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ooooo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转变为动力在此,我来谈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杨振宁教授也指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奋进而取得成功。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1、上好“引言”课,激发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八年级学生来说,物理课是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需要教师在上引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烧瓶吞吐鹌鹑蛋”、“纸盒烧开水”、“吹不跑的乒乓球”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可从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发他们提出问题,从而进行科学探究。如可利用可乐瓶制作压强实验,在瓶壁上扎三个高度不同的孔,装上水后水的射程不同引发学生的兴趣,可用两个充气的气球相互摩擦,靠近后发现两个球会互相排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等等。通过对物理现象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保持对未知世界探究的激情和兴趣。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具体、亲身体验的事情。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感到原来物理知识并不是高不可攀、神秘莫测的,而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原来我们每天就生活在物理学的世界里。这样就会打消部分学生对物理的畏惧情绪,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例如:生活中我们关于水的变化就有很多问题,“为什么冬天窗户上有窗花,而其它季节没有?”、“水在烧开的时候声音大还是没开的时候声音大?”、“为什么冬天冰冻的衣服没有化成水却会干?”,这一系列的生活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好奇心驱使学生迫切想知道这一系列的答案。教师可充分顺应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探究活动。
  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们可给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独立开发试验,在这种生动有趣的氛围中,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二、克服分化,巩固保持兴趣
  初中生的兴趣容易激发,但也容易转移或减退。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学生态度、情绪、心境、性别都有一定关系,还与学习教材的难点有关,若不能有效地突破,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势必会影响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累积起来会使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失去信心,如能突破,不仅能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评价、鼓励、自我效能感、适当成就目标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1、正确评价和鼓励学生。
  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平时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巩固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便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鼓励和评价,才能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使兴趣长期保持。
  2、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物理的强烈欲望。学生认识的提高,困难的克服,最终要使他们能看到自己付出劳动后所取得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初中学生情绪不稳定,甚至一次考试的失败也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层确立学习目标,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 使每个人的目标都能得以实现,慢慢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的很大程度的调动,他们对学习物理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压力,学习的信心逐渐得到了恢复,学习物理的兴趣会逐渐增强。
  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每一堂课,帮助学生自主解决物理学习中的困难,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让他们感受到掌握物理知识后的愉快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对后进学生,教师要特别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并通过小组捆绑学习的方式,使其不断进步,和大家一起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其他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整合  现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感受到的一点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实也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认识这个世界。比如,《动物过冬》、《蟋蟀的住宅》等讲的是动物的世界;《植物妈妈》讲的是种子的传播;《黄河象》、《琥珀》讲的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么学习的人”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的陪伴在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全班工作的组织者,是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同时也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我认为,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应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特别是要善待班级中的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热情。其次,做班主
学习语文不是简单地重复。从字到词再到句子,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都要用心安排,经过时间累计,学生才有知识的积累。学生的身边到处都有语文学习的机会,比如听别人讲话,看电视,听广播,看墙上的标语、广告等这个就要看我们曾经指导过他们吗,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你不说他是不会知道的。我们这样做了,学生就会觉得学习语文并不难,渐渐的他们会爱上语文。  我的研修日志  这次学习,消除了我的顾虑,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全班工作的组织者,是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同时也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我认为,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应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特别是要善待班级中的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热情。其次,做班主
关键词:小练笔 日记 收获  二、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任务。如同婴儿呀呀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小学三年级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