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数字迎新系统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j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迎新网站存在新生信息采集相对滞后,管理人员不能在迎新过程中实时了解迎新相关工作的动态过程。对此,采用HTML5和响应式网站技术,充分利用智能手持等移动互联终端,开发出PC端和移动端结合的移动数字迎新系统。实践表明,通过移动互联终端及时采集新生信息,在PC端和移动互联终端实时同步查看新生报到情况等,方便了报到入学新生,迎新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增强了迎新工作情况的实时性和直观性,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数字化建设。
  关键词:移动数字迎新;迎新工作;移动互联终端;数字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7-0283-02
  近年来,许多高校及IT界提出了“数字迎新”概念,开始探索开发数字迎新系统,并将其投入使用,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建立电子身份,实现了学生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数字迎新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登记,人工查找、统计等迎新模式,大大减少报到环节、简化报到手续,满足了高校迎新工作的实际需求。但是,在手持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性能高速发展和普及的当前,通过计算机、身份识别设备进行迎新,其工作机制却显得过于臃肿,不合潮流[1]。
  1 系统建设的目的
  传统的迎新工作基本是从新生报到开始的,许多信息的采集都是在报到现场进行,报到流程也比较复杂、繁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迎新效率较为低下,老师和学生的满意度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移动数字迎新系统的建设要能够达到以下目的:使新生在到校之前就能了解到与报到相关的各种信息,对学校和学校的迎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提前做好到校准备,到校之后使用移动互联终端微网站到指定的地点完成报到登记工作,使新生感受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对于迎新的相关职能部门而言,可以在迎新工作开始前,通过招生系统的学生基本信息库中的信息,对新生进行分班,寝室分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同时在报到现场,可以根据移动数字迎新系统提供的实时统计信息,对人员和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对于学校领导而言,能够通过移动数字迎新系统在新生到校前了解其基本情况,在迎新过程中实时了解迎新相关工作的进度和统计情况;对迎新工作宣传部门而言,在整个迎新过程中,可以及时发布迎新新闻等。因此,移动数字迎新系统能全面提高迎新工作的效率,提高老师和学生对迎新工作的满意度。
  2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移动互联终端微网站联合PC端迎新网站共同组成了我校的移动数字迎新系统,这个系统将覆盖从招生工作结束后到迎新工作结束的整个过程,涵盖了迎新公告和迎新通知,信息查询,迎新须知,入学教育,新生导航及报到情况实时统计等主要功能。该系统能够为新生和学校提供信息沟通的平台,能够规范和简化报到的流程,能够及时提供相关的数据统计[2]。系统功能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
  2.1 PC端迎新网站建设
  迎新网站的建设既是为了便于新生了解报到的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也是为了将新生到校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学校,便于学校掌握新生的情况和部署相关的工作[3]。迎新网站包括迎新公告,迎新快讯,入学指南,新生报到须知,新生导航等板块。迎新网站如图2所示。
  1) 迎新公告板块。包括了新生分班信息查询,新生报到流程,迎新工作人员挂牌标识,新生大学生活安全提示,新生入学收费一览表等内容,使新生在到校之前就能了解报到和迎新工作的流程,提前做好到校和报到准备,这样就将仅仅在邮寄通知书时附带纸质说明材料的局限性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
  2) 迎新快讯板块。通过本板块,可以看到迎新过程中发生的新鲜事以及关注最新的迎新情况。
  3) 入学指南板块。能够为新生提供大学生活中的学生管理规定,学籍管理制度,奖惩办法,奖助学金申请办法,助学贷款办理流程等。
  4) 新生报到须知板块。为新生详细地介绍了到校的乘车路线和报到地点,报到流程,报到场地分布示意图,以及新生报到应急预案,全面解决新生报到可能遇到的困惑,使新生可以在到校之前就掌握了相关的细节,从而避免还要进行现场咨询而使报到程序更简便,节省了时间。
  5) 新生导航板块。向新生提供了入学后关于学习上,生活上各种问题的导航和指南。
  因此,迎新网站能够使新生在入校之前了解并做好报到相关的准备,在到校的报到过程中提高效率,在入学后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2.2 移动互联终端微网站设计与实施
  为了充分发挥智能手持移动设备联网方便、二维码扫描高效准确和高实时性高交互性的特点,改进数字迎新工作流程,节约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决定开发迎新移动互联终端微网站。服务器端采用C#语言编写,读取已有的招生系统和迎新系统的数据库,然后传递给前端,前端获取到数据之后,通过HTML5的方式展现出来。迎新移动互联终端微网站包括迎新信息展示,迎新现场办理,新生个人信息查询,新生报到登记,迎新查询统计等板块。
  1) 迎新信息展示。包括新生报到,入学教育,迎新快讯,入学指南,走进中医大,学在中医大等内容,将与报到相关的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终端屏幕展示给新生,便捷,及时。
  2) 迎新现场办理。在迎新现场,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和有效身份证件,经现场身份核验后,查询新生个人信息,有效记录已报到的新生状态,及时完成报到登记信息,是新生更快进入报到后的环节。
  3) 迎新查询统计板块。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输入账号、密码进入手机微网站,实时查看新生报到情况。
  因此,利用迎新移动互联终端微网站,该校领导和老师可以通过PC端和移动互联终端实时查看迎新情况,调整和部署迎新工作,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3 系统的特色亮点
  1)电脑和智能手持等移动互联终端均可访问系统
  通过在电脑上输入网址或者从学校官网,都可以进入我们的网站,在移动互联终端上可以通过访问学校的微网站,进入我们的迎新移动互联终端微网站,可以自动识别访问网站的移动设备的类型,能够快速自动解决不同终端的显示适应问题,并启用响应式支持。也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进入微网站。
  2)迎新之中,第一时间提供新生的报到统计信息
  建设移动数字迎新系统的目的之一,就是可以让迎新工作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实时的掌握新生的报到统计情况,新生的报到状态、各学院、各專业、各班级的报到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第一时间在PC端和手机端实时查看。
  3)迎新之后,提升各项工作效率和针对性
  在迎新工作结束当天就可以导出相关的数据和报表,在第一时间为各个部门提供新生的统计信息,便于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安排,大大地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学校学生处可以通过系统,将新生的入学教育和入校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及时传递给学生。辅导员也可以在手机上实时看到班级的报到情况,对班级学生的基本信息有较为全面的掌握,方便后期工作的开展。
  4 总结
  本文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迎新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运用ASP.NET开发框架和HTML5响应式网站开发技术,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一站式”迎新的工作目标,研发出PC端和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终端结合的移动数字迎新系统,满足了我校移动数字迎新系统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了校园数字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仲华,张成勇.浅谈高职院校移动数字迎新系统应用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5,28(79):184-185.
  [2]朱浩,左志宏,颜凯,等.电子科技大学数字迎新系统的实践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0(5):91-94.
  [3]张嵩,戴立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移动数字迎新平台建设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7):76-78.
其他文献
摘要:安卓系统是由google公司开推出的,基于LinuxKernel定制的开源操作系统,其高度的开放性获得了广大软硬件厂商的支持,一举成为当前智能终端设备中独占鳌头的操作系统。鉴于安卓系统如此魅力,该文简单介绍了安卓系统的发展背景以及系统结构,并以此论述了其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安卓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安卓;系统;软件;智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的基础课程,涉及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基本知识,由于其教学内容繁杂以及新生的基础差异性很大等特点,使得高质量地完成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成为一项挑战性的任务。该文结合作者近年来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经历, 首先总结了我院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比较普遍的几个问题,最后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关
摘要:软件工程实验作为一门融合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课程,其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软件工程基本概念的同时,也为其日后走向企业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奠定坚实的基础,而现有的事实是当前软件工程实验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真正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此,该文以安徽大学为例,介绍了该校计算机学科与技术学院从构建面向企业需求的实验教学内容、采用以能力化培养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方法、建立校企结合的实践化教学团队和引入基于企业能力
摘要:针对当前传统的物联网使用的BLE、ZigBee等无线网络制式存在扩展成本较高,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以太网及TCP-socket通信协议来实现的智能卧室设计,可以利用现已广泛应用于家庭的802.11g/b标准无线以太网对家居环境实施查看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在用户前端呈现出房间数据并对房间环境实施自动或手动控制。同时,通过传感器对用户的感知,主动地去改变房间
摘 要:针对网页设计类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通过对网页设计类课程的岗位职业定位与威客教学模式特点的对比分析,指出威客教学模式有利于网页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给出了威客模式在网页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一般实施步骤,包括分组,课前充分准备、认真筛选威客任务,教师导学、师生共同完成作品投标及评标总结、积累经验四个步骤;分析了威客模式在网页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
摘要:随着高校校园网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移动应用的需求推进,高校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的需求从最初的固定位置使用转向移动办公、移动学习,无线网再也不只是有线网的补充。该文从无线网总体设计和无线网网络规划以及网络的最终部署几方面展开论述,合理完成了高校无线校园网设计并在实际环境中得到应用,使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便捷的使用互联网,实现互联网资源的获取以及资源共享。  关键词:无线网;校园网;设计;实
摘要:創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大学生学科竞赛由有着普通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它对学生提升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该文主要分析了学科竞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约束的现状,就这些因素提出了搭建学科竞赛的途径以及对这种新模式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针对传统测温元件和测温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S18820和AT89S51的高精度温度测量仪。详细介绍了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l8820的结构以及其单总线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单总线测温仪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流程。最后,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系统仿真调试,实现了温度实时读取、LCD显示、超温报警等功能。  关键词:单总线;温度测量;DS18820;AT89S51;Proteus;仿真
摘要:根据国内计算机领域较有影响力的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的2011年至2015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构建合著网络,对在该期刊上发表合著的计算机领域的科研团队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合著网络进行了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合著网络分析方法能清楚的揭示处于计算机领域核心地位的科研团队; 大部分科研交流与合作集中在小部分稳定且成熟的科研团队中。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合著网络; 科研团队  
摘要:智能手机行业呈爆发性增长,手机系统软件测试类人才需求激增,而相关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探索通过“校中厂”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适应智能手机系统软件测试人才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入手,从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校中厂;模式;智能手机;测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