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正义》标点商榷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ING0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周礼正义》两个版本,即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有文库本与中华书局出版的王文锦、陈玉霞点校本。在断句、标点方面的不同,撮录数条可商榷之断句处.略陈其疑,以就教于方家。文章分三个部分:先简单介绍句读和标点符号的差异:再归纳两个版本断句不同的几种类型.并分析原因;最后总结几种标点符号需要统一的情况。
  关键词:《周礼正义》版本标点
  
  一
  
  《周礼正义》大概有这几种版本:一是乙巳本,即1905年出版的孙氏家藏铅铸版初印本;二是楚学社本,即1931年湖北笛湖精舍的木刻本;三是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有文库本(以下称万本);四是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四部备要》本;五是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王文锦和陈玉霞点校的版本(以下称中本),此本是在参校乙巳本和楚学社本的基础上发行的善本,是目前流传较广的版本。笔者仅对万本与中本进行断句、标点方面的对比。
  在断句、标点方面,万本采用句读,而中本采用标点符号。笔者认为有必要先简单区分句读和标点符号之间的差异,以便在对比过程中有所侧重。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比句读多。
  万本用“句”的地方,中本可以用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等;万本用“读”的地方,中本可以用顿号、逗号、分号等。
  
  (二)标点符号的功能比句读多。
  句读主要起断句作用,表示句子与句子之间、句子内部的停顿:而标点符号除了表示停顿外,还可以用来表示引用、表达语气、体现词语的性质和功能等。比如,引号可以表示引用、突出、说反语,书名号用来引用书名,感叹号、问号等可以表示句子的语气,分号可以体现出句子的层次。等等,这些都是句读所没有的功能。
  中本有大量的引号和书名号是万本所没有的。这些多出的引号和书名号,笔者并不认为这是两个版本在断句处理上的重大分歧,而是把它们看成标点符号比句读新增出的功能。
  
  二
  
  两个版本的断句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不影响文意,可断、可不断;另一种则影响了文意,比如偏离作者意图、不符合逻辑或者不符合史实。笔者的分析对象主要是后者,并将其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没有联系上下文导致断句错误。
  A、此注别援郊外为甸为说。与彼不合。盖偶有不照贾疏。曲申其说。乃谓天子籍田在南方甸地。(万本)
  B、此注别援郊外为甸为说,与彼不合,盖偶有不照。贾疏曲申其说,乃谓天子籍田在南方甸地。(中本)
  这两句的断句不同导致意思相反,A句认为“此注曲申其说”。B句则认为“贾疏曲申其说”。根据上文可知“郊外为甸”的观点是由此注提出来的,不是贾疏提出的.“曲申其说”的是此注,而不是贾疏。因此,此处当从万本。
  
  (二)忽略专有名词导致断句错误。
  A、左传僖三十年。晋有医衍成。十年。秦有医缓。疑即此官也。(万本)
  B、左传僖三十年,晋有医衍;成十年,秦有医缓,疑即此官也。(中本)
  “成”是专有名词,即指“成公”,应该和下文的“十年”结合表示成公十年,而不应与上文的“晋有医衍”结合。因此,此处当从中本。
  
  (三)出现错别字导致断句错误。
  A、尚书日。肇牵牛车。远服贾用。方言远行可知也。(万本)
  B、《尚书》日:“肇牵牛车,远服贾用”何?言远行可知也。(中本)
  B句中。“方”被讹误成疑问代词“何”,便在其后面加了问号,这是错别字造成的断旬错误。因此,此处当从万本。
  
  (四)对史实的不了解导致断句错误。
  A、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梁赢。孕过期。卜招父与其子卜之。(万本)
  B、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梁赢孕,过期,卜招父与其子卜之。(中本)
  这句话出自《左传》,记录的是晋惠公在梁国的时候,梁伯把女儿嫁给他。梁赢怀孕,过了预产期,卜招父和他的儿子占卜此事。因此,此处当从中本。
  
  (五)没有理清逻辑关系、层次结构导致断句错误。
  A、诒让案。内宰与小宰相对。为内外小宰。治王宫之政令。内宰治王内之政令。职掌略同。(万本)
  B、诒让案:内宰与小宰相对为内外,小宰治王宫之政令,内宰治王内之政令,职掌略同。(中本)
  这句话层次分明,先总说内宰与小宰是相对为内外的,再分说内宰与小宰各自的职责。A句没有理清这个逻辑关系而造成断句错误。因此,此处当从中本。
  
  (六)没有弄清引用内容导致断句错误。
  A、案、诗经周颂载芟。侯强侯。以后郑彼笺云。以谓闲民。今时庸赁也。(万本)
  B、案:《诗经·周颂·载芟》:“侯强侯以。”后郑彼笺云:“以谓闲民,今时庸赁也。”(中本)
  这里引用《诗经·周颂·载芟》的句子,B句是正确的。A句的错误很可能是容易误将“以”和下文的“后”结合而导致的,也可能是排版错误。因此,此处当从中本。
  
  三
  
  除了以上会影响文意的标点外,两个版本在训释、引用、罗列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前后标点不统一的现象.它们大部分情况下不影响句意,但是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统一。
  
  (一)训释术语、训释内容的标点不统一。
  1 被训释词的后面需不需要加标点的问题。
  A、广雅释诂云。樗、驯、善也。(万版)
  B、《广雅·释诂》云:“樱,驯善也。”(中版)
  A句表示“樱”、“驯”两个词是同义词,都训为“善”;而B句表示“樱”训为“驯善”之义。一般情况下,训释词后面不加标点并不会改变文意,但并非所有情况都如此.上述例子就已经产生歧义。因此,在被训释词的后面统一加上标点可以使被训释词一目了然,不至于产生歧义。
  2 “案”的后面需不需要加标点的问题。
  A、案此散文得通。(万本)
  B、案:此散文得通。(中本)
  笔者认为,“案”的后面可统一加上冒号,表示下文将引出作者所按的内容。
  3 引用《说文解字》的“从某从某”或“从某某声”,中间需不需要标点的问题。
  A、说文耳部日。联、连也。耳连于颊。丝连不绝。故从耳、从丝。(万本)
  B、《说文·耳部》曰:“联,连也,耳连于颊,丝连不绝.故从耳从丝。(中本)
  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可加可不加,统一了即可。
  以上几种情况,笔者认为应统一规范,并将其贯穿全文,以体现训释体例的规范性。
  
  (二)引用的标点不统一。
  1 在“云……是也”、“……是也”中,“云”的后面。以及“是也”的前面需不需要加标点的问题。
  A、司马法云。四百里为县。是也。(万本)
  B、《司马法》云“四百里为县”是也。(中本)
  例旬中,中本通过引号来把引用的内容和其他内容隔开;而万本由于没有引号,常常在“云”的后面、“是也”的前面断句,这样处理除了表示停顿外,事实上也是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看出引用的内容。二者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问题也只是统一标点而已,笔者建议统一在“云”后加冒号,引用的内容加引号,而“是也”前则不需加逗号。
  2 在“曰……”“云……”中,“曰”、“云”的后面需不需要加标点的问题。
  中本在“日”、“云”的后面时而断、时而不断。笔者认为以断为妙,即在“云”后面加冒号,提示下文是引用。有人认为:像“日”、“云”这样的记言语动词可以起到句读的作用,无需断句。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不完全准确.因为记言语的动词除了“日”、“云”之外,《周礼正义》中还出现“所谓”、“陈”、“诉”、“言”、“告”等词,而且,没有这些记言动词作标识的读句并不一定就不记言。
  
  (三)并列词之间的标点不统一。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词之间,中本统一加了顿号.而万本时而断、时而不断,不统一。
  A、冢宰虽专掌治职。而总摄六管。凡教礼政刑事五职。无所不统。(万本)
  B、冢宰虽专掌治职,而总摄六管,凡教、礼、政、刑、事五职,无所不统。(中本)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并列词之间加不加顿号,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影响读者对旬意的理解,但断了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看出那些是并列词,同时这表明了中本在使用标点符号方面比万本要细化得多。
  总之,标点比句读丰富得多,引号、书名号等可以看成是标点比句读多出来的新功能。除此之外,两个版本的其他断句不同的地方,有的会影响文意,有的则不会影响文意。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很多,除了上文归纳的原因之外,今人校对、印刷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笔者在此只是略陈几种可供商榷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教。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舍区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德育工作增强实效性的重要突破口。本文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制度和加强文化建设等创新高校舍区文化的具体措施,从而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舍区文化 德育工作 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少数人学的“精英”教育步入到“大众化”阶段,高校的全面扩招推动了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
期刊
摘要: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对几桩婚姻的描述,表现出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婚姻观。在等级观念盛行的社会中,金钱在婚姻中占有重要地位。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成为奥斯丁心目中完美婚姻的典范:金钱和爱情缺一不可。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金钱 爱情 婚姻    在19世纪,英国陆续出现了一批女性作家,她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写进自己的文学作品。由于受自身的生活环境所限,
期刊
摘要: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坛最璀璨的一颗巨星。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宠儿》是其代表作品。正确解析主人公宠儿的身份对于深刻理解该小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大量搜集材料和精心思考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对宠儿的身份作出三重解析。首先,宠儿是海上奴隶贸易的幸存者;其次,她是塞丝杀死的女儿的化身;最后。她是所有奴隶受害者的代表。正是基于其三重身份,宠儿帮助非洲裔美国人重构了他们空白的历史,帮助他们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恶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许多高校也纷纷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及心理危机。但是学校成立的这一机构涉及面并不能遍及全校学生,许多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仍需要与学生接触密切的辅导员来发现并有效解决。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心理问题 指导和帮助    近年来,随着高校重大恶性事件的不断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高校辅导员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作者通过查阅CFED相关资料结合自身实际,一一解决了问题,取得了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CFED 成绩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我通过查阅CFED(《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的简称)的相关文献资料,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    一、校语文说课竞赛优秀奖与CFED    再过三天学校说课竞赛就要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简略介绍学界一直以来对于花间词的传统视角看法,继而通过对这种观点的批驳提出重识花间词的一种全新视角,并以温飞卿词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重新界定温词在花问词史上的重要位置和我们在认识评价一种文学现象时所应保持的正确心态。  关键词:温飞卿花间词《人间词话》    作为“倚声填词之祖”的花间词,在词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可能由于学术界受传统思想的桎梏,抑或学者们个人审美情趣趋向的
期刊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他以归隐田园并躬耕垄亩的方式,在乱世中找到了一条保真守性的途径并为后世所景仰。本文联系陶渊明生活的社会背景和他的复杂思想,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于从弟敬远》来分析陶渊明归隐的必然性。  关键词:《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于从弟敬远》陶渊明归隐  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语)。然而,他的归隐又不是一帆风顺的,是经历若干次的仕隐反复之后最终皈依田园的。正是这种仕隐
期刊
摘要:由于语言的差异和史料的众多,中文系《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始终存在着对文本的陌生化,很多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非常低。只有通过文本细读,增强学生细读文本的功夫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才是符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融合的教学改革的指归。  关键词:《外国文学史》教学文本细读审美素质培养    在中文系《外国文学史》的教学中,始终存在着两个主要的矛盾:1语言差异所形成的文本误读:2浩如烟海的
期刊
摘要:增强学院教职工党员的党性意识,是学院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课题,是提高教职工党员队伍质量、发挥教职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内容。本文作者以所在学院的工作实践为例,对如何切实增强学院教职工党员的党性意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教职工党员 党性意识 学院精神    党员是党组织“肌体”的“细胞”。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健康和活力,增强党性意识是“细胞”产生活力、提高免疫力的前提和条件。2008年以来,中
期刊
摘要:哥特式小说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在西方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旋转的螺丝钉》是亨利.詹姆斯的一部哥特式作品,长期以来围绕这部作品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些争议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旋转的螺丝钉》争议分析    哥特式小说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这种小说形式始于1765年贺拉斯·沃尔波尔(HoraceWalp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