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孙古道位于拜城县境东部黑英山乡境内的博孜克尔格河谷,是古代南北疆的战略通道,贯穿天山南北的咽喉要道,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都想争夺这块宝地。汉武大帝为与乌孙结好对抗匈奴、隋唐时期西突厥控制天山统治塔里木盆地、唐代西征突厥及与突骑施汗国的交好等等,都是通过乌孙古道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就连前后汉众多使节、军士及自乌孙而下的公主、王子及达官贵人等,据说都是沿着这条栈道北上南下的。它是西域诸多政治风云故事的见证者,是那个时代历史文化的推动者。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
寒声,云深无雁影。
古道深处有墨绿如黛、幽静辽阔的大草原,往往能给人以更大的震撼。其地势平坦,森林密布,植被起伏,绿茵葳蕤,蜂飞蝶舞,鸟鸣鹰翔,水沛草丰,流光溢彩。该古道北起特克斯琼库什台牧业队,沿琼库什台河逆流而上,经博孜敦达坂而下到科克苏河交汇点,渡科克苏河,经科克阿拉皮也萨依谷地翻科克阿拉皮达坂,到阿克库勒湖,再翻越阿克不拉克达坂,到达天山南坡地拜城县的阿克布拉克草原,沿博孜克尔格河达拜城黑英山乡境内。
乌孙古道北衔准噶尔盆地,南控塔里木绿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乌孙是我国的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古老部族,公元前2至前1世纪崛起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后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游牧民族政权——乌孙国。而天山南麓则是龟兹国的辖区,这里早已进入农耕文明。这两个国家,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一个以游牧为主,经济生产模式不同,都迫切需要交换,以补各自的不足,保障人民生活所需。另外,为抗击匈奴也十分需要有条便捷的道路,当时南北疆的通道多为匈奴所封堵,唯有此路可通。
乌孙对汉示好后即被匈奴所嫉恨,其原经天山东部直下河西走廊的陆路通道,首先要经过车师地区才能东进。匈奴深知乌孙投汉的后果,故而先占了车师,从而封闭了乌孙东去的大门。尽管汉朝围绕着车师与匈奴连续打了五次战役,但该地的实际控制权始终未能拿到手中。这就使得乌孙只能借道天山以南的龟兹及楼兰地区,转而与汉产生经济、文化上的来往。从这种意义上讲,乌孙古道既是一条汉政府经营的军事、政治的战略通道,也是一条天山南北经济贸易的“生命线”。
匈奴被西汉击败后,退出了西域政治舞台,乌孙东去南下道路皆通,这条古道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但其军事要地的分量依然不可小觑,否则,东汉时期的刘平国也不会驻守于此。冷兵器时代结束后,乌孙古道才废弛下来,但作为拜城乃至南疆通往北疆的捷径路线,一直有行人路过。清初,南疆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地区的许多维吾尔族百姓,为躲避南疆战乱,举家经此古道迁移到伊犁地区。解放后,天山南北众多交通大动脉贯通之后,它再次被人们所遗忘。
近几年,随着国内旅游热的兴起,乌孙古道又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条古道也是国内外探险爱好者喜于涉足之地,沿途景色秀美,种类齐全,自然景色、文化古迹、民族风情等一应俱全,无不令人向往。进入古道腹地,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群山被一年四季不化的积雪覆盖,阳光下熠熠生辉,远处山上茂密葱绿的森林后面,一条条瀑布在深山的青苍中从天而降。瀑水敲击着山石,发出阵阵轰鸣,烟尘滚滚,雾纱缭绕。近处涧水纵横交错,穿梭往来,溅珠喷玉,顿觉拂面的山风潮湿而清凉。游人至此,顿觉心旷神怡,如临仙境。
古道蕴藏着极为丰富和珍贵的特种资源,有完整的原始森林类型及植被,是整个天山森林生态系统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特别是松树类型齐全,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堪称是欧亚大陆腹地野生生物物种“天然基因库”。据不完全统计,古道内有1000多种植物、152种陆栖动物和196种昆虫,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达30余种。这里不仅有松鼠、旱獭、雪兔、雪鸡等动物出没,还是雪豹、北山羊、盘羊等国家珍奇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对于久居沙漠干旱区的人们来说,乌孙古道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会使你真切地感受到世界上真正的绿色。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广阔的草原,丰茂的森林,峻拔的雪峰,湍急的河流,湛蓝的天空,都会让你流连忘返。这便是乌孙古道带给人的惊奇。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
寒声,云深无雁影。
古道深处有墨绿如黛、幽静辽阔的大草原,往往能给人以更大的震撼。其地势平坦,森林密布,植被起伏,绿茵葳蕤,蜂飞蝶舞,鸟鸣鹰翔,水沛草丰,流光溢彩。该古道北起特克斯琼库什台牧业队,沿琼库什台河逆流而上,经博孜敦达坂而下到科克苏河交汇点,渡科克苏河,经科克阿拉皮也萨依谷地翻科克阿拉皮达坂,到阿克库勒湖,再翻越阿克不拉克达坂,到达天山南坡地拜城县的阿克布拉克草原,沿博孜克尔格河达拜城黑英山乡境内。
乌孙古道北衔准噶尔盆地,南控塔里木绿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乌孙是我国的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古老部族,公元前2至前1世纪崛起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后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游牧民族政权——乌孙国。而天山南麓则是龟兹国的辖区,这里早已进入农耕文明。这两个国家,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一个以游牧为主,经济生产模式不同,都迫切需要交换,以补各自的不足,保障人民生活所需。另外,为抗击匈奴也十分需要有条便捷的道路,当时南北疆的通道多为匈奴所封堵,唯有此路可通。
乌孙对汉示好后即被匈奴所嫉恨,其原经天山东部直下河西走廊的陆路通道,首先要经过车师地区才能东进。匈奴深知乌孙投汉的后果,故而先占了车师,从而封闭了乌孙东去的大门。尽管汉朝围绕着车师与匈奴连续打了五次战役,但该地的实际控制权始终未能拿到手中。这就使得乌孙只能借道天山以南的龟兹及楼兰地区,转而与汉产生经济、文化上的来往。从这种意义上讲,乌孙古道既是一条汉政府经营的军事、政治的战略通道,也是一条天山南北经济贸易的“生命线”。
匈奴被西汉击败后,退出了西域政治舞台,乌孙东去南下道路皆通,这条古道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但其军事要地的分量依然不可小觑,否则,东汉时期的刘平国也不会驻守于此。冷兵器时代结束后,乌孙古道才废弛下来,但作为拜城乃至南疆通往北疆的捷径路线,一直有行人路过。清初,南疆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地区的许多维吾尔族百姓,为躲避南疆战乱,举家经此古道迁移到伊犁地区。解放后,天山南北众多交通大动脉贯通之后,它再次被人们所遗忘。
近几年,随着国内旅游热的兴起,乌孙古道又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条古道也是国内外探险爱好者喜于涉足之地,沿途景色秀美,种类齐全,自然景色、文化古迹、民族风情等一应俱全,无不令人向往。进入古道腹地,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群山被一年四季不化的积雪覆盖,阳光下熠熠生辉,远处山上茂密葱绿的森林后面,一条条瀑布在深山的青苍中从天而降。瀑水敲击着山石,发出阵阵轰鸣,烟尘滚滚,雾纱缭绕。近处涧水纵横交错,穿梭往来,溅珠喷玉,顿觉拂面的山风潮湿而清凉。游人至此,顿觉心旷神怡,如临仙境。
古道蕴藏着极为丰富和珍贵的特种资源,有完整的原始森林类型及植被,是整个天山森林生态系统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特别是松树类型齐全,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堪称是欧亚大陆腹地野生生物物种“天然基因库”。据不完全统计,古道内有1000多种植物、152种陆栖动物和196种昆虫,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达30余种。这里不仅有松鼠、旱獭、雪兔、雪鸡等动物出没,还是雪豹、北山羊、盘羊等国家珍奇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对于久居沙漠干旱区的人们来说,乌孙古道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会使你真切地感受到世界上真正的绿色。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广阔的草原,丰茂的森林,峻拔的雪峰,湍急的河流,湛蓝的天空,都会让你流连忘返。这便是乌孙古道带给人的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