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是农业大省,信阳是农业大市,全市人口75%是农民。信阳毛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信阳的主要农产品和支柱产业。全市种茶面积有4万公顷,从业人员达18万户,年产干茶1200万公斤。信阳毛尖产量和种植面积均为全国第一。
刘文新出生于革命老区信阳市平桥区肖王乡肖王村,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刘文新一家9口人挤在3间土坯房里,冬天,他与哥哥睡在一张泥巴床上,铺的是稻草,垫的是棉布床单。
1989年冬天,穷怕了的刘文新只身带着300元钱每天从肖王乡贩鸡蛋到35公里外的信阳市区卖,一枚蛋赚个5厘或1分钱。大冬天里,没有毛裤,没有袜子,早晨是1碗5角钱的热干面,中午是一块烧饼,夜晚回家青菜豆芽“打牙祭”。尽管脚磨出血,背流着汗,刘文新却从未退缩过,到第二年年终他赚了300元。
从卖鸡蛋到转行卖茶叶,是因为刘文新从中悟出了商道,学会了适应市场。当时,卖1枚鸡蛋顶多赚1分钱,卖50克茶叶却能赚2角钱,而且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喝茶的人非常的多,刘文新选择了卖茶叶。1992年,第一届中国信阳茶文化节建起了茶叶市场,20多平方米的门面店月租金500元,不少经营多年茶叶生意的商家都望而却步,刘文新却毫不犹豫地租下了一个店面,因为他从举办茶文化节中看出了经营茶叶的无限商机。当年,刘文新创建了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打造品牌做茶人
诚信为本,质量为先。走过的商海经历让他意识到,茶文化节像是钱塘江的“潮汐”,每年那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潮头能将入托起,也能将人吞没。深知质量是经商基础的刘文新十分重视茶叶的质量。
1995年,文新公司注册了“文新”牌商标。经过不断的发展和积累,1999年,“文新”茶叶作为河南省茶叶名优产品,被省政府命名为“重点保护产品”。“文新”牌茶叶一出名,在外地就出现假冒产品。为维护品牌形象,刘文新自费带着新闻记者北上沿路打假,跑了2000多公里,走访了130多个茶叶店,通过郑州、北京、天津等地质监部门收缴假冒包装袋12万只,维护了市场信誉。为提高茶叶包装品位,当别人用塑料薄膜包装时,刘文新就到广州加工彩印塑料袋包装;随后又用上了彩印金属盒、礼品盒包装。
在注重包装的同时,刘文新更注重信阳毛尖的内质。他组建了“文新毛尖茶厂”,投巨资购置了国内最先进的茶叶生产保鲜设备,建起了保鲜库。他还聘请全国著名的茶叶专家做公司的高级顾问,对茶的加工工艺进行改进,使“文新毛尖茶”的风味、质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2003年,刘文新的专卖店打出了“打造百年名店、争创百年品牌”的口号;同年,他的“文新毛尖茶”被评为河南省免检产品。2004年“文新”牌信阳毛尖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和河南省名牌产品,成为全省十大名牌农产品之一,并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刘文新依靠信阳这个根据地,通过加盟连锁启动河南直至全国文新茶市场。文新茶的加盟连锁计划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河南18个地级市加盟连锁建立文新茶叶专卖店,同时建立茶艺馆,严格按“五个统一”复制信阳的营销形象和营销网络;第二阶段,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建立文新茶叶专卖店及茶叶代理商,最后发展成信阳模式的一店一馆制。同时,公司强有力的物流配送保障、广泛的媒体宣传支持为他的加盟连锁店经营优质的“文新”茶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目前“文新牌”信阳毛尖茶已有23个系列、100多个品种。
与“文新”茶叶比翼双飞的还有文新茶文化。2000年至今,刘文新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3家服务一流的茶艺馆。茶艺馆的茶艺表演不仅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而且拓展了品牌茶的新形象。正因为如此,文新茶艺馆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百佳茶艺馆”。
壮大产业富茶农
从提篮小买卖到今天的规范经营,刘文新摒弃了传统的小农经营意识,实现了从茶贩到茶商的人生质的飞跃。刘文新常常动情地说: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信阳毛尖这个产业发展起来,让更多的茶农尽快富裕起来。这是刘文新骨子里对农民的真情实感,也是刘文新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不懈追求。
由户到组,由组到村,由村到乡,直到乡外,文新公司的辐射力成为茶农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助推力。2003年,文新公司率先与3000多户茶农签订了茶叶生产农业产业化合同,要求茶农在生产加工茶叶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合成色素和防腐剂,而公司保证收购价格高出当地平均价格的30%。这一措施为文新公司收购到品质优良的茶叶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2004年l:1月刘文新自费到日本考察,当他在日本看到庞大的茶叶加工厂从鲜茶叶进入流水线到干茶成品,仅需3人操作机器,每天产干茶就可达5000公斤时,决心用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茶叶产业。2005年刘文新又投资1000万元建了一个机械化茶叶加工厂,日产高档有机茶达到2000公斤,实现原料有机化、加工机械化、销售品牌化。前不久,刘文新还悄悄到北京考察,准备在2008年建成的中国茶叶大厦抢占一席之地。(共青团中央青农部农村发展处 邮编:10051)
刘文新出生于革命老区信阳市平桥区肖王乡肖王村,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刘文新一家9口人挤在3间土坯房里,冬天,他与哥哥睡在一张泥巴床上,铺的是稻草,垫的是棉布床单。
1989年冬天,穷怕了的刘文新只身带着300元钱每天从肖王乡贩鸡蛋到35公里外的信阳市区卖,一枚蛋赚个5厘或1分钱。大冬天里,没有毛裤,没有袜子,早晨是1碗5角钱的热干面,中午是一块烧饼,夜晚回家青菜豆芽“打牙祭”。尽管脚磨出血,背流着汗,刘文新却从未退缩过,到第二年年终他赚了300元。
从卖鸡蛋到转行卖茶叶,是因为刘文新从中悟出了商道,学会了适应市场。当时,卖1枚鸡蛋顶多赚1分钱,卖50克茶叶却能赚2角钱,而且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喝茶的人非常的多,刘文新选择了卖茶叶。1992年,第一届中国信阳茶文化节建起了茶叶市场,20多平方米的门面店月租金500元,不少经营多年茶叶生意的商家都望而却步,刘文新却毫不犹豫地租下了一个店面,因为他从举办茶文化节中看出了经营茶叶的无限商机。当年,刘文新创建了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打造品牌做茶人
诚信为本,质量为先。走过的商海经历让他意识到,茶文化节像是钱塘江的“潮汐”,每年那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潮头能将入托起,也能将人吞没。深知质量是经商基础的刘文新十分重视茶叶的质量。
1995年,文新公司注册了“文新”牌商标。经过不断的发展和积累,1999年,“文新”茶叶作为河南省茶叶名优产品,被省政府命名为“重点保护产品”。“文新”牌茶叶一出名,在外地就出现假冒产品。为维护品牌形象,刘文新自费带着新闻记者北上沿路打假,跑了2000多公里,走访了130多个茶叶店,通过郑州、北京、天津等地质监部门收缴假冒包装袋12万只,维护了市场信誉。为提高茶叶包装品位,当别人用塑料薄膜包装时,刘文新就到广州加工彩印塑料袋包装;随后又用上了彩印金属盒、礼品盒包装。
在注重包装的同时,刘文新更注重信阳毛尖的内质。他组建了“文新毛尖茶厂”,投巨资购置了国内最先进的茶叶生产保鲜设备,建起了保鲜库。他还聘请全国著名的茶叶专家做公司的高级顾问,对茶的加工工艺进行改进,使“文新毛尖茶”的风味、质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2003年,刘文新的专卖店打出了“打造百年名店、争创百年品牌”的口号;同年,他的“文新毛尖茶”被评为河南省免检产品。2004年“文新”牌信阳毛尖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和河南省名牌产品,成为全省十大名牌农产品之一,并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刘文新依靠信阳这个根据地,通过加盟连锁启动河南直至全国文新茶市场。文新茶的加盟连锁计划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河南18个地级市加盟连锁建立文新茶叶专卖店,同时建立茶艺馆,严格按“五个统一”复制信阳的营销形象和营销网络;第二阶段,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建立文新茶叶专卖店及茶叶代理商,最后发展成信阳模式的一店一馆制。同时,公司强有力的物流配送保障、广泛的媒体宣传支持为他的加盟连锁店经营优质的“文新”茶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目前“文新牌”信阳毛尖茶已有23个系列、100多个品种。
与“文新”茶叶比翼双飞的还有文新茶文化。2000年至今,刘文新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3家服务一流的茶艺馆。茶艺馆的茶艺表演不仅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而且拓展了品牌茶的新形象。正因为如此,文新茶艺馆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百佳茶艺馆”。
壮大产业富茶农
从提篮小买卖到今天的规范经营,刘文新摒弃了传统的小农经营意识,实现了从茶贩到茶商的人生质的飞跃。刘文新常常动情地说: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信阳毛尖这个产业发展起来,让更多的茶农尽快富裕起来。这是刘文新骨子里对农民的真情实感,也是刘文新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不懈追求。
由户到组,由组到村,由村到乡,直到乡外,文新公司的辐射力成为茶农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助推力。2003年,文新公司率先与3000多户茶农签订了茶叶生产农业产业化合同,要求茶农在生产加工茶叶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合成色素和防腐剂,而公司保证收购价格高出当地平均价格的30%。这一措施为文新公司收购到品质优良的茶叶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2004年l:1月刘文新自费到日本考察,当他在日本看到庞大的茶叶加工厂从鲜茶叶进入流水线到干茶成品,仅需3人操作机器,每天产干茶就可达5000公斤时,决心用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茶叶产业。2005年刘文新又投资1000万元建了一个机械化茶叶加工厂,日产高档有机茶达到2000公斤,实现原料有机化、加工机械化、销售品牌化。前不久,刘文新还悄悄到北京考察,准备在2008年建成的中国茶叶大厦抢占一席之地。(共青团中央青农部农村发展处 邮编: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