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确的会计思维进行账务处理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fish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会计从业人员,我们经常会听到前辈们说要有正确的会计思维,而什么才是正确的会计思维?正确的会计思维具体指什么?怎樣才能养成正确的会计思维呢?本文试图对正确的会计思维进行讨论。
  正确的会计思维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能够选择出符合准则要求、切合单位实际情况、与企业报告相关的方法进行财务处理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表现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个具备正确会计思维的会计人员,最终所做出的财务处理方法,应该是符合准则要求、切合单位实际情况并与企业报告相关的。
  本人认为正确的会计思维首先是建立在“会计人”的角度来考虑的,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会计人员,而不是税务人员,不是政府管理人员。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在现实中有很多会计人员往往将自己视为是税务人员,然后按税法去进行会计处理,甚至有人说:会计直接按税法进行处理多好?所得税汇算时也省得进行调整了,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说法,税法的规定是为了国家征税服务的,而我们会计人员最终是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的,不同的目的,当然不能任意的套用。比如:在讨论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年限时,有的会计人员就主张按3年或5年摊销,问为什么选择3年或5年时,他们说好像记着有这个规定,再问具体出自什么地方?往往回答不上来。国税发[2008]84号(目前已废止)第三十一条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国务院令第5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自2008年1月1日实施)第69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四)项所称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原《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用,要求记入长期待摊费用,并按期摊销,这就是长期待摊费用按3年或5年摊销这一说法的来源。而2007年1月1日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长期待摊费用的表述仅是“本科目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并没有明确长期待摊费用具体的摊销年限,并且明确要求企业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用和固定资产的修理支出均一次计入当期损益,不再摊销。为了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让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我们会计人员应该以会计准则为基础,对于企业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按其受益年限进行摊销,而不能简单的选择3年或5年。会计处理与税法要求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会计人员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在会计处理中应当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摊销核算,另一方面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其次我们要遵从会计准则、并结合实际去处理单位的交易事项,在不违反会计准则要求,符合会计质量信息要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比如:2007年1月1日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取消了待摊费用这个科目,但是,这类性质的支出仍是存在的,那么会计人员应该怎么处理呢?现实中就存在了三种情况,第一种,继续使用待摊费用这个科目;第二种,放在预付账款中处理;第三种,发生时一次入损益。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道理,对于第一种方法: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因此,企业如有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等业务,可以增设“待摊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中反映。对于第二种方法:既然会计准则已经取消了“待摊费用”这个科目,那么我们不使用就好了,放在预付账款科目下单独核算这些支出,各期摊销时减少预付账款,这种方法其实与第一种方法没有本质区别,仅是放的科目不同而已。对于第三种方法:这也是争议最多的一种方法,有人认为企业执行权责发生制,就不能将这种待摊性质的支出一次入损益,如果一次入损益就成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相矛盾。持有这种观点的会计人员,我认为是没有明白目前会计准则本身的观点,我国目前执行的会计准则强化的是资产负债观,而淡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更符合信息有用性,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比如,“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是企业一经发生就已消耗的一项“沉没成本”,流通性较差,假如企业破产,用他进行清偿债务的价值较低,如果将它归类于资产,会虚增企业的资产总额,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严重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公允性,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且这种支出一般来说金额并不大,所以,适合发生时一次计入当期损益。在贯彻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局部某一个点上使用收付实现制,并不是对权责发生制的否定,而是提高报表信息质量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投资者更清楚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不可教条的执行权责发生制。
  最后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在日常业务处理中还要明确工作目标,结合目标选择最为有利的方法开展工作,比如:现金的盘点,作为会计人员要明白现金盘点的目的是什么?日常的现金盘点,我们是为了实现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即:出纳日记账与会计总账的核对,出纳日记账与现金实物核对,只有核对一致了,才能说明我们在现金收支方面是正确的,所以,这种现金盘点一定要同时有出纳和会计人员的参与,而不能仅是出纳人员自己清点现金后与自己的现金日记账一核对就完事,可见事先明确工作目标对于我们正确的开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正确会计思维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可以具备这种正确的会计思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第一、熟悉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准则是我们会计人员进行财务处理的准绳,只有我们熟悉会计准则的要求,才可能选择出正确的处理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会计人员要及时的学习最新的会计政策变化,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技术前沿。比如:在确定无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时,就要熟悉财会[2014]14号《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通知》的要求,如果我们没有学习新的准则变化,很可能做出的账务处理就是错误的。第二,提高阅读量,作为会计人员不仅要读《企业会计准则》、读《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还需要读一些经济领域的其他书籍,阅读的内容可以是专业的,也可以是通俗的,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水平,找到交易事项的本质,进而选择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第三、形成思考的习惯,对于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我们会计人员都要思考一下应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那种处理方式是最好的,长期坚持这种思考习惯,慢慢就会提高我们财务处理的能力。
  总之,正确的会计思维对于我们会计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立志成为优秀会计的从业人员来说,要在工作中逐渐去形成这种正确的会计思维,为自己以后的职业晋升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偏头痛患者中选出52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
本文介绍了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字电路仿真的方法,探讨了MATLAB在“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既丰富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大大提
较详细地对“模拟电子线路”的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In detail, it makes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刚到日本居住的外国人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家庭垃圾的分类.一定要分清垃圾的类别,垃圾收集的时间因所居住区的具体要求而异,不同垃圾分好类后能够扔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甚至
期刊
血细胞计数仪越来越多地使用于实验室,为保证血细胞计数仪的准确性,需定期进行校正。本文用血液代替校正物对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校正。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材料:(1)
随着社会的全球化发展,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英语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从课堂上抓起,建立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弥补以往教学的缺
分析了启发式教学法的内涵,通过在C语言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情况,总结分析了启发式教学在具体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能给计算机语言基础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XX,男,6天8小时,因“发现皮肤瘀斑2天,发热1天”于2017年10月20日16时43分入院.系G1P1足月孕,单胎,在XX县医院产科经阴道自然分娩,产重 3100g,羊水、脐带、胎盘不详.否认胎膜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对完善单位内部制度建设,为单位建设良好的业务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新时期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基础 意义  
CCTV Documentary Channel is dedicated to improving the domestic documentary industry Patricio Guzman,Chile’s most celebrated documentary filmmaker,once said i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