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盐类的水解之复习指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f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盐类的水解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热点之一,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其中盐类水解的应用,特别是如何用水解方法除去杂质、如何配制溶液、如何选择指示剂、如何去鉴别和推断物质等问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方向。命题人有可能将这些知识点与其他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考查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盐类水解;酸碱性;离子浓度
  一、 了解高考化学考纲的要求并让学生根据考纲给自己定位
  1. 搞清盐类水解的原理。教学中要求学生记住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正确方式,并能在考试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判断试卷中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并能准确无误地记牢盐类水解的主要条件: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
  2. 让学生搞清盐类水解的主要条件。学生要掌握盐类水解的主要内在因素及主要外在因素。
  3. 让学生掌握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正常使用。让学生能运用课堂学过的化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能运用所学到的化学反应帮助周围的人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 让学生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初步掌握如何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二、 知识梳理,温故知新
  (一) 关于盐类水解反应的知识点
  1. 掌握盐类水解反应的含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形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就叫水解反应。
  2. 盐类的水解的主要特点:
  (1) 具有可逆性:盐类的水解反应具有可逆性。
  (2) 盐类水解具有吸热性: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具有吸热性。
  (3) 盐类水解很微弱:盐类水解反应过程很微弱。
  3. 学会找规律:盐类水解反应中谁弱谁被水解,谁较强反应中就显谁的特性,反应中无弱不水解,若是同强那就显中性。
  4. 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1) 一般盐类水解进程很小,水解产物的浓度也很小,在书写盐类水解方程式时要学生要用“”连接,产物不用标明“↑”或“↓”,不用把化学反应中的产物(如NH3·H2O、H2SO3)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可简记为“水写分子式,中间用可逆号表示,后无沉淀气成”。
  (2) 多元弱酸盐的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一般只写第一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如Na3PO4水解:PO3-4 H2OOH- HPO2-4
  (3) 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方程式一步写完。如CuCl2水解:Cu2 2H2OCu(OH)2 2H 。
  (4) 能完全水解的离子组,由于水解程度趋于完全,书写时要用“”、“↑”、“↓”等,如NaAlO2溶液与Al2(SO4)3溶液混合:Al3 3AlO-2 6H2O4Al(OH)3↓。
  ①能完全水解的条件:离子间能相互促进以致水解彻底进行,且产物中一定得有沉淀生成(也可能还有气体产生)。
  ②能完全水解的离子组有:
  a. Al3 与CO2-3、HCO-3、S2-、HS-、AlO-2、SiO2-3等;
  b. Fe3 与CO2-3、HCO-3、AlO-2、SiO2-3等;
  c. NH 4与AlO-2、SiO2-3等。
  (二) 关于影响盐类水解因素的知识点归纳
  1. 内部因素:盐本身的性质决定,但难以改变
  (1) 碱的碱性越弱,其阳离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其溶液酸性就越强。
  (2) 酸的酸性越弱,其阴离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其溶液碱性就越强。
  即规律:越弱越水解,酸碱性就越强。
  如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Na2CO3溶液的碱性强。
  2. 外部因素:以0.1 mol·L-1CuCl2溶液为例,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u2 2H2OCu(OH)2 2H ΔH>0
  (三) 盐类水解的应用
  1. 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和比较盐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时,通常需考虑盐的水解。
  2. 比较盐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时,当盐中含有易水解的离子,需考虑盐的水解。
  3. 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当有弱碱阳离子和弱酸阴离子之间能发生完全双水解,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三、 解读考点,直面高考,拓展升华,立体突破
  1. 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1) 弱酸强碱盐水解显碱性
  如HX、HY、HZ三种一元弱酸的酸性:HX>HY>HZ,则相同条件下,NaX、NaY、NaZ三种钠盐溶液显碱性,且碱性:NaZ>NaY>NaX。
  (2) 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
  如NH4Cl溶液中:NH 4 H2ONH3·H2O H 。
  (3) CH3COONH4溶液水解显中性
  因为CH3COO-和NH 4水解程度相同,所以水解的酸碱性相同而顯中性。
  (4)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水解与电离并存
  ①当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时,那么溶液就呈酸性,如KHSO3、KH2PO4。
  ②当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时,那么溶液就呈碱性,如KHC2O4。
  2. 比较盐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大小,如NH4Cl溶液中:c(Cl-)>c(NH 4)>c(H )>c(OH-)。
  3. 某些物质水溶液的贮存及配制
  (1) 配制CuCl2溶液时,为防止出现Cu(OH)2沉淀,常加几滴盐酸来抑制CuCl2的水解,并要用冷水配制;同理配制FeSO4溶液时,常加几滴稀H2SO4来抑制FeSO4的水解.
  (2) 在盛放Na2SO3等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胶塞。因为这些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钠腐蚀玻璃生成硅酸钠,使瓶口和塞子粘结在一起。   4. 利用盐类水解反应制取胶体
  如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滴入开水中制取氢氧化铁胶体:Fe3 3H2O△Fe(OH)3(胶体) 3H 。
  5. 确定某些离子能否共存
  如Al3 、Fe3 与HCO-3、CO2-3、AlO-2等不能大量共存。
  6. 生产生活中氮肥的使用
  科学施肥:铵态氮肥不能和草木灰混施,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水解显碱性:CO2-3 H2OHCO-3 OH-,生成的OH-与NH 4发生反应NH 4 OH-NH3↑ H2O使氮肥肥效损失;热的纯碱溶液去污能力强:加热时使Na2CO3的水解程度增大,c(OH-)增大。
  7. 利用盐类水解提纯物质
  如CuCl2溶液中含有Fe3 ,可向溶液中加入CuO、Cu(OH)2、CuCO3或Cu2(OH)2CO3降低溶液中的c(H ),促进Fe3 水解使之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
  8. 各种盐溶液蒸干需要考虑盐的水解
  (1) 盐酸盐、硝酸盐蒸干易水解:如加热氯化铝溶液至蒸干,再灼烧,最终得到的是氧化铝而不是氯化铝。这因为氯化铝易与水发生水解,加热时,氯化铝的水解平衡向正向移动,生成的氯化氢挥发出去,使反应趋于完全,生成氢氧化铝,灼烧时氢氧化铝分解而最终生成氧化铝。
  (2) 硫酸盐、磷酸盐的盐溶液蒸干:如加热蒸干硫酸铝溶液,加热使硫酸铝与水发生水解反应,使平衡向右移动,但硫酸难挥发,故随着平衡向右移,硫酸的浓度越来越大,硫酸就抑制了铝离子的水解,所以硫酸铝的水解不能完全进行到底。
  (3) 弱酸的酸式碳酸盐溶液加热蒸干可得正盐:如KHCO3→K2CO3。
  (4) 酸式碳酸的铵盐蒸干后因易分解而无固体存在:如NH4HCO3。
  (5) 碳酸钠、碳酸钾的正盐溶液,偏铝酸盐溶液蒸干仍为原来的盐。
  (6) 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盐蒸干后得正鹽:如亚硫酸钠溶液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蒸干过程被氧气氧化而得硫酸钠。
  (7) 次氯酸盐溶液蒸干时,既要考虑次氯酸根离子的水解,又要考虑次氯酸的分解,所以蒸干次氯酸钠溶液所得固体为氯化钠。
  总之,有了以上对盐溶液的性质和应用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轻而易举掌握该部分知识,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快速升华。只要学生再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训练,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应用该部分的知识,从而很好应对高考。我相信大家只要再配合老师的专题练习一定可以掌握好这个知识点。
  参考文献:
  [1]靳卫霞.“盐类的水解”教学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J].山东教育,2013(Z2).
  [2]周朝艳.关于“盐类的水解”学习难点原因分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5.
  作者简介:
  沈建忠,福建省南靖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打造素质化课堂需要广大教师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搭建科学的学习载体,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注重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真正活跃起来,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素质化课堂;打造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打造素质化的课堂是广大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素质化课堂的核心是素质,要通过课堂教学理念模式的改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
摘要: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是地理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增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巩固记忆。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地图知识的讲解和地图的规范运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  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几种做法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一、 组织学生学习关于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下,新时期对于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科特性,内容涉及较广,学习难度较高,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成效,进而在高考中获得可靠的成绩,加强区域地理复习很有必要。尤其是在新高考背景下,除了学习地理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为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指明方向。区域地理是高考地理复习中的重点部分,最为典型的两个特点即区域性和综合性,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存
摘要:在新时代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利用新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思路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微课凭借着现代化的发展进步,在教学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受到教育各界的广泛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微课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可以证明,微课在初中
摘要: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中的起始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不断探索课堂导入方法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思想性、多样性、简洁性、实践性。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基本原则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精彩,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高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以接近工作岗位实际的项目为知识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小组学习方式。本文以中职化学课程为例,使用项目教学法,对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和岗位需求,确定化学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改革思路。通过教学改革,学生能更主动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化学教育;教改方案  2017年5月李克强总理对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
摘要: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针对教学目标,创设一个生动的场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体验,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情境中分析问题,也可以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成为问题学习活动的主人,不知不觉之中建立概念、得出规律,并将概念和规律内化和深化。  关键词:冲突创设;探究情景;实际情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案例1. 学生感觉老师像神一般的存在,拿到问题迎刃而解,形成只听不想的习惯。学生案例2
摘要:本文根据视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视障化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方法、运用以及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意的事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情境教育;视障;化学课堂;实践  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在我们视障化学课堂中,往往是借助直观具体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教的知识点,对于视障学生而言,由于视觉障碍,无法观察到色彩斑斓的化学变化,更没有体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