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活动适宜吗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ou1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园一位教师在大班组织了一个教学观摩活动“神奇的碘酒”。她事先准备了馒头、黄瓜、香蕉、藕、土豆、白菜等材料,活动中,她引导幼儿把稀释了的碘酒分别涂在这些东西上,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得出“淀粉遇碘酒会变色”的结论(馒头、香蕉、藕、土豆中含有淀粉),并要求幼儿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活动过程中,幼儿看上去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总体效果不错。但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疑问:尽管教师在活动中很注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但碘酒终究是药品,如果幼儿了解了碘酒有这种“神奇”功效。会不会把家里的碘酒也拿出来玩甚至喝下去呢?这位教师认为,从安全角度考虑。这样的活动不宜在幼儿园开展。也有教师质疑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个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吗?听了她们的议论.我也困惑了:在这个科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似乎也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应该也从中获得了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但幼儿园究竟能否开展这样的科学活动呢?换句话说,这样的科学活动适宜并有效吗?如果是您,您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其他文献
研究者以“幼儿园教师”与“游戏”相遇之始为逻辑起点,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完成为终点,建构了包括基本立场、基本关系、基本元素在内的幼儿园教师游戏信念结构。研究者进
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因为个体只有习得所在社会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  幼儿阶段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适
期刊
期刊
设计意图:rn科学知识类图画书是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重要的材料.《长颈鹿好长喔》的独特之处在于用实际大小的照片来再现真实的长颈鹿外形,包括长颈鹿的每一个身体部位——头
期刊
设计意图:rn《武士与龙》是一则既有趣又富有深意的故事:武士在城堡图书馆借阅《战胜龙的秘诀》,龙在山洞里读《战胜武士的秘诀》.按照书上的介绍,武士开始锻造盔甲,龙开始练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园采用情感专题活动提高幼儿的情绪能力初见成效。在情感专题活动中,我园围绕培养一种情感品质或能力为幼儿选择和创设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开展一系
幼儿进入中班届,同伴交往中的冲突渐渐增多。因此。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非常重要。  幼儿只有置身于真实情境,亲身体验自我与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学习理解他人,才能与他人和谐交往。为此,我选择了数字棋这一媒介开展活动。在下棋过程中,幼儿面对输赢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而这正是教师引导幼儿坦然面对输赢,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尝试理解他人、认同他人,并学习积极地与人交往的契机。  ●了解基本下棋规则  数
幼儿时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合格公民作准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学习的。尤其是社会领域的学习,更需要幼儿有真切的体验。随着幼教改革的推进,不少教师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