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男生有54.71%、女生仅有39.62%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大一、大二、理工科大学生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多于大三、大四、文科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一、不同性别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比较分析
从表1中可以得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有26.39%,有42.52%的女生选择了小运动量的锻炼,如健美操等,有51.81%的女生选择了中等运动强度的锻炼,如羽毛球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有22.32%的锻炼时间在60min以上,而女生体育锻炼时间60min以上的仅有8.33%,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不足。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有35.68%每周锻炼次数在3次以上,有12.33%的男生基本能保持每周锻炼一到两次。女生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在三次以上的仅有13.24%。

二、不同年级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比较分析
大二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百分比最高,其次是大一学生,大三、大四学生随着体育课的结束、年级的增高逐渐下降。分析其原因:大一、大二学生体育课是必修课,要通过运动技能的测试,影响到每个学生的评先、评优、评奖学金等,所以也自己很重视体育锻炼,一部分体育技能较差的学生,为了能通过体育测试,不得不多进行动作的反复练习。大三学生本来可以继续保持体育锻炼的经常性,但体育课已结束,缺乏参加体育运动的约束机制,使原本大一、大二形成了一定体育锻炼能力的学生,由于懒惰,不感兴趣等而放弃了体育锻炼。大四学生由于毕业、就业、考研等各方面的压力,没时间,没心情去参加体育运动,体育参与度特别低,再加上大三不进行体育锻炼的积累,体质也下降的较快。
三、不同专业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比较分析
笔者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从体育参与度来看,充分显示出了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好动,文科专业类大学生好静,两类专业体育锻炼人数百分比相差有12.49%,相差甚远。从运动强度来看,参加体育锻炼的理工科大学生大部分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等中大运动强度项目占64.74%,小运动强度的占35.28%;而参加体育锻炼的文科专业大学生大部分选择健身跑、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中小运动强度的项目占89.31%,小运动量占51.37%,中运动量占37.99%,大运动量项目仅有10.67%。大部分文科大學生都是进行小运动量的体育锻炼,这对增强体质健康无显著作用。从运动次数来看,参加体育锻炼的理工类大学生每周运动次数大部分集中在3-4次,其中每周参加体育运动4次以上有17.69%;参加体育锻炼的文科类大学生每周运动次数大部分集中在1-2次,其中每周参加体育运动3次或以上的有15.12%。

四、结果与分析
综上所述,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体制和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学生、家长、学校一切都是为了成绩,显然体育课程在学生成绩面前是微不足道的。通过对不同人群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准确掌握、了解其体育锻炼的基本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以让更多的大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对大学生体育人口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6.
[2] 张清坤.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体质的影响[J].济宁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一、不同性别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比较分析
从表1中可以得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有26.39%,有42.52%的女生选择了小运动量的锻炼,如健美操等,有51.81%的女生选择了中等运动强度的锻炼,如羽毛球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有22.32%的锻炼时间在60min以上,而女生体育锻炼时间60min以上的仅有8.33%,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不足。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有35.68%每周锻炼次数在3次以上,有12.33%的男生基本能保持每周锻炼一到两次。女生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在三次以上的仅有13.24%。

二、不同年级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比较分析
大二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百分比最高,其次是大一学生,大三、大四学生随着体育课的结束、年级的增高逐渐下降。分析其原因:大一、大二学生体育课是必修课,要通过运动技能的测试,影响到每个学生的评先、评优、评奖学金等,所以也自己很重视体育锻炼,一部分体育技能较差的学生,为了能通过体育测试,不得不多进行动作的反复练习。大三学生本来可以继续保持体育锻炼的经常性,但体育课已结束,缺乏参加体育运动的约束机制,使原本大一、大二形成了一定体育锻炼能力的学生,由于懒惰,不感兴趣等而放弃了体育锻炼。大四学生由于毕业、就业、考研等各方面的压力,没时间,没心情去参加体育运动,体育参与度特别低,再加上大三不进行体育锻炼的积累,体质也下降的较快。
三、不同专业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比较分析
笔者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从体育参与度来看,充分显示出了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好动,文科专业类大学生好静,两类专业体育锻炼人数百分比相差有12.49%,相差甚远。从运动强度来看,参加体育锻炼的理工科大学生大部分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等中大运动强度项目占64.74%,小运动强度的占35.28%;而参加体育锻炼的文科专业大学生大部分选择健身跑、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中小运动强度的项目占89.31%,小运动量占51.37%,中运动量占37.99%,大运动量项目仅有10.67%。大部分文科大學生都是进行小运动量的体育锻炼,这对增强体质健康无显著作用。从运动次数来看,参加体育锻炼的理工类大学生每周运动次数大部分集中在3-4次,其中每周参加体育运动4次以上有17.69%;参加体育锻炼的文科类大学生每周运动次数大部分集中在1-2次,其中每周参加体育运动3次或以上的有15.12%。

四、结果与分析
综上所述,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体制和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学生、家长、学校一切都是为了成绩,显然体育课程在学生成绩面前是微不足道的。通过对不同人群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准确掌握、了解其体育锻炼的基本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以让更多的大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对大学生体育人口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6.
[2] 张清坤.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体质的影响[J].济宁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