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政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从使用功能来考虑市政道路设计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在满足传统规范的同时,还应更注重道路的观赏功能、舒适功能、便捷功能等人性化设计需求。因此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归纳了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的目标和原则,然后从市政道路线型设计、横断面设计、道路设施设计、无障碍设计、照明设计和景观设计方面探讨了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应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无障碍设计
Abstract: municipal roa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life,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city, from function simply to consider the municipal road desig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o meet the traditional spec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road ornamental function, functional and comfortable, convenient and user-friendly design demand function. So the humanization design concept of municipal road design display in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municipal road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of humanization design, and then from the municipal road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road facilities design, barrier-free design, lighting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of municipal road humanization design concept application.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humanization; design; people-oriented; barrier-fre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F2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功能的不断增多,导致了市政道路现代化交通的变化,这既带来了交通的自由、方便、灵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大气污染、交通事故、噪声、交通拥挤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质原因在于总体设计上的失衡,没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统地贯穿于创造和设计活动中。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愈发重要和深远,特别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要将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及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满足行人的交通活动需求,使道路交通实用、安全,并且舒適、美观、便利。
一、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一)设计目标
城市道路人性化规划目标是为人们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交通,提升人们的心理感受,让居民从心理的角度产生对城市道路设计的认同,通过景观的物质手段达到环境宜人,从而追求生态连续、多元共生的社会目标,最终是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二)设计原则
1、整体协调原则
住区道路是市政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要合理衔接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科学组织人行道路与车行道路,要集约化使用土地、整合化规划设计、系统化组织建设。
可持续发展原则
道路的使用要能满足将来的机动化发展需求和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应该采取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时要以长远的眼光来进行规划、建设,在实践中采用合理的、灵活的可持续的方式。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就是以人的需求为基本要求,创造出灵活的道路网络、多样的断面形式和宜人、友好的交通空间,更加充分考虑老人及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独特需要,考虑他们的活动时间,出行路线,选择方式等。
优化环境原则
在满足居民对住区道路交通基本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道路交通对住区社会、环境的负效应,减少空气、噪声污染,最小程度地使用和消耗资源,追求总体效率最优。
二、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的要点
(一)市政道路线型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平面线形设计,就是在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引导下,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安全和快捷的交通方式,而且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减轻较长时间驾车带来的疲劳,增加驾车的舒适感。传统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中直线是最普遍的线形,虽然其设计简单、距离短,但是单调使驾驶人员感觉枯燥、乏味、精力不集中等缺点;新型的线形设计应该是直线、圆曲线、回旋线。对各种线形的选择,结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与沿线两侧风景和建筑物相结合,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尽量避开长时间的直线行驶带来的单调感,消除驾驶员的感官疲劳,保证行车的安全、舒适、平稳,进一步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市政道路横断面的人性化设计
横断面的布置原则是: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配合,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有利于雨水的排除;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埋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在综合比较道路等级、交通安全、行车道宽度、行车速度、绿化遮荫、减少噪音、造价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城市一般采用三、四幅路,而在中、小城市,单幅路更具适用价值。
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
第一,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多,由于人流的无序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人行道的宽度应设计得宽裕一些,道路宽度习惯沿用主干道5m或6m,次干道3m或4m的模式。
第二,人行道铺装应保证其平整度、密实度和铺装材料的防滑功能,满足其使用功能和行人的出行安全。
第三,利用地砖把人行道铺装成为体现不同道路特色的色彩和图案,满足行人的观赏要求。
第四,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要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
非机动车道的设计
在非机动车道路设计方面,要结合我国市政道路系统的特点。在我国,不同动力性能的车辆混行成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普遍问题,特别是非机动车出行受到行人和机动车的干扰,出行的安全和速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各城市对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设计和使用经验,其宽度推荐采用5.0m(或4.5m);6.5m(或6.0m);8.0m(或7.5m)。
3、机动车道的设计
在机动车道路设计方面要注意,我国现行CJJ37—9O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其车道宽度采用波良可夫模型计算,参数基于2O年前的车辆性能、交通组成、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确定。模型中确定的横向安全距离值有进一步减小的可能;同时,私家小型轿车的大量出现,使路段的交通组成及道路横断面上同一时刻车种构成比例情况发生变化,模型确定的横向安全距离值同样有进一步减小的可能。
如何规划设计好市政道路横断面,要充分针对我国目前道路状况,要综合考虑路幅宽度,适应交通发展需要,增加机动车道数量,细化机动车道功能、减少人行道宽度、管线入沟、增加道路绿地率等,此外,要处理好昂贵的城市用地与良好环境的关系。
(三)道路设施设计的人性化
街道设施主要是为城市的主体服务的,因此必须体现它对人的关怀。如在道路绿化设计上,可利用道路绿化改善城市道路的行驶环境和生态环境;又如休闲广场的设计要在满足非人群聚数地区或靠近居民生活区的人行道宽度的条件外,设置小型甚至是微型的休闲广场,可设计将休息座椅与高大乔木或花坛、林荫小道、座椅、路灯及电话亭等结合;又如临时停车场的设计要充分缓解城市用地矛盾,可往人流集中的步行商业街周围,设置足够的停车场。要结合道路特点分路段分时段规定明确,加大日常养护,使停车有序。
(四)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目前市政道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最突出表现。
從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型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无不体现了设计师对残疾人的关爱,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这在令人欣喜之余,也有些遗憾。因为在许多城市的无障碍设施中,普遍存在着设置不合理、不到位,施工质量差、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在有些交叉口,缘石坡道与人行横道互相错位,盲道上乱停车,盲道砖松动等现象严重,城市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与道路无障碍设计衔接不协调等问题,影响了残疾人的使用及出行。为了使无障碍设施真正满足残疾人的出行要求,除了应严格保证其设置的合理性,从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施行全程严把质量关外,最重要的是要将城市大型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与道路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衔接,把无障碍设施做精做细,作为精品工程去实施,以方便残疾人的出行。
(五)市政道路的人性化照明设计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必须满足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使城市道路照明技术先进、科学合理、节省能源,能为驾驶员及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经济、节能的良好环境。
市政道路照明设计中需重点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路灯的布设要求
路灯的布置包括路灯间距、路灯安装高度及灯具亮度。路灯的合理布置对提高照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在综合考虑路况、路面反射特性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照明器具的配光特性,使布局尽量合理。在设计中,灯杆的设置根据城市道路的宽度、绿化隔离带的设置确定,一般采用单侧布置、双侧对称布置、双侧非对称布置、中心对称布置等方式。
灯杆、光源、灯具的选择
市政道路照明兼有景观要求,一般宜选用较为美观的灯型,但首先应满足技术上的要求。在以往的市政道路照明设计中,都选用拔梢钢杆,内外热镀锌表面喷塑,灯杆壁厚不小于4mm,具有较强的抗弯能力。光源选用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透雾性好的高压钠灯,灯具选用截光或半截光、防眩光、能效利用率高的优质产品。防护等级一般选用IP65,整流器、电容器触发元件均装于灯杆内。
(六)景观设计为市政道路锦上添花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道路景观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包括:道路绿化带设计、滨江景观道路栏杆、桥梁栏杆设计、道路构造物景观设计、人行道铺装设计,人行道上小品设计等。道路景观专业化精细化设计,使现代城市道路更加美化,配上两侧现代建筑、高档的店面,使得市政道路更加富含人性化的韵味,对美化城市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道路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在使用功能上,而且在观赏功能、舒适功能、便捷功能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市政道路的设计者在设计工作中根据规范标准及工程成本等硬性指标的同时,还要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充分完善道路设计中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城市道路的设计更加人性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翁振合.论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规划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1.
[2]张兴来,钟云健.公路与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中的几点细节[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
[3]蔡志,浅谈新时期下城市道路人性化的设计[J].中华居民,2011.7.
关键词: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无障碍设计
Abstract: municipal roa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life,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city, from function simply to consider the municipal road desig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o meet the traditional spec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road ornamental function, functional and comfortable, convenient and user-friendly design demand function. So the humanization design concept of municipal road design display in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municipal road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of humanization design, and then from the municipal road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road facilities design, barrier-free design, lighting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of municipal road humanization design concept application.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humanization; design; people-oriented; barrier-fre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F2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功能的不断增多,导致了市政道路现代化交通的变化,这既带来了交通的自由、方便、灵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大气污染、交通事故、噪声、交通拥挤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质原因在于总体设计上的失衡,没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统地贯穿于创造和设计活动中。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愈发重要和深远,特别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要将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及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满足行人的交通活动需求,使道路交通实用、安全,并且舒適、美观、便利。
一、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一)设计目标
城市道路人性化规划目标是为人们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交通,提升人们的心理感受,让居民从心理的角度产生对城市道路设计的认同,通过景观的物质手段达到环境宜人,从而追求生态连续、多元共生的社会目标,最终是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二)设计原则
1、整体协调原则
住区道路是市政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要合理衔接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科学组织人行道路与车行道路,要集约化使用土地、整合化规划设计、系统化组织建设。
可持续发展原则
道路的使用要能满足将来的机动化发展需求和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应该采取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时要以长远的眼光来进行规划、建设,在实践中采用合理的、灵活的可持续的方式。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就是以人的需求为基本要求,创造出灵活的道路网络、多样的断面形式和宜人、友好的交通空间,更加充分考虑老人及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独特需要,考虑他们的活动时间,出行路线,选择方式等。
优化环境原则
在满足居民对住区道路交通基本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道路交通对住区社会、环境的负效应,减少空气、噪声污染,最小程度地使用和消耗资源,追求总体效率最优。
二、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的要点
(一)市政道路线型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平面线形设计,就是在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引导下,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安全和快捷的交通方式,而且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减轻较长时间驾车带来的疲劳,增加驾车的舒适感。传统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中直线是最普遍的线形,虽然其设计简单、距离短,但是单调使驾驶人员感觉枯燥、乏味、精力不集中等缺点;新型的线形设计应该是直线、圆曲线、回旋线。对各种线形的选择,结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与沿线两侧风景和建筑物相结合,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尽量避开长时间的直线行驶带来的单调感,消除驾驶员的感官疲劳,保证行车的安全、舒适、平稳,进一步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市政道路横断面的人性化设计
横断面的布置原则是: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配合,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有利于雨水的排除;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埋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在综合比较道路等级、交通安全、行车道宽度、行车速度、绿化遮荫、减少噪音、造价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城市一般采用三、四幅路,而在中、小城市,单幅路更具适用价值。
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
第一,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多,由于人流的无序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人行道的宽度应设计得宽裕一些,道路宽度习惯沿用主干道5m或6m,次干道3m或4m的模式。
第二,人行道铺装应保证其平整度、密实度和铺装材料的防滑功能,满足其使用功能和行人的出行安全。
第三,利用地砖把人行道铺装成为体现不同道路特色的色彩和图案,满足行人的观赏要求。
第四,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要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
非机动车道的设计
在非机动车道路设计方面,要结合我国市政道路系统的特点。在我国,不同动力性能的车辆混行成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普遍问题,特别是非机动车出行受到行人和机动车的干扰,出行的安全和速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各城市对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设计和使用经验,其宽度推荐采用5.0m(或4.5m);6.5m(或6.0m);8.0m(或7.5m)。
3、机动车道的设计
在机动车道路设计方面要注意,我国现行CJJ37—9O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其车道宽度采用波良可夫模型计算,参数基于2O年前的车辆性能、交通组成、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确定。模型中确定的横向安全距离值有进一步减小的可能;同时,私家小型轿车的大量出现,使路段的交通组成及道路横断面上同一时刻车种构成比例情况发生变化,模型确定的横向安全距离值同样有进一步减小的可能。
如何规划设计好市政道路横断面,要充分针对我国目前道路状况,要综合考虑路幅宽度,适应交通发展需要,增加机动车道数量,细化机动车道功能、减少人行道宽度、管线入沟、增加道路绿地率等,此外,要处理好昂贵的城市用地与良好环境的关系。
(三)道路设施设计的人性化
街道设施主要是为城市的主体服务的,因此必须体现它对人的关怀。如在道路绿化设计上,可利用道路绿化改善城市道路的行驶环境和生态环境;又如休闲广场的设计要在满足非人群聚数地区或靠近居民生活区的人行道宽度的条件外,设置小型甚至是微型的休闲广场,可设计将休息座椅与高大乔木或花坛、林荫小道、座椅、路灯及电话亭等结合;又如临时停车场的设计要充分缓解城市用地矛盾,可往人流集中的步行商业街周围,设置足够的停车场。要结合道路特点分路段分时段规定明确,加大日常养护,使停车有序。
(四)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目前市政道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最突出表现。
從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型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无不体现了设计师对残疾人的关爱,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这在令人欣喜之余,也有些遗憾。因为在许多城市的无障碍设施中,普遍存在着设置不合理、不到位,施工质量差、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在有些交叉口,缘石坡道与人行横道互相错位,盲道上乱停车,盲道砖松动等现象严重,城市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与道路无障碍设计衔接不协调等问题,影响了残疾人的使用及出行。为了使无障碍设施真正满足残疾人的出行要求,除了应严格保证其设置的合理性,从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施行全程严把质量关外,最重要的是要将城市大型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与道路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衔接,把无障碍设施做精做细,作为精品工程去实施,以方便残疾人的出行。
(五)市政道路的人性化照明设计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必须满足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使城市道路照明技术先进、科学合理、节省能源,能为驾驶员及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经济、节能的良好环境。
市政道路照明设计中需重点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路灯的布设要求
路灯的布置包括路灯间距、路灯安装高度及灯具亮度。路灯的合理布置对提高照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在综合考虑路况、路面反射特性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照明器具的配光特性,使布局尽量合理。在设计中,灯杆的设置根据城市道路的宽度、绿化隔离带的设置确定,一般采用单侧布置、双侧对称布置、双侧非对称布置、中心对称布置等方式。
灯杆、光源、灯具的选择
市政道路照明兼有景观要求,一般宜选用较为美观的灯型,但首先应满足技术上的要求。在以往的市政道路照明设计中,都选用拔梢钢杆,内外热镀锌表面喷塑,灯杆壁厚不小于4mm,具有较强的抗弯能力。光源选用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透雾性好的高压钠灯,灯具选用截光或半截光、防眩光、能效利用率高的优质产品。防护等级一般选用IP65,整流器、电容器触发元件均装于灯杆内。
(六)景观设计为市政道路锦上添花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道路景观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包括:道路绿化带设计、滨江景观道路栏杆、桥梁栏杆设计、道路构造物景观设计、人行道铺装设计,人行道上小品设计等。道路景观专业化精细化设计,使现代城市道路更加美化,配上两侧现代建筑、高档的店面,使得市政道路更加富含人性化的韵味,对美化城市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道路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在使用功能上,而且在观赏功能、舒适功能、便捷功能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市政道路的设计者在设计工作中根据规范标准及工程成本等硬性指标的同时,还要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充分完善道路设计中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城市道路的设计更加人性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翁振合.论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规划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1.
[2]张兴来,钟云健.公路与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中的几点细节[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
[3]蔡志,浅谈新时期下城市道路人性化的设计[J].中华居民,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