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生写字教学与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roc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学生既认识所学的生字,又能将要求会写的字端正、整洁、规范地书写出来,可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更好地完成作业,而且对他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大有裨益。但是,现在学生书写汉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字迹潦草、东倒西歪、刮风一边倒、书写姿势不正确等等,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视。经过小学几年的学习,应该把字写得更好,但是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能写出一手好字的人寥寥无几。写字也是一门艺术,学习写字更重要,在写字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意识,更可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一、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创造能力。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有些孩子对形近的字容易认错、写错。有时两个字只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天”和“夫”、“田”和“由”等,这些孩子往往容易写错,以致张冠李戴闹出笑话。其实这是孩子观察能力差的具体表现。孩子没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察觉其间的细致差别。观察力差的孩子在写字练习中无法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往往偏重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观察不够全面。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在写字教学中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首先,重视学生正确书写姿势的训练,养成注意习惯,培养观察力。前苏联心理学家索洛维契克说过:“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从一年级就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解上。”同样,要求学生“身正、心静、气顺、自然”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培养观察力。
  其次,要重视教师的示范,精讲实练,及时讲评,培养学生观察的准确性。学生信任教师,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师范写正确漂亮、笔画线条刚劲流畅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注意“看、听、问、想、练”,提高写字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观察的准确性。
  最后,要重视情感的感染作用,激发兴趣,全面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如在教学“左窄右宽”字时,针对例字“肚”我说:“月字旁像个有礼貌的小朋友,把自己的身子缩得瘦瘦的,让右边‘土’的手伸到左半格,它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朋友啊!”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保证了学生观察字时的细心和耐心。
  二、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在写字过程中欣赏美、想象美。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其中象形、指事多为合体字。前者是一种直观、形象、简洁的美,如日、月、火等;后者是对称与不对称的美,如村、岸等。它们的间架结构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这种写字过程中欣赏美的教育可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2.在观察、比较、展评中欣赏美,形成自己独到的审美能力。在写字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展评的方式,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欣赏美、鉴赏美、形成能力。观察和比较,可以使学生学会鉴赏,分析出好和坏来,锻炼自己的欣赏、鉴赏能力;展评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明确什么样是美的、是好的,心中有标准和尺度,继续写下去、练下去;展评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进步。这些看似简单,但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在不经意中形成。
  3.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是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存在于学生的思维中。如在学习“燕”字时,一位老师先让学生想想燕子的外形,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觉得这个“燕”字每一部分像什么,一只活灵活现的燕子便出现在学生眼前,这个复杂的字就被学生轻易记住了。德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凡是在我们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其为美的。”“字里乾坤天地宽”,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改变他们机械识字的方法,就能使他们乐学、好学。教学必须走向审美化,审美首先要从人的识美能力培养起。学生从识字、写字开始,就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启蒙教育的阶段受到一种美的教育。
  三、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没有书写练习的写字教学是纸上谈兵。教师讲的知识、技能,学生必须通过亲自实践才能够理解和识记。思维训练也是必须在书写训练的尝试实践中进行,因此,在书写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勤于练习,检查和自查具体知识点的练习情况,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面对困难要鼓励坚持多练。而且,鼓励学生坚持书写书法作品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四、在写字教学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学生写字之前要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写字姿势——“一拳、一尺、一寸”,时时提醒要求,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一个习惯;教学中教师在田字格中一笔一画的示范是对孩子无声的教育,教给孩子规规矩矩做事,渗透踏踏实实做人的理念;“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以上只能说是自己粗浅的一些见解,培养学生的书写意识和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我们今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才能渐臻完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写字教学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美术教育的模式也不断变革。我国的各项美术教学研讨活动推陈出新,尤其是各式各样的美术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层出不穷、形式多样,从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在这些形式繁多的公开课教学竞赛活动背后,看似忙碌的广大美术教师却已经滋生出新的硬伤,即丧失了最基本的“手上功夫”。美术教师本身具备专业性较强的特点,是美术科目区别于其他学科最为重要的
期刊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其学习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好教学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 课堂教学 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 引导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
期刊
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  一、从讲读课文中积累写作材料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
期刊
近年来,中小学美术教育迅速发展,西方近现代教育思潮和艺术理论的涌进,对我国基础美术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如何看待我们现有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体制,有效地解决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现行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特点在于:虽然建立了规范的教学体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但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改念和教学方法上基本处于原有的水平,教学观
期刊
地理与美育,前者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后者是培养年轻一代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兴趣和能力的手段。两者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细品味,地理与美育的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地理学科虽然比一般学科更重于理性,以说理为主,但一味追求理性的东西,会把课堂变成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一潭死水。要让地理教学过程变成一泓活水,必须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能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针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出问题,提倡通过转变观念、更新方法、营造氛围、渗透文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构建高效活泼的音乐课堂教学。我的粗浅认识是: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和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音乐 设计策略 转变观念 高效活泼  学校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课,在艺术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意识,除具有自然语言表达能力外,更要具有运用数学语言(文字和口头)表达数学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即会读数学、会写数学、会说数学。要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表达,大胆地给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他思考、解题过程的机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 表达能力 氛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是统一的。《新课程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教师要挖掘德育资源,因势利导,突出课程特点,言传身教,结合教学学习过程,点拨启发,通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从三个方面对职业高中英语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业高中 英语教学 渗透德育教育  一、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是职业高中学生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教学的根本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尤其应该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语文学习成为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门径,让语
期刊
摘 要:一、二年级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常常是全班同学都举手,有的学生还把胳膊伸直,甚至站起来,一定要让老师知道“这道题我会”;到了三、四年级,同学们“腼腆”了许多,上课也就一半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是不知道,有的知道也不说;进入了五、六年级,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简直是寥若晨星,大家“比赛”着——“看谁沉得住气”。这是大多数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困惑。本文试着从学生心理方面分析,通过调查访谈、改进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