣传等工作,形成了博物馆为大众服务,大众共建博物馆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基层博物馆只有不断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才能真正活起来,才能充分体现出博物馆存在的社会价值。
  作者简介:韩梅亭(1976-),女,永济人,馆员,研究方向:文博。
其他文献
《熙琄叙语——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历程》一书讲述了吴熙琄老师在心理咨询这条路上的成长经历。她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对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渴望,从初接个案的焦虑、害怕到不断磨炼自己,一路成长,一路收获。这本书强调的主题是: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咨询师,需要踏踏实实地学,大量地做个案,参加同辈督导小组,不断研读自己做咨询的逐字稿,自我成长和在关系中成长。  读《熙琄叙语——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历程》时,感觉乐观、亲切的熙
故事梗概:  大学本应是璀璨的启航,但英子的大学却是噩梦的开端,被重重压力击垮的英子开启了漫长的心理疗伤历程。在这条救赎之路上,咨询师带领她重温过去的经历:大学的恋情破裂、高中的学业压力、初中的校园霸凌、小学时对教师的畏惧以及童年的原生家庭阴霾。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英子抽丝剥茧,一一拔出埋藏在心底的刺。虽然伤疤无法彻底消除,但英子已经学会积极应对,获得了迈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主要人物:  英子:
案例一四个“一”化解亲子冲突  一、被情绪困扰的母女  晚上十点多,我的手机突然跳出一条消息:“夏老师,您在吗?真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您,我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向您求助了!”这是高三学生小宁的母亲张女士发来的消息。张女士告诉我:女儿放假在家学习不自觉,一直玩手机,基本上每天都要玩到晚上十一二点。为了让女儿安心在家上网课,她把女儿的手机没收了,母女俩因为手机和起床问题起了冲突。接下来的两三天,小宁没有
【关键词】职校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控制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6-0071-03  【作者简介】王文,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昆山,215300)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心理健康特级教师。  【设计理念】   自我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与他人的关系。职校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独
【摘要】山地校园多位于山地或者丘陵地区,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校园内部空间的布局形式和工程建设用地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校园空间发展受到制约,但是也因此产生独特的校园空间格局、山地景观。本文主要从校园建筑、景观和山地环境之间的关系,校园形态、环境营造、视觉景观和山地文化等方面阐述山地校园对山地环境的介入。  【关键词】山地环境;山地校园;介入;六盘水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
【摘要】战乱年代,烽烟四起、炮火连天,孩子无疑成为战争时代最大的牺牲品。无数的孩童因为战乱失去家庭,幼小的年纪跟着家人四处逃难甚至是葬身于无情的炮火下。动荡时局也将文艺创作推向高潮,在众多美术文艺工作者中丰子恺和张乐平不约而同地将视角转向了这一群最无辜的受害者,通过一幅幅作品宣泄着儿童内心的恐惧与无助。两位漫画家在同一时期描绘出了不同风格的漫画作品,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  【关键词】丰子恺;张乐
【摘 要】后疫情时代,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遭遇挑战。江苏省苏州中学校以“天下胸怀”的价值引领探索德育和心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用价值引领化解学生成长危机,把握学生成长节律,把脉学生成长痛点。  【关键词】德育;心育;价值引领;融合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3-0011-04  【作者简介】刘勤,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江
【摘要】《山海经》和《尧典》是我们民族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民族文化,本文通过分析这两部典籍书写模式的差异,探究文本背后思维模式的转变并得出结论:我们的民族从《尧典》开始逐渐摆脱了上古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开始萌生出想要记录下祖先历史的念头。  【关键词】书写模式;思维模式;民族文明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山海经》所建构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神灵世界,而
【摘要】贵州黔东南是侗族生活的聚居地,其侗族居住人口占全国侗族人口绝大部分,特别的在黎平、榕江、从江三地琵琶歌尤为丰富,其所使用的乐器侗琵琶形制多样,曲调丰富,技巧复杂,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侗琵琶为主要研究对像试对这三个地区的侗琵琶进行分类和对比思考。  【关键词】侗琵琶;琵琶歌;黎平;榕江;从江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侗族琵琶歌中使用的乐器,侗族人称为“君琵琶”俗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就业对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出现的人才“瓶颈”问题有重要意义。该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社会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返乡意愿、影响因素、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对成都地区藏族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四川省藏族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相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藏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