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条件、设施都日趋完备的现代社会,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厌倦学习。这种厌学情绪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既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制约,也受着家庭小环境的影响。要解决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突出的矛盾,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形成先进、完善的教育体制,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营造适合中学生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一、内在——更新教育的观念、方法和内容
教师要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自己。一方面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要积极疏导,而不是消极防范;要民主、平等,而不是专制压抑;要积极塑造,而不是处处限制;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是束缚其自由。另一方面要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积极开拓视野,不断学习新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更多地关心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要结合社会现实,让学生也能活学活用。做到以上两点,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前进,在进步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外在——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
我们姑且不论教育的弊端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关心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是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三、行动——给暂时落后的学生更多关爱
曾有一名教师对学习成绩糟糕的同学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小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中学呢;中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大学呢;大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将来还要走向社会呢;参加工作了,没有找到好工作,这不要紧,你还可以寻找;你一直没有成功,这不要紧,或许这是件好事,这反倒使你一直保持一种冷静、不自满、从零开始的良好竞技状态。世上本来就没有最后成功的归宿。”
这段话包含了教育者宽容的态度,也体现了教育者教育方式的科学性。作为教师,就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无论学生的智商高或是低,无论家庭条件好或是差,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需要老师的关爱。优秀的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与表扬,不优秀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理解与关怀,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火。而那些学习成绩差,对学习有厌倦心理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对厌学的同学,老师的爱特别表现在关心和体贴上,使之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具体做法如下。
1.要了解厌学学生
了解厌學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对一个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2.要尊重厌学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
与厌学学生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他们了解到老师的真切关怀,从思想上得到升华,从自卑、懒惰中走出来,变厌学为好学。要积极寻找厌学学生的闪光点,抓住他们人格的光辉一面,创造机会使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得到发扬光大;要积极开拓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探寻到自己学习的兴趣点,从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进而爱上学习。
3.要帮助厌学学生正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师要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其认识到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缺点、错误,抑制消极心理就需要坚强的意志。一旦确立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奋斗目标,就要为之而努力,不人云亦云、犹豫不定。在顺境中,对自己已定的目标不放松努力;在逆境中,克服重重困难,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追求。
4.要多给厌学学生以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从学习跟不上开始,逐渐发展,变得严重。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赶上其他同学的进度,这样他们才能重新融入集体学习的氛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笔者认为,虽然厌学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只要教师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以积极的态度去帮助他们,以宽容的胸怀去包容他们,再加以社会、家长的配合,学生厌学的现象必定会逐渐改善。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一、内在——更新教育的观念、方法和内容
教师要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自己。一方面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要积极疏导,而不是消极防范;要民主、平等,而不是专制压抑;要积极塑造,而不是处处限制;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是束缚其自由。另一方面要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积极开拓视野,不断学习新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更多地关心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要结合社会现实,让学生也能活学活用。做到以上两点,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前进,在进步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外在——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
我们姑且不论教育的弊端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关心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是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三、行动——给暂时落后的学生更多关爱
曾有一名教师对学习成绩糟糕的同学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小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中学呢;中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大学呢;大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将来还要走向社会呢;参加工作了,没有找到好工作,这不要紧,你还可以寻找;你一直没有成功,这不要紧,或许这是件好事,这反倒使你一直保持一种冷静、不自满、从零开始的良好竞技状态。世上本来就没有最后成功的归宿。”
这段话包含了教育者宽容的态度,也体现了教育者教育方式的科学性。作为教师,就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无论学生的智商高或是低,无论家庭条件好或是差,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需要老师的关爱。优秀的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与表扬,不优秀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理解与关怀,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火。而那些学习成绩差,对学习有厌倦心理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对厌学的同学,老师的爱特别表现在关心和体贴上,使之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具体做法如下。
1.要了解厌学学生
了解厌學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对一个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2.要尊重厌学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
与厌学学生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他们了解到老师的真切关怀,从思想上得到升华,从自卑、懒惰中走出来,变厌学为好学。要积极寻找厌学学生的闪光点,抓住他们人格的光辉一面,创造机会使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得到发扬光大;要积极开拓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探寻到自己学习的兴趣点,从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进而爱上学习。
3.要帮助厌学学生正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师要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其认识到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缺点、错误,抑制消极心理就需要坚强的意志。一旦确立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奋斗目标,就要为之而努力,不人云亦云、犹豫不定。在顺境中,对自己已定的目标不放松努力;在逆境中,克服重重困难,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追求。
4.要多给厌学学生以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从学习跟不上开始,逐渐发展,变得严重。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赶上其他同学的进度,这样他们才能重新融入集体学习的氛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笔者认为,虽然厌学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只要教师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以积极的态度去帮助他们,以宽容的胸怀去包容他们,再加以社会、家长的配合,学生厌学的现象必定会逐渐改善。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工贸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