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地图的认识不足,同时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教师在课前要把地图的历史以及重要性灌输给同学们,同时要渗透什么是家乡,家乡与籍贯的区别,并让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本文通过认识地图的历史及重要性进行讲解,同时在课间采用一些活泼的游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地图,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兴趣。
【关键词】地图家乡
引言:
人类使用地图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但是直到近代,地图才作为文档印刷出来。在当代的小学地理教学上,不能用我们旧时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生活在当代信息技术发达的小学生们在信息面了解很广,心智发育较成熟,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要创新,以及教学方式上要新颖,比如老师可以使用高科技的手机及网络信息进行有效教学,为了使当代小学生有兴趣学习地理,从地理的科目中去体会人文教育。
一:用风趣的幽默的言语跟同学们谈谈地图的作用
1)地图通过在纸或羊皮上等其它材料上绘制道路、居民点和自然要素等,如此,便得到了用以描述真实世界的平面图。
2)随着地图学实践的发展,人类学会了使用种类繁多并且富有创造性地使用多个图层来表达现实世界。现代地图中仍然沿用了许多古代地图的表达方法,如,用双线表示道路、用文字作注记、用蓝色表示水体等。
3)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地图现在已成为我们非常熟悉的印刷品,并且地图也能在计算机上交互地可视化显示。GIS进一步加强了人类与地图之间的相互作用。在GIS中,你可以非常容易地确定信息在地图上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查询和分析选择位置或目标。
4)地图的作用地图具有以多种方式表达现实世界的独特功能。地图可以识别在某一位置上有什么东西。在地图上,指向图上任何位置,都能够知道这个地方或对象的名字以及其它相关的属性信息。
5)地图可以标明你所处的位置。如果你的地图可以实时地输入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数据,你就能看到你在哪里、以多快的速度在旅行并且你的旅途目的地在何方。
6)地图可以让你识别用其它方式不能体现的空间分布、关系和趋势。人口统计学家通过比较过去编制的城区地图和现在的城区地图,可以支持公共决策。
7)流行病学家通过把罕见疾病爆发地点与周围环境因素相关联便可以找出可能的病
8)地图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集成到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中。市政府可以将街道分布图与建筑布局图结合起来以调整市政建筑结构;
9)农业科学家可以把气象卫星影像图与农场、作物分布图结合起来,以提高作物产量
10)地图可以通过数据的合并或叠加来分析空间问题。省政府可以通过合并多层数据来找到合适的废弃物处理地点。
11)地图可以用来确定两地之间的最佳路径。通过地图,包裹速遞公司能够找到最有效的运输路径;公共交通设计者也能设计出最优的公交路线。
12)地图可以用来模拟未来的情况。公共事业服务公司可以模拟新设施添加后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并且根据这个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投入。市政规划者也可以模拟一些严重的意外事故如有毒物质泄露等,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另外,图形设计的很多经验如版面设计、比例、色彩平衡、符号和版式等都被应用到地图的制作中。
地图可以理解为“地理信息”与“人类对信息理解”这之间的媒介。地图借用人类特有可识别的空间格局的感知能力,提供地理对象和地点的有关情况的可视化信息。
二: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识别方位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教师课前要渗透什么是家乡,家乡与籍贯的区别,并让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初步接触地图,本课的学习难度较大,课前的准备要充分,既要让学生自己学看地图,又要在课上采用一些活泼的游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地图,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2、中国地图、河北地图、网络地图
三:概述在地图上找家乡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不论生活在哪里,人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这样的主题展开讨论。“通过这两幅统计图及周围的几幅照片,同学们可以体会到,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壮丽多姿。在祖国的不同地区,有的地方寒冷,有的地方温暖;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湿润,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们,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以同桌为对手,互相提问,为不同的民族寻找家园。在此之前,教师要与学生简单讨论,保证他们懂得如何看民族分布图
四、教学效果返思
(一)从学生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课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引导学生找找学校的邻居是谁,然后通过“贴一贴”的游戏,帮助学生了解看地图的常识知识——认识方向,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样把抽象的知识转换成现实生活,学生更利于接受,更加感兴趣。最后,又根据本课学习的内容与知识,回归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旅游的问题。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指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为落实这些要求,本课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在教学“图例、比例尺”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时,我大胆的放手,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交流、讨论中国地图上都有哪些信息?学生兴致高涨,看得仔细,说得热烈。接下来就是小组汇报反馈,了解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作进一步的总结与引导。
结束语
综合上述,学好地理,可以更好的认识这个家乡,更加爱家乡、爱祖国!
参考文献
[1]张仁.??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J]. 学周刊. 2012(13)
[2]沈云山.充分运用地图进行直观教学[J]. 科技资讯. 2011(20
【关键词】地图家乡
引言:
人类使用地图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但是直到近代,地图才作为文档印刷出来。在当代的小学地理教学上,不能用我们旧时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生活在当代信息技术发达的小学生们在信息面了解很广,心智发育较成熟,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要创新,以及教学方式上要新颖,比如老师可以使用高科技的手机及网络信息进行有效教学,为了使当代小学生有兴趣学习地理,从地理的科目中去体会人文教育。
一:用风趣的幽默的言语跟同学们谈谈地图的作用
1)地图通过在纸或羊皮上等其它材料上绘制道路、居民点和自然要素等,如此,便得到了用以描述真实世界的平面图。
2)随着地图学实践的发展,人类学会了使用种类繁多并且富有创造性地使用多个图层来表达现实世界。现代地图中仍然沿用了许多古代地图的表达方法,如,用双线表示道路、用文字作注记、用蓝色表示水体等。
3)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地图现在已成为我们非常熟悉的印刷品,并且地图也能在计算机上交互地可视化显示。GIS进一步加强了人类与地图之间的相互作用。在GIS中,你可以非常容易地确定信息在地图上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查询和分析选择位置或目标。
4)地图的作用地图具有以多种方式表达现实世界的独特功能。地图可以识别在某一位置上有什么东西。在地图上,指向图上任何位置,都能够知道这个地方或对象的名字以及其它相关的属性信息。
5)地图可以标明你所处的位置。如果你的地图可以实时地输入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数据,你就能看到你在哪里、以多快的速度在旅行并且你的旅途目的地在何方。
6)地图可以让你识别用其它方式不能体现的空间分布、关系和趋势。人口统计学家通过比较过去编制的城区地图和现在的城区地图,可以支持公共决策。
7)流行病学家通过把罕见疾病爆发地点与周围环境因素相关联便可以找出可能的病
8)地图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集成到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中。市政府可以将街道分布图与建筑布局图结合起来以调整市政建筑结构;
9)农业科学家可以把气象卫星影像图与农场、作物分布图结合起来,以提高作物产量
10)地图可以通过数据的合并或叠加来分析空间问题。省政府可以通过合并多层数据来找到合适的废弃物处理地点。
11)地图可以用来确定两地之间的最佳路径。通过地图,包裹速遞公司能够找到最有效的运输路径;公共交通设计者也能设计出最优的公交路线。
12)地图可以用来模拟未来的情况。公共事业服务公司可以模拟新设施添加后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并且根据这个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投入。市政规划者也可以模拟一些严重的意外事故如有毒物质泄露等,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另外,图形设计的很多经验如版面设计、比例、色彩平衡、符号和版式等都被应用到地图的制作中。
地图可以理解为“地理信息”与“人类对信息理解”这之间的媒介。地图借用人类特有可识别的空间格局的感知能力,提供地理对象和地点的有关情况的可视化信息。
二: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识别方位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教师课前要渗透什么是家乡,家乡与籍贯的区别,并让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初步接触地图,本课的学习难度较大,课前的准备要充分,既要让学生自己学看地图,又要在课上采用一些活泼的游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地图,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2、中国地图、河北地图、网络地图
三:概述在地图上找家乡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不论生活在哪里,人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这样的主题展开讨论。“通过这两幅统计图及周围的几幅照片,同学们可以体会到,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壮丽多姿。在祖国的不同地区,有的地方寒冷,有的地方温暖;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湿润,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们,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以同桌为对手,互相提问,为不同的民族寻找家园。在此之前,教师要与学生简单讨论,保证他们懂得如何看民族分布图
四、教学效果返思
(一)从学生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课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引导学生找找学校的邻居是谁,然后通过“贴一贴”的游戏,帮助学生了解看地图的常识知识——认识方向,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样把抽象的知识转换成现实生活,学生更利于接受,更加感兴趣。最后,又根据本课学习的内容与知识,回归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旅游的问题。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指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为落实这些要求,本课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在教学“图例、比例尺”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时,我大胆的放手,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交流、讨论中国地图上都有哪些信息?学生兴致高涨,看得仔细,说得热烈。接下来就是小组汇报反馈,了解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作进一步的总结与引导。
结束语
综合上述,学好地理,可以更好的认识这个家乡,更加爱家乡、爱祖国!
参考文献
[1]张仁.??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J]. 学周刊. 2012(13)
[2]沈云山.充分运用地图进行直观教学[J]. 科技资讯. 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