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更加明显,而朗读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存在的缺陷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为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采取的策略进行分析。以供相关人士的阅读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与路径
一、 引言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的内容,它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并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朗读教学与活动,并在其中可以有所体会与感悟;并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其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二、 简析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存在的缺陷
(一)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缺少正确的认识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侧重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以及语文基础的教学;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将大量的教学时间投入在字词教学方面;只有当学生对生字进行掌握后,教师才能将教学注意力向朗读转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对语文朗读缺少正确的认识,其所花费在朗读教学的时间也较少,学生只是机械式地对文字、文章进行朗读;学生对字义、词义缺少深入的理解,因此无法表达出自己的体会。这种朗读教学缺乏应有的指导作用,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加强。
(二)部分语文教师的语文朗读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开始认识、理解朗读的重要性;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时,也会增加朗读教学应达到的目标。现阶段,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除开展字词教学外,会在课堂中预留部分时间进行朗读教学。但依然有一小部分教师,依旧轻视朗读教学;虽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会提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但没有采取具体的教学方法。尽管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得到提升;但落实在实际的教学中,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方法却存在缺失的问题。由此可见,部分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知与重视只停留于表面,并没有对其进行真正的研究理解,只将其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没有重视语文朗读教学,甚至在教学中直接对其进行忽略。
(三)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朗读教学方式缺少有效性
现阶段,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缺乏应有的理解与认识,甚至无法理清该用何种方式才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一些教师则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并不适用朗读教学,应将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字词、书写上,认为学生能够简单的读课文就可以,不必对朗读进行更高的要求。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当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没有及时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缺少必要的示范性指导;只有学生出现读错、漏读的情况下,教师才会对学生进行纠正;或是在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教师在进行其他的教学内容,没有认真地听学生的朗读。这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质量的提高。
三、 为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一)对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行充分的激发与调动
兴趣是学习的有效引导因素,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利用巧妙的教学引导、精彩的范读,以及新颖的形式等教学方式,去调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导,让学生开口朗读,以此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并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朗读艺术的感染与熏陶。进而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比如,在对人教版中的《月光曲》一课进行学习时,为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月光曲》的钢琴曲,从而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同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我感情灌输于课文当中,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借此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朗读教学。
(二)利用层次朗读的方式提升语文朗读的教学效率
在开展朗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朗读的层次性,促进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进行语文朗读教学时,教师应对相关的教学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安排;而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学内容应由少向多的层层递进,并采取层次化的教学形式,引導学生逐步适应朗读教学,进而实现朗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对其进行层次的划分,以此让学生进行朗读,并进行总结;这样可以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内容,借此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对《只有一个地球》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段落的含义,进行文章分层,从而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
(三)构建有效的语文朗读情境,使学生得到高效的朗读练习
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学习情境,可以为学生的朗读学习效果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促进作用。但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当中,语文朗读的教学环境却存在严重的问题,相关可用的朗读情景极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适宜的语言朗读环境,并构建相应的朗读氛围,使学生可以在相应的朗读情景中释放自我,展示自我。而教师应在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多角色的朗读,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从而提升朗读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效率、质量。比如,在学习《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课时,教师可以对课文的情景进行构建,并分角色让学生进行人物扮演,使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自我展现;并在朗读的环境中可以大胆发声、敢于发言,这也是朗读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朗读教学的开展,可以使传统的教学观念、方式得到必要的调整与改进,并使语文教学得到进一步的,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调动与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并对其朗读习惯进行培养,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教学内容,进而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进行高质量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卞乐英,尹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9(14):179.
[2]王文璟.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教学例谈[J].文学教育,2019(8):76.
[3]王青娥.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3).
[4]黄水亮.浅析小学语文课堂中提升朗读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8(4).
作者简介:
侯海燕,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与路径
一、 引言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的内容,它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并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朗读教学与活动,并在其中可以有所体会与感悟;并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其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二、 简析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存在的缺陷
(一)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缺少正确的认识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侧重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以及语文基础的教学;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将大量的教学时间投入在字词教学方面;只有当学生对生字进行掌握后,教师才能将教学注意力向朗读转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对语文朗读缺少正确的认识,其所花费在朗读教学的时间也较少,学生只是机械式地对文字、文章进行朗读;学生对字义、词义缺少深入的理解,因此无法表达出自己的体会。这种朗读教学缺乏应有的指导作用,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加强。
(二)部分语文教师的语文朗读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开始认识、理解朗读的重要性;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时,也会增加朗读教学应达到的目标。现阶段,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除开展字词教学外,会在课堂中预留部分时间进行朗读教学。但依然有一小部分教师,依旧轻视朗读教学;虽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会提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但没有采取具体的教学方法。尽管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得到提升;但落实在实际的教学中,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方法却存在缺失的问题。由此可见,部分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知与重视只停留于表面,并没有对其进行真正的研究理解,只将其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没有重视语文朗读教学,甚至在教学中直接对其进行忽略。
(三)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朗读教学方式缺少有效性
现阶段,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缺乏应有的理解与认识,甚至无法理清该用何种方式才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一些教师则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并不适用朗读教学,应将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字词、书写上,认为学生能够简单的读课文就可以,不必对朗读进行更高的要求。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当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没有及时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缺少必要的示范性指导;只有学生出现读错、漏读的情况下,教师才会对学生进行纠正;或是在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教师在进行其他的教学内容,没有认真地听学生的朗读。这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质量的提高。
三、 为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一)对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行充分的激发与调动
兴趣是学习的有效引导因素,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利用巧妙的教学引导、精彩的范读,以及新颖的形式等教学方式,去调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导,让学生开口朗读,以此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并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朗读艺术的感染与熏陶。进而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比如,在对人教版中的《月光曲》一课进行学习时,为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月光曲》的钢琴曲,从而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同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我感情灌输于课文当中,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借此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朗读教学。
(二)利用层次朗读的方式提升语文朗读的教学效率
在开展朗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朗读的层次性,促进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进行语文朗读教学时,教师应对相关的教学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安排;而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学内容应由少向多的层层递进,并采取层次化的教学形式,引導学生逐步适应朗读教学,进而实现朗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对其进行层次的划分,以此让学生进行朗读,并进行总结;这样可以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内容,借此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对《只有一个地球》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段落的含义,进行文章分层,从而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
(三)构建有效的语文朗读情境,使学生得到高效的朗读练习
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学习情境,可以为学生的朗读学习效果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促进作用。但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当中,语文朗读的教学环境却存在严重的问题,相关可用的朗读情景极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适宜的语言朗读环境,并构建相应的朗读氛围,使学生可以在相应的朗读情景中释放自我,展示自我。而教师应在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多角色的朗读,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从而提升朗读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效率、质量。比如,在学习《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课时,教师可以对课文的情景进行构建,并分角色让学生进行人物扮演,使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自我展现;并在朗读的环境中可以大胆发声、敢于发言,这也是朗读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朗读教学的开展,可以使传统的教学观念、方式得到必要的调整与改进,并使语文教学得到进一步的,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调动与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并对其朗读习惯进行培养,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教学内容,进而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进行高质量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卞乐英,尹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9(14):179.
[2]王文璟.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教学例谈[J].文学教育,2019(8):76.
[3]王青娥.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3).
[4]黄水亮.浅析小学语文课堂中提升朗读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8(4).
作者简介:
侯海燕,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