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人工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工幼林抚育管理是森林培育的关健技术之一,文章对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的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幼林保护、土壤管理和抚育管理三项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以及在提高森林质量、维护生态效益、保证森林可持续发展利用方面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人工幼林抚育管理刍议
  [中图分类号] S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89-02
  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 新栽的人工幼树要经过多年才能进行稳定的生长阶段。也就是说人工林初期即幼林阶段。要经历对所处环境的一个适应的过程, 首先是恢复林木根系的生理机能,加强根系与土壤的充分接触, 以适应新的环境,生根发芽。此时适时科学地进行抚育管理, 为幼树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促进其健康地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阶段直至树冠相接进人郁闭状态非常必要。本文仅就个人从事林业工作十多年积累的点滴经验, 粗浅地谈谈幼林抚育管理中几项重要的抚育技术。
  人工幼林抚育管理一般指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时期所进行的抚育管理技术的统称。具体包括幼林保护、土壤管理技术、幼林管理以及造林检查验收等。
  一、幼林保护
  幼林管护是整个造林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整个造林成败的关健。
  具体做法就是造林后要封山禁牧,防止牛羊、野生动物特别是野鼠、野兔进行造林地践踏、啃食幼树;禁止开荒、挖药、割草、樵采。另外,在封山的同时,要做好新造幼林的防火和病虫害防冶工作。
  二、土壤管理技术
  1.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是幼林抚育管理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松土作用就是通过切断土壤的毛细管,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除草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苗木同杂草争夺水、肥、气、光、热的矛盾。松土除草方式有机械中耕和人工坑穴松土除草两种,一般根据林地的整地方式来确定。生产中无论采用哪一种松土除草方式, 要求都以不损坏原有的栽植坑或沟的埂子为标准。同时要注意树苗根部的杂草要用手去拔,以免铁器损伤苗木及其根系。松土除草在造林后一般要连续进行3~4 年, 按3:2:1的比例进行,即第一年3次,第二年2次,以后每年进行1次, 在杂草多地方要增多除草次数,直至幼林郁闭为止。松土除草的时间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松土深度要因地制宜,做到冠内浅冠外深,坡地浅平地深, 造林第一年浅,以后随着树龄增加, 除草深度要逐渐加深。 一般以5~20cm为宜。
  总之,松土除草必须做到细致,不损伤幼树。抚育幼林要做到三不伤,二净,一培土。三不伤是: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 二净是:杂草净,石块净;一培土是将疏松的土壤培植到植株的根部,并把锄下的杂草覆盖在种植点上,以减少表面水分蒸发,以及增加有机质和抑制杂草的生长。
  2.浇水
  造林地一般都比较干早、瘠薄。干旱区灌水是保证造林成活的重要措施。 据调查,通过灌溉,一般可提高林木生长量2~3 倍。造林当年应浇水,一般小苗浇水1~2 次,大苗浇水2~3 次,干旱年份要增加灌水的次数。暂时没有条件灌溉的地方, 应在造林后组织力量通过拉水等方式浇水, 来增加土壤含水量。
  3.施肥
  林地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幼林营养状况,增加叶面积,提高生物量的积累和缩短成材年限,也是促进林木结实的有效措施。林木是多年生植物,施肥以长效肥为主,一般结合除草剂施用。
  三、幼林管理
  1.间苗
  间苗是针对播种造林,由于播种不均匀;丛状植苗,由于每个造林穴内个体,出现营养面积和营养空间不足,而采取的一种间苗措施。
  间苗应贯彻“早间苗,晚定苗,留优去劣“的原则。在保证苗木密度均匀,群体结构合理的情况下,疏去密集株、间去病弱枝。间苗的次数一般为1~3次,具体时间在造林的第2~3年,结合松土除草雨后进行比较适宜。
  2.平茬
  平茬是针对萌芽力强的一些针叶树或阔叶树树种, 截去幼树的地上部分,促使其重新萌生新枝条,培养成优良树干的一种抚育措施。适用于萌芽力较强的杨树、柳树、榆树、刺槐、泡桐等。平茬方式一般采用齐地平茬的方式;作业时间以要冬季和早春为宜。
  3.除蘖、抺芽
  除蘖就是除去植株干基部的萌蘖条,以促进主干生长的一项抚育措施;抺芽是在侧芽尚未形成枝条前及时抺去,来达到培育无节良材,改善树干质量的目的。
  4.修枝
  修枝是根据不同林种要求,人为地修除枯枝或部分活枝的一种抚育措施。幼林修枝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干材质量、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害,调整树木内部养分平衡。
  修枝季节一般选在早春和晚秋进行。适度的修枝, 可以促进树木正常生长,保证干形通直、少节。修枝强度根据树冠的大小合理确定。
  四、造林检查验收
  造林一年后,要检查造林成活率。凡成活率在85%以上的,为合格;造林成活率在小于等于40%的,为造林失败地,须重新造林;造林成活率在41%~85%的,应该在次年春季结合幼林抚育,使用原造林树种和造林方法,进行补植补种。
  五、结语
  造林以后到树木郁闭成林阶段,林木受当地气候、土壤、植被、病虫、人畜破坏的影响很大;同时树木个体和群体之间或树种相互之间也会出现争夺营养条件的矛盾,要使树木生长良好,及早成材,必须对林木实行科学、合理的精心管护。人工幼林抚育管理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幼林保护、土壤管理和抚育管理等。“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充分说明了幼林抚育管理在增加森林资源方面的重要性。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采用科学、合理、全面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在提高森林质量、维护生态效益、保证森林可持续发展利用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仁贵.包占清.闰淑霞. 浅谈新造幼林抚育管理[J].内蒙古林业,2001(10):111.
  [2] 李秀明.袁刘巍.如何加强人工幼林地的抚育与管护[J].科技与生活2010(3):2.
  [3] 陈善幼林抚育五注意[J]. 云南科技报,2007(3):54.
  作者简介:李立娥(1963-),女,专科,助理工程师,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研究方向:森林经营管理。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苷(Polydatin)可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所致心脏功能损伤和细胞凋亡,以及抗心律失常。其心脏保护作用与心肌细胞ATP敏感钾通道开放、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能引起神经细胞特定的适应性反应,从而导致依赖。同时,滥用物质本身对机体细胞也可表现出一定的毒性损伤作用。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过度活化会导致神经元的兴奋性死亡,该过程与细胞内钙离子([Ca2+]i)稳态失调密切相关。谷氨酸兴奋毒性参与许多急慢性神经病变的发病及病程进展,提示Ca2+
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加大教学投入,重视“产、学、研”共同发展,探索校企股份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双赢与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抗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myloid-β,Aβ25-35)所致培养皮层神经元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取培养7d大鼠乳鼠大脑皮层神经元,Aβ组加入Aβ25-35(20μmol·L
水产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关系到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人民群众的食肉安全。但是目前水产畜牧生产、疫病防控等存在诸多困难,严重制约着水产畜牧生产力的发挥,影响了农民增收,
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学与科研结合,加强研究生的科研实践的培养对策,提出了营造学术氛围,强
法学专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应当是一个立体多元的结构,包括价值、知识和思维等构成要素,其中法学知识的传递仍然是其基石但不是唯一目标,而法律思维占据着核心地位,它上承法律价值,下
激素替代疗法(HRT)是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之一。HRT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50多年的历史,它可明显降低绝经后骨折的发生率,但长期应用可能增加子宫内膜增生或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