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青团杂志: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共青团工作是不是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潘树林(湖北大冶毛铺富农原生态农林牧专业合作社团支部书记):说实话是有困难。首先是经济困难。公司刚成立时,经济发展与群众的认可度方面都比较弱,传统的农民都很朴实,只有让他们真正看到了利益,看到他们的年收入在不断增加,他们才会明白团组织的作用、加入合作社的好处。
其次是意识薄弱。开始宣传我们的合作社与宣传团组织时,农民们不知道合作社与团组织是干什么的,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宣传。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把先进性带到农村来,就是要将我们的科技知识、思想文化等一点点地传导给农民朋友,让他们从意识上改变观念改变想法,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加入合作社加入共青团,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落后问题,能改变他们目前的贫困,带领他们过上小康日子。
中国共青团杂志:共青团是怎样克服困难发展起来的?
潘树林: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共青团组织第一个任务必须要服务企业经济建设,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就发动共青团员们以围绕公司制定的经营项目类别来发挥自己的岗位职能。我们主要成立了两个青年先锋队:“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队”。组织“突击队”就是凝聚起青年的满腔热情,积极投入到工作生产中去,为企业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组织“志愿队”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服务于企业。团组织主要通过这两支队伍来发挥作用。
现在我们公司已经从最初的136户,发展到目前的2038户,占全镇人口的90%;最初只有10多位青年,现在有200多位到崗,返乡青年占全镇青年的85%。当初刘仁八镇的村庄,就是中国穷苦乡村的集中体现,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在家,青年全部出外打工去了,地荒芜着没人种。但随着合作社的成立,我们现在不仅仅把当地的老人发动起来,将他们拉入到我们的合作社中来,同时我们也形成了农业产业链条的集团性公司模式,包括现在的乡村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还有科技农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等等一系列项目,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中国共青团杂志:你们团支部最值得称道的是什么?
潘树林:我们年轻,我们的思想先进性强,我们通过平时开展的宣传活动、各家各户走访等等,更深入地了解到农民兄弟的切实需要,从而我们能够从他们最需要的着陆点去做我们的团建工作,我们成立了“扶贫小组”,团组织扶贫到村,团员扶贫到户,来解决他们的根本问题。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我们企业提出的扶贫“三字经”口号,最初就是由我们团支部根据董事长刘合伍先生回乡创办乡村企业的初衷而总结出来的:“你想种,我来教,你不种,我承包,你种了,我来销,种和肥,我先掏,丰收后,再补交。”这不仅通俗易懂,还朗朗上口。我们力争每个层次每一细节都做到最好。帮助农民朋友解决了想种什么能种什么,不会种我们来教他怎么种,种好了我们来帮他销售,没有钱我们帮他们垫上等等细节,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团组织团支部对他们的帮助,从根本上解决他们致富的一个难点。
现在,农民朋友的最低年收入已经达到了4万元,普遍收入在10万元左右,最高收入有100万元的。原来他们住的都是平矮的瓦房,现在都住上小别墅了。我们作为致富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很欣慰。
中国共青团杂志:在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中,你们团支部有哪些思考与实践?
潘树林:通过“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我们认识到这是新时期党对我们团员青年的要求和期待,因此作为基层团支部我们需要:首先认真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认真做好“一学一做”,让团员青年树立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深挖共青团的组织工作,保持基层团组织的先进性,让团组织成为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团结带领团员干部真正做到学习优秀、品德优秀、工作优秀。其次结合实际工作,进一步协同党组织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完善团组织扶贫档案,确立农业扶贫、旅游扶贫、岗位扶贫;坚持服务生产经营。团支部帮助公司提高业绩、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积极发动团员青年组建青年生产突击队,团结带领团员青年立足岗位一线,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坚持服务青年员工。团支部将在合作社的经费支持下,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组织青年开展技能比赛、游戏娱乐、交友等活动,注重人文关怀,让青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加归属感,为团组织留住干部、合作社留住人才奠定重要基础 。
潘树林(湖北大冶毛铺富农原生态农林牧专业合作社团支部书记):说实话是有困难。首先是经济困难。公司刚成立时,经济发展与群众的认可度方面都比较弱,传统的农民都很朴实,只有让他们真正看到了利益,看到他们的年收入在不断增加,他们才会明白团组织的作用、加入合作社的好处。
其次是意识薄弱。开始宣传我们的合作社与宣传团组织时,农民们不知道合作社与团组织是干什么的,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宣传。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把先进性带到农村来,就是要将我们的科技知识、思想文化等一点点地传导给农民朋友,让他们从意识上改变观念改变想法,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加入合作社加入共青团,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落后问题,能改变他们目前的贫困,带领他们过上小康日子。
中国共青团杂志:共青团是怎样克服困难发展起来的?
潘树林: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共青团组织第一个任务必须要服务企业经济建设,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就发动共青团员们以围绕公司制定的经营项目类别来发挥自己的岗位职能。我们主要成立了两个青年先锋队:“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队”。组织“突击队”就是凝聚起青年的满腔热情,积极投入到工作生产中去,为企业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组织“志愿队”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服务于企业。团组织主要通过这两支队伍来发挥作用。
现在我们公司已经从最初的136户,发展到目前的2038户,占全镇人口的90%;最初只有10多位青年,现在有200多位到崗,返乡青年占全镇青年的85%。当初刘仁八镇的村庄,就是中国穷苦乡村的集中体现,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在家,青年全部出外打工去了,地荒芜着没人种。但随着合作社的成立,我们现在不仅仅把当地的老人发动起来,将他们拉入到我们的合作社中来,同时我们也形成了农业产业链条的集团性公司模式,包括现在的乡村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还有科技农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等等一系列项目,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中国共青团杂志:你们团支部最值得称道的是什么?
潘树林:我们年轻,我们的思想先进性强,我们通过平时开展的宣传活动、各家各户走访等等,更深入地了解到农民兄弟的切实需要,从而我们能够从他们最需要的着陆点去做我们的团建工作,我们成立了“扶贫小组”,团组织扶贫到村,团员扶贫到户,来解决他们的根本问题。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我们企业提出的扶贫“三字经”口号,最初就是由我们团支部根据董事长刘合伍先生回乡创办乡村企业的初衷而总结出来的:“你想种,我来教,你不种,我承包,你种了,我来销,种和肥,我先掏,丰收后,再补交。”这不仅通俗易懂,还朗朗上口。我们力争每个层次每一细节都做到最好。帮助农民朋友解决了想种什么能种什么,不会种我们来教他怎么种,种好了我们来帮他销售,没有钱我们帮他们垫上等等细节,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团组织团支部对他们的帮助,从根本上解决他们致富的一个难点。
现在,农民朋友的最低年收入已经达到了4万元,普遍收入在10万元左右,最高收入有100万元的。原来他们住的都是平矮的瓦房,现在都住上小别墅了。我们作为致富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很欣慰。
中国共青团杂志:在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中,你们团支部有哪些思考与实践?
潘树林:通过“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我们认识到这是新时期党对我们团员青年的要求和期待,因此作为基层团支部我们需要:首先认真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认真做好“一学一做”,让团员青年树立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深挖共青团的组织工作,保持基层团组织的先进性,让团组织成为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团结带领团员干部真正做到学习优秀、品德优秀、工作优秀。其次结合实际工作,进一步协同党组织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完善团组织扶贫档案,确立农业扶贫、旅游扶贫、岗位扶贫;坚持服务生产经营。团支部帮助公司提高业绩、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积极发动团员青年组建青年生产突击队,团结带领团员青年立足岗位一线,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坚持服务青年员工。团支部将在合作社的经费支持下,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组织青年开展技能比赛、游戏娱乐、交友等活动,注重人文关怀,让青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加归属感,为团组织留住干部、合作社留住人才奠定重要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