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东亚钳蝎毒素非编码转录本:蝎毒腺细胞存在NMD途径的证据

来源 :科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x789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BmK)毒腺组织cDNA文库中分离到两个毒素基因的非编码转录本,命名为BmαTX15-SP和BmTXKβ-SP.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的5'端序列分别与BmαTX15和BmTXKB毒素cDNA的5'UTR和上游ORF序列一致,下游则缺乏任何同源性.两个非编码转录本含有多个短的ORF(≤34 aa),3'端含有一个AATAAA加尾信号,距poly(A)尾14~18 nt.基因组织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非编码转录本并非错误剪接的产物.研究结果为蝎毒腺细胞可能存在类似于哺乳动物和酵母的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提供了证据.
其他文献
于 1998年 10~ 12月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动物学实验室 ,对体重为 (1.42± 0 .6 9)g的幼蟹在 (2 0±0 .5 )℃温度条件下进行饥饿实验 ,研究了饥饿对中华绒螯蟹幼蟹代谢的影
采用机械破壁法直接从来自7个不同地区的垃圾填埋场滤液样本中提取真菌DNA,应用真菌通用引物NS1和NS8扩增18S rDNA(约1800bp),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对我国薇甘菊属(菊科)的原产种、外来种进行修订研究,并与近缘种比较确定外来种应为%Mikania micrantha% H.B.K.;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该种的危害性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目的体外扩增、克隆登革2型病毒(NGC株)包膜糖蛋白E基因约1.5kb的基因片段,并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部分碱基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E目的基因片段,经
目的 应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 (ESR)测定染氟大鼠骨、肝、肾组织中自由基含量及体内抗氧化系统变化 ,以期探讨氟中毒发病机理。方法  Wistar大鼠饮用 6 0 m g/ L 含氟水 5个
目的克隆并表达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基因。方法提取幽门螺杆菌染色体DNA用PCR方法扩增尿素酶B基因。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0,转化大肠杆菌M15,IPTG诱导表达。结果分离得到了1.
目的 构建B和C基因型重组HBV表达载体,检测其在Huh7细胞内的DNA复制和HBsAg、HBeAg的表达.方法 扩增B和C基因型HBV全基因组,并将其连接于真核表达载体pHY106,将这2个载体分别
目的:探讨气调保鲜养殖大黄鱼中特定腐败菌与剩余货架期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定培养基平板计数法及最小平方差的数据处理法,研究气调包装养殖大黄鱼中特定腐败菌--磷发光杆菌在
目的观察并比较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SWA)、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对小鼠CD4+T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磁珠分选正常小鼠脾细胞中的CD4+T淋巴细胞后,与
选取4种碎石含量、5种碎石粒径,将纯土作为对照,共进行20组一维积水入渗试验和20组实测饱和导水率试验,分析了碎石含量对土石混合介质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以及水分运动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Green-Ampt入渗公式、Philip入渗公式、垂直一维代数模型中个别参数随碎石含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再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模型的适用性因碎石粒径而异,粒径在0.5~3 cm时,垂直一维代数模型可以相对准确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