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十七年”抗战文学作为二战后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共同关注着战火中人的成长问题。但是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使得不同民族对于战火中人的成长问题关注
【机 构】
:
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十七年”抗战文学作为二战后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共同关注着战火中人的成长问题。但是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使得不同民族对于战火中人的成长问题关注视角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国“十七年”抗战文学所展现的人的成长,被作家们的打上了鲜明的阶级烙印,其成长遵循着从民族主义的视角展现战火中的人通过反抗侵略逐渐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轨迹;而二战后世界反法西斯文学对于人的成长更多的是以战火为背景,从人道主义视角出发,站在反对战争的高度来展现普通人的成长经历。虽然中国这一时期的抗战文学与二战后世界反法西斯文学在呈现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考察了俄藏黑水城文献《慈觉禅师劝化集》,联系传世文献,证明《劝化集》的作者是宋代云门宗、净土宗僧人宗赜。并对宗赜的生平和另一部总集《苇江集》作了详细的考证。 关键词:俄藏黑水城文献;慈觉禅师劝化集;苇江集;宗赜 中图分类号:G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4)02—0104—03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课堂教育依然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就成为培养科学素养的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进行了一些
2001年,经广西教育厅推荐,柳州市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作为全国首批38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之一,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使柳州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
内容摘要:炳灵寺第1、90和133窟,在刘家峡水库淹没区,1967年春夏之际对这几个洞窟进行了考古清理,并对其中部分造像、壁画搬迁保存。本文详细介绍了搬迁前的情况。 关键词:炳灵寺;第1窟;第90窟;第133窟;清理 中图分类号:K87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3)04—0031—03
S.555和P.3738残卷录有《李峤杂咏诗注》,这是迄今发现敦煌唐人诗集的唯一注本,殊为可贵。笔者拟通过将敦煌本与庆大本、明铜活字本、《全唐诗》本相比较,从而对李峤《杂咏诗
走进新课程,学习新理念,体验新课改,探索新方法,感受新变化.我们兴奋,惊喜,困惑,反思,但更多的是满怀希望,充满信心.作为柳州市课改实验样本学校,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充满活力
接受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占有传授者提供的经验,把前人创造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使自己成为辨认事物、处理问题的工具。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习者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由传授者以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