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宝宝爱生病

来源 :母子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YJL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宝宝爱生病呢?医生发现,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父母不当的呵护最易让宝宝生病,让我们来看看吧!找到原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预防了。
  
  不爱喝水的宝宝
  
  
  水参与了人体的所有代谢,所以它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一些家长可能发现了,宝宝在上幼儿园以后,生病的机会相对多了起来。因为这个时候,宝宝饮水量明显减少了,加上活动量增多,身体丢失的水分增多了,使宝宝抵抗力下降,宝宝生病机会自然增加。所以让宝宝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是很重要的。
  
  应对方法:
  1 无论是在家、外出,只要是醒着,每隔一小时让宝宝喝几口水。
  2 宝宝睡醒后要马上给宝宝喝水。
  3 上幼儿园的宝宝要学会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喝水”这句话。去幼儿园接宝宝时,也要随身带着一瓶白开水。
  4 宝宝洗澡、运动后要及时喝水。
  
  不爱吃菜的宝宝
  
  现在有饥饿感的宝宝越来越少了,许多宝宝都有不吃菜和挑食的坏毛病,大多数父母也听之任之。这样的宝宝很容易生病。由于饮食结构不均衡,宝宝体内缺乏一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以后,当然会引起反复的感冒。
  
  应对方法:
  
  1 不要经常给宝宝吃“营养药”,药补不如食补。
  2 很多宝宝不爱吃菜,主要是不爱嚼长长的菜叶,家长们要下点工夫给宝宝做饭。例如,蒸鸡蛋或炒米饭的时候,把菜切得很碎,这样,宝宝就尝不出来菜的感觉了。把菜包成饺子、包子也不错。
  
  晚餐吃得多的宝宝
  
  俗话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这个道理大家都很清楚,可是大多家庭晚上吃的很丰盛。一些家长,总担心宝宝在幼儿园里吃不饱,傍晚回来后,不管宝宝是否饿,就哄着宝宝吃很多的饭,饭里还有很多肉,这样的饮食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宝宝夜间睡眠质量差,久而久之,宝宝就生病了。
  
  应对方法:
  
  1 改善宝宝饮食习惯很重要,晚餐时不要大鱼大肉地吃,可以吃些好消化的食物,比如面条、豆腐、稀饭等。
  2 如果宝宝在幼儿园吃过晚餐了,回家后给宝宝吃些水果、几片饼干就可以了。
  3 如果宝宝晚餐吃得多,不要吃完就睡,而要让宝宝活动半小时,必要的时候饭后给宝宝吃点促进消化的药物。
  
  睡前抱奶瓶的宝宝
  
  有的宝宝从小养成习惯,睡前要喝一瓶奶或抱着奶瓶才能睡着,喝完也不刷牙或漱口。殊不知,细菌最喜欢牛奶,而且细菌最喜欢在隐蔽的咽喉部繁殖,于是,这样的宝宝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应对方法:
  
  1 逐渐改掉宝宝睡前喝奶的习惯,如提前给宝宝喝奶。
  2 如果一下改不了这个习惯,建议喝完奶后,让宝宝再喝几口温水漱漱口。
  3 对于3岁以上的宝宝,要慢慢教会他们早晚刷牙。
  
  过敏体质的宝宝
  
  过敏体质的宝宝,比一般宝宝生病机会高。他们有以下一些特点:小时候爱出湿疹和荨麻疹;睡觉不老实爱打滚;大多有家族史,比如爸爸或妈妈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或哮喘等。
  
  应对方法:
  
  1 提倡母乳喂养,吃母乳的宝宝,可以减缓发生过敏的几率。
  2 有过敏家族史的宝宝,要晚点添加牛奶(建议1岁后)或吃特殊奶粉(过敏体质专用奶粉,市面有售)。
  3 如果吃海鲜就出荨麻疹,建议暂时避免虾和螃蟹(建议3岁后再开始添加)。
  4 要留意可能造成宝宝过敏的食物,如反复咳嗽,不一定是感染引起的,有可能是碰见了引起过敏的物体(如动物毛、花粉)或吃了虾、螃蟹、花生等过敏的食物引起的。
  
  睡眠太少的宝宝
  
  睡眠充足是宝宝发育的先决条件,宝宝贪玩是天性。许多家长,不注意这一点,听之任之,加上家长爱熬夜,对宝宝关心不够,没有培养宝宝早睡早起的习惯,宝宝每次都是玩得很累了才睡觉,第二天还要按时去幼儿园,久而久之,宝宝疲乏过度,就容易生病。
  
  应对方法:
  
  1 晚上9点宝宝就应洗漱准备睡觉。
  2 睡前家长应该关暗床头灯,制造一个良好睡眠环境,给宝宝讲个睡前故事,让宝宝安静入睡。
  
  不及时治疗的宝宝
  
  有不少父母,买药喜欢先看副作用,宝宝生了病,不管轻重,都不及时治疗。这样的家长,喜欢私自停药或让宝宝像大^那样“扛”。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宝宝病情变化很快,有病还是要及时规范地吃药,及时遏制住疾病的发展过程。如果体内致病微生物不被消灭干净,就有可能死灰复燃,疾病带来的危害远比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要大得多。所以,宝宝有病,要及时就医。
  
  应对方法:
  
  1 首先要信任医生,规范地吃药。不要私自增减药物。
  2 要多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腹痛、高热或呕吐,一定要及时就诊。
  
  经常输液的宝宝
  
  有些父母,见宝宝生病就紧张,医生不建议宝宝打针,家长却强烈要求输液。他们认为宝宝发烧就是严重的表现,烧退了,才是疾病好转的迹象。所以,宝宝发烧就给宝宝打吊针,这是非常错误的。发烧只是一种症状,并且一定程度的发烧是人体抵抗感染的一种反应,所以,如果判定宝宝只是普通感冒,血常规没有明显异常,不要见发烧就打针。否则,导致宝宝免疫功能紊乱,造成宝宝反复感染。  
  应对方法:
  
  1 输液还是吃药要听从医生建议。
  2 1岁以上的宝宝,如果发烧的时候精神很好,能吃能玩,不超过38.5℃,这个时候给宝宝多喝水,而不是急于输液。
其他文献
新妈妈十之八九都会有产后腰背酸痛的问题,产后体力消耗过大、喂奶姿势不正确、缺钙等都是造成腰背酸痛的原因,有效的瑜伽动作在缓解腰背酸痛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腰背的多余脂肪,收紧腰背部松弛的肌肉,可谓一举两得。      田孝琴  师从于著名瑜伽师Yogi Mohan。系统学习了瑜伽理论、体位法、呼吸控制法、清洁法及瑜伽教学法,完成悠季瑜伽全美瑜伽联盟专业教师200小时培训课程。获得印度Kaivalyad
期刊
卸妆棉    适合人群:旅途中或是午间补妆的妈妈  卸妆棉片通常是指那种带有卸妆乳液的化妆棉,比较适合旅途中或应急使用。卸妆棉片是否能够完全卸除彩妆,必须视洁面布的功能及成分而定。一般的卸妆棉片在简便及快速的卸妆后,必须再次使用洁面乳类的产品做清洁。懒妈妈若是希望减少双重步骤的麻烦,不妨选择具有清洁效果的清洁布棉,由于它有起泡的功能,一次就能达到卸妆与清洁的双重效果,而通过卸妆棉片按摩触碰肌肤的同
期刊
宝宝成长过程中,处处充满惊喜,第一次啼哭、第一次微笑、第一次长出小牙,无疑都是一个里程碑。长牙是妈妈们较为关注的事情,因为在一生中,牙齿功不可没,牙齿健康与否,与宝宝的成长密切相关。而在我国口腔卫生调查中,3~6岁儿童的龋齿患病率高达34.5%,并随年龄的增长逐年上升,到了6、7岁就达到了44.5%!其中98%的孩子刷牙时间和次数不达标。而在家长中,只有4.95%的家长知道在孩子6个月长出第一颗牙
期刊
好奇心及好动是宝宝的天性,家中打开的房门、未上锁的抽屉、衣柜门、冰箱门、墙面上的插座、可以旋转的各种按钮,常常是宝宝喜欢反复打开、关上的“玩具”,可是这些看似新奇好玩的“玩具”却充满了危险,在不经意间就会夹伤宝宝的手指,甚至给宝宝带来更大的危险。  所以,妈妈们要在这些玩具上施一些小魔法,让它们不再好玩。    居室环境中的危险地带    1 好玩的插座  宝宝对于插座的好奇可谓勇往直前,他们会尝
期刊
宝宝的牙齿其实很娇气,假如忽视了营养或是护理,小白牙就变成了小黑牙,而且没有办法再恢复原样。乳牙保护战,妈妈怎么做?    小乳牙为何变黑了    乳牙变黑,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龋齿”,俗称“虫牙”,是牙齿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牙体硬组织脱矿,有机成分崩解,牙齿逐渐被破坏形成缺损的一种疾病。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牙齿变成黄褐色或是黑色。    龋齿发展一步步    第一步:在发病早期,牙齿龋坏部位的颜色和透
期刊
新手爸妈经常会为宝宝是否正常发育担忧——我的宝宝没有健康问题吧?妈妈可以通过为宝宝定时体检,检测宝宝的发育状况,那各阶段检查的重点又是什么呢?    新生  宝宝刚出生时,医院会给爸妈出示详细的宝宝检查结果,一般是全身性的检查,包括外貌、脉搏、哭声、肌肉、呼吸、抓、走等特征。    生理性检查    外貌——观察宝宝的胎记和皮肤状况如何,以及宝宝的体表器官和身体部位是不是正常。宝宝的头部可能看起来
期刊
有一天,你成为自己专业领域里的佼佼者,不再是属于模糊记忆里那个活力十足却又常常犯错的不女孩。  你的文字、你的画、你的摄影、你的雕塑作品、你的设计……日臻完美,无人不赞叹。  但你转过头,你身边那悄悄不动声色的孩童,也将他的“作品”呈现给你,大睁双眼,期待着你的一句赞扬或者一个肯定的眼神。  从专业角度看,天哪!这哪一种里是一件作品?这样的东西,怎样让人看得懂?  但从这些拙劣的习作上面,你将看到
期刊
你说我是不是神经过敏呀!每次孩子生病,我想带她去医院,可心里总担心这、担心那的。怕感染别的病,怕误诊,怕开许多可有可无的药……这些担心真是神经过敏造成的吗?    怕看病反而染上病    周末南南一家去郊外玩。玩到中午,肚子都饿了。他们选择吃农家饭,南南觉得农家饭也挺好吃,于是给宝宝也吃了一些,谁知晚上回到家中,小家伙就上吐下泻。一夜间便了3次,小脸一下子就没了红润样儿。看着孩子的难受劲儿,妈妈准
期刊
当妈妈发现孩子喜欢近距离看电视,眼球震颤,歪头看物、看东西眯着眼等现象,可要注意啦!孩子很可能是眼睛出问题了。    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期司,因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孩子者。临床上这样规定,视力检查时,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8,同时没有其他器质性病变(如:炎症、外伤、肿瘤或其它异常),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弱视。  弱视按程度分为3种:轻度弱视,
期刊
目前,针对2个月到5岁的婴幼儿发展起来的“测评系统”已经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不仅测评师、心理医师和早教师依赖于它,为人父母者更对诸如此类的测评量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现在,是到了拿一种清醒、客观、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儿童测评结果的时候了。    目前常见的儿童测评系统    教育程度测试系统  例如,贝莉婴儿发育量表,主要用以测试2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的发育状况,包括精神、运动和行为三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