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叫我如何爱上你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条件、设施都日趋完备的现代社会,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厌倦学习。这种厌学情绪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既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制约,也受着家庭小环境的影响。要解决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突出的矛盾,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形成先进、完善的教育体制,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营造适合中学生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一、内在——更新教育的观念、方法和内容
  教师要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自己。一方面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要积极疏导,而不是消极防范;要民主、平等,而不是专制压抑;要积极塑造,而不是处处限制;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是束缚其自由。另一方面要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积极开拓视野,不断学习新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更多地关心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要结合社会现实,让学生也能活学活用。做到以上两点,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前进,在进步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外在——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
  我们姑且不论教育的弊端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关心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是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三、行动——给暂时落后的学生更多关爱
  曾有一名教师对学习成绩糟糕的同学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小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中学呢;中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大学呢;大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将来还要走向社会呢;参加工作了,没有找到好工作,这不要紧,你还可以寻找;你一直没有成功,这不要紧,或许这是件好事,这反倒使你一直保持一种冷静、不自满、从零开始的良好竞技状态。世上本来就没有最后成功的归宿。”
  这段话包含了教育者宽容的态度,也体现了教育者教育方式的科学性。作为教师,就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无论学生的智商高或是低,无论家庭条件好或是差,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需要老师的关爱。优秀的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与表扬,不优秀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理解与关怀,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火。而那些学习成绩差,对学习有厌倦心理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对厌学的同学,老师的爱特别表现在关心和体贴上,使之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具体做法如下。
  1.要了解厌学学生
  了解厌學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对一个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2.要尊重厌学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
  与厌学学生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他们了解到老师的真切关怀,从思想上得到升华,从自卑、懒惰中走出来,变厌学为好学。要积极寻找厌学学生的闪光点,抓住他们人格的光辉一面,创造机会使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得到发扬光大;要积极开拓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探寻到自己学习的兴趣点,从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进而爱上学习。
  3.要帮助厌学学生正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师要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其认识到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缺点、错误,抑制消极心理就需要坚强的意志。一旦确立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奋斗目标,就要为之而努力,不人云亦云、犹豫不定。在顺境中,对自己已定的目标不放松努力;在逆境中,克服重重困难,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追求。
  4.要多给厌学学生以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从学习跟不上开始,逐渐发展,变得严重。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赶上其他同学的进度,这样他们才能重新融入集体学习的氛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笔者认为,虽然厌学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只要教师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以积极的态度去帮助他们,以宽容的胸怀去包容他们,再加以社会、家长的配合,学生厌学的现象必定会逐渐改善。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鉴赏有太多切入角度,如何才能做出最为科学的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阅读鉴赏情境之中,是语文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阅读鉴赏不是纯粹的语言鉴赏学习,也不是教法和学法的集中交流,教师在具体组织时需要有观照意识,追求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融合,以使学生能够获得一定触动,并在自然感知体验中建立阅读认知。  [关键词]阅读鉴赏;《散步》;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
[摘 要]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核心素养的“落地”离不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文章围绕学生在学习宋教仁遇刺案时对课文表述所产生的疑问,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史料实证探究教学。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史料实证;宋教仁案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
[摘 要]《故都的秋》成为经典散文之一的关键在于其结构,主要表现为秋天景物的整合与作者情感的变化。“故都的秋味”统领全文的景物,串联作者的情感,强化了文章横向的景物内聚和纵向的情感连贯。在内聚和连贯的合力下,故都秋天的景物与作者的情感相互交融,进而显现了文章结构的有机统一性。  [关键词]秋味;内聚;连贯;《故都的秋》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部编初中历史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教师需要革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重视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评价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历史教学方法创新。  [关键词]史料教学;部编教材;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9-0066-02  部编初中历史新教材已经使用几年了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教师必须顺势而为,将信息技术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融合,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使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目标能够落地。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早期阶段,由于教学内容难度较大而学生的知识水平较差,一些学生会感到学习语文很辛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强调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优化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致力于从整体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平。文章以古诗文教学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摘 要]地理环境中气候、地形、土壤等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循环、能量交换方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自然地理特征决定人类开发利用环境的方式,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重视问题式教学,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文章以“新西兰”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整体性思想融入高中区域地理问题式教学。  [关键词]整体性;高中;区域地理;问题式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适应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主张将“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在学生情感熏陶、素养培育方面的不足。而“五有四化”教学理念与该主张是相契合的,两者均以情境的创设作为改善地理教学效果的起点。文章结合“五有四化”理念,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以湘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一节为例,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策略。  [关键词]“五
教育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下发文件,计划在高等职业教育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  据介绍,实施“双证书”制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本项工作是落实“双证书”制度的具体措施。该项制度实施对象为高职院校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全日制普通在校生。设置这些专业的高职院校可自愿申请参加。  未来,凡通过资质审核的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玩
笔者在此就“如何在基层培训机构中运用现代企业管理观念”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人人是人才”观念  “人人是人才”观念的基本涵义是“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作为培训机构,在了解受训对象短处的同时,更要了解受训对象的长处。  “人人是人才”的观念要求培训师相信每一位学员都是有用之人。只要培训师恪尽职责、深入挖掘,最普通的学员都能被激发出创业的激情。  绍兴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自率先在全省开办退役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