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合并BRAF^(V600E)基因突变伴侧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对存在基因突变高危因素的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行侧颈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进行探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80例行甲状腺全切并行侧颈淋巴结清扫的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石蜡病理切片BRAF^(V600E)基因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为基因突变组(A组)及基因未突变组(B组),术前年龄、性别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探究术后侧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在BRAF^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自建小说《喜福会》语料库,以原文及其两个汉译本为研究语料,通过对两个汉译本的比较,分析译文对原文叙事视角的处理,发现《喜福会》总体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回顾性叙
目的探究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对重症结核病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4例重症结核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TI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UTI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住ICU第2天给予UTI 10万单位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胸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部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GDFT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补液治疗,GDFT组患者进行个体化目标导向滴定式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ICU时(T1)、术后8 h(T2)及24 h(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及每搏输出量(SV)。同时,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凋亡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方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和穿刺盲肠外,其余手术步骤相同,乌司他丁组小鼠术后30 min尾静脉给药100 000 U/kg。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reg的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白细胞介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