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脚步的加速,我国已经逐步开始了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原先单一的学生评价模式,到现在多维度的学生评价标准,使得目前的教育机构加大了对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培养力度,力求培养出符合新时代标准的高素质人才。截至2021年,音乐课程纳入学校课堂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了,但是随着对音乐教育需求的改变,音乐课堂教育已经显露出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新课程改革已经指出了相关问题,并且给出了大致的指导思想,应努力提升音乐课程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浅谈音乐教学在创建特色学校中的角色转换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学;特色学校;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核心素养下艺术的核心内容侧重点是“艺术审美情趣、艺术的感知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艺术创意表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大艺术背景下的音乐课程在教学目标方面,更加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学内容方面,更能给学生提供全方位丰富多彩的艺术信息,开阔学生的艺术视界,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发展。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已昂首迈入核心素养发展的新时代,在我们逐步厘清“什么是核心素养”这个核心概念之后,“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最关心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学校作为核心素养落地的着力点,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场,自然对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学生关键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对人类的精神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以多元的文化形态和特定的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音乐核心素养不能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被动掌握一些基础的、一般性的音乐常识和技能,而是需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多形式、能互动、有情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乐感、丰富音乐情感和提升音乐美感。
二、音乐教学在创建特色学校中的角色转换
(一)提高音乐教学团队的工作质量
从整体的音乐教学情况可发现,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相对比较低。对于任何一门课程而言,教师团队的教学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学校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去安排一些音乐教师。通过对老师的定期培训以及开展交流活动等,对音乐教师进行季度或者是年度的审核。校方还应该定期考核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组织一些有关于音乐知识的讲座,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以此提高教师们的音乐素养。不仅如此,结合各个途径,将教师和学校相融合,以此促进更多音乐优秀人才的音乐学习能力。
(二)艺术化教学内容
艺术性的音乐课上,我们可以将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雕塑、美术等门类有机综合,给学生提供极大的学习和发挥空间,让学生与教师都感到“学无止境”。教师要避免走入“大杂烩”“维生素”“大拼盘”的误区,不少新教师容易机械地将四大艺术元素融在一节课上,甚至认为每一节课都要有四大门类艺术才能叫作艺术课。我们知道艺术通感能打通联想空间,依据通感将艺术门类之间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内容进行融合,可以积极推动孩子的联想,让孩子认识大艺术而非囫囵吞枣。我们时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高于艺术,这种想法扎根在每个一线教师的心中,但是如何通过良好的启发促进学生去联想、提取、创新,使所学的技能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正是我们21世纪新型教师思考的重点。
(三)组织学生音乐表演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音乐教学应从音乐文化开始,寻求音乐与人、与社会、与民俗、与自然的联系,并更多地发挥音乐艺术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鉴赏能力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基于游戏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来帮助学生获得音乐教学的直接经验,从而使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感受音乐表演。了解和欣赏音乐,让学生在执行各种音乐任务时实现个性化的诠释,将教学理念真正应用于学生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音乐学习平台。
(四)健全校本网络课程资源
当前,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尚不完善,使得音乐教学创新停留在口头,无法落实到行动上,即便是城镇学校,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也影响到音乐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很多教师的音乐课堂依然是传统模式,对于这样的问题,学校除了要进一步加强观念转变,既要注重学生文化科目的学习,又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为音乐教学创造积极的良好的教学条件之外,还要投入资金采购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及时更新淘汰落后的计算机硬件,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和动力。除此之外,学校还要积极开发建设校本音乐课程资源,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和学生的不同特长,打造自己的音乐教育资源库,和重要音乐网站进行会员对接,和周边学校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和链接,通过优秀教师的音乐网课提升本校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视野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大大节省本校教师从网上寻找音乐课件素材的时间和精力,间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为学生上网学习音乐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积极健康的平台。
结束语
总之,音乐作为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及家庭的重视。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提高自身意识与能力,不断创新出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文化认知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張磊.加强艺术教育凸显艺术特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七)[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2.
[2]曹珈郡.试述学校音乐教育如何建立文化自信[J].明日风尚,2019(12):110.
[3]高建进.探索中国特色素质型音乐教育体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24-26.
关键词:音乐教学;特色学校;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核心素养下艺术的核心内容侧重点是“艺术审美情趣、艺术的感知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艺术创意表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大艺术背景下的音乐课程在教学目标方面,更加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学内容方面,更能给学生提供全方位丰富多彩的艺术信息,开阔学生的艺术视界,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发展。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已昂首迈入核心素养发展的新时代,在我们逐步厘清“什么是核心素养”这个核心概念之后,“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最关心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学校作为核心素养落地的着力点,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场,自然对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学生关键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对人类的精神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以多元的文化形态和特定的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音乐核心素养不能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被动掌握一些基础的、一般性的音乐常识和技能,而是需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多形式、能互动、有情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乐感、丰富音乐情感和提升音乐美感。
二、音乐教学在创建特色学校中的角色转换
(一)提高音乐教学团队的工作质量
从整体的音乐教学情况可发现,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相对比较低。对于任何一门课程而言,教师团队的教学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学校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去安排一些音乐教师。通过对老师的定期培训以及开展交流活动等,对音乐教师进行季度或者是年度的审核。校方还应该定期考核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组织一些有关于音乐知识的讲座,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以此提高教师们的音乐素养。不仅如此,结合各个途径,将教师和学校相融合,以此促进更多音乐优秀人才的音乐学习能力。
(二)艺术化教学内容
艺术性的音乐课上,我们可以将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雕塑、美术等门类有机综合,给学生提供极大的学习和发挥空间,让学生与教师都感到“学无止境”。教师要避免走入“大杂烩”“维生素”“大拼盘”的误区,不少新教师容易机械地将四大艺术元素融在一节课上,甚至认为每一节课都要有四大门类艺术才能叫作艺术课。我们知道艺术通感能打通联想空间,依据通感将艺术门类之间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内容进行融合,可以积极推动孩子的联想,让孩子认识大艺术而非囫囵吞枣。我们时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高于艺术,这种想法扎根在每个一线教师的心中,但是如何通过良好的启发促进学生去联想、提取、创新,使所学的技能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正是我们21世纪新型教师思考的重点。
(三)组织学生音乐表演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音乐教学应从音乐文化开始,寻求音乐与人、与社会、与民俗、与自然的联系,并更多地发挥音乐艺术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鉴赏能力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基于游戏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来帮助学生获得音乐教学的直接经验,从而使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感受音乐表演。了解和欣赏音乐,让学生在执行各种音乐任务时实现个性化的诠释,将教学理念真正应用于学生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音乐学习平台。
(四)健全校本网络课程资源
当前,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尚不完善,使得音乐教学创新停留在口头,无法落实到行动上,即便是城镇学校,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也影响到音乐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很多教师的音乐课堂依然是传统模式,对于这样的问题,学校除了要进一步加强观念转变,既要注重学生文化科目的学习,又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为音乐教学创造积极的良好的教学条件之外,还要投入资金采购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及时更新淘汰落后的计算机硬件,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和动力。除此之外,学校还要积极开发建设校本音乐课程资源,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和学生的不同特长,打造自己的音乐教育资源库,和重要音乐网站进行会员对接,和周边学校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和链接,通过优秀教师的音乐网课提升本校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视野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大大节省本校教师从网上寻找音乐课件素材的时间和精力,间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为学生上网学习音乐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积极健康的平台。
结束语
总之,音乐作为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及家庭的重视。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提高自身意识与能力,不断创新出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文化认知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張磊.加强艺术教育凸显艺术特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七)[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2.
[2]曹珈郡.试述学校音乐教育如何建立文化自信[J].明日风尚,2019(12):110.
[3]高建进.探索中国特色素质型音乐教育体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