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所遇问题探讨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9日至11日,赣州市教研室举行了全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竞赛。在赛课环节的十节课中,有八节课选取了《湖心亭看雪》一文,但这些课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朗读节奏的划分问题
  对“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这个句子的划法和划法解释,真可谓五花八门:
  (1)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主谓)
  (2)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并列)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主谓)
  (4)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并列)
  (5)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并列)
  (1)中把“一童子”当成整个句子的主语。(2)(3)(4)都认为前后两层意思是并列关系,(2)在“一童子”后停顿了一下,(5)则认为“一童子”后的停顿应作为第二层次的停顿;虽然(2)与(5)句子未读破,但不如(4)理解得正确。(3)则犯了(1)的错误,未正确理解句义,是“烧酒”,还是“烧酒炉”。
  正确理解文意,是确定文言文中句子停顿节奏的前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的意思是: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其实这句话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小书童在烧酒;一是酒已烧开了。这个句子应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正确的划法和划法解释是: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承接)。
  二、对“强”“白”“拥”“痴”几个词的正确理解。
  1.对“强饮三大白”中“强”的理解
  “强”有三种读音,在读音上,上课教师都认为“强饮三大白”中“强”读“qiǎng”。但在解释上,有的解释为“痛快”,有的解释为“尽力”,有的解释为“勉强”。成语有“强词夺理”。根据在线新华字典解释,“强”作副词时,音读qiǎng,一义为:勉强。如:①不可强夺。②虽欲强聒。 一义为:竭力;尽力。如:①大臣强谏。②将军强留之。③而强假焉。对“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一句的翻译,“汉辞网”译为:“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中考网”译为:“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教参译为:“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吴战垒《诗的小品 小品的诗-读张岱<湖心亭看雪>》一文中的一段话很值得玩味:“‘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强饮”者,本不能饮,何谈“痛饮”。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强”解释为“尽力”较为合理。
  2.对“强饮三大白”中“白”的理解
  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在点评时认为:“白”是张岱写的错别字,现代人则说成通假字。张岱是浙江绍兴人,绍兴方言“白”与“杯”同音。这一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教材注释得很清楚:[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读音未变,仍读bái。根据在线新华字典解释,“白”作名词时,解释为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如:①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②飞觞举白。教材中的注释就是取这个意思。
  3.“拥毳衣炉火”中“拥”的理解
  不少教师按照教材的注释,把“拥毳衣炉火”中“拥”解释为“穿着”。“毳衣”能“穿”,“炉火”能“穿”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拥”有四种解释:①抱,持。如:余与四人~火以入。②围着。如:炽炭~炉危坐。③拥有。如:操已~百万之众。④保卫、护卫。如:董承、李乐~卫左右。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解释,把“拥”理解为“抱,持”,更符合语境。
  4.对“莫说相公痴”中“痴”的理解
  不少赏析文章都把“痴”定为《湖心亭看雪》一文的文眼。说张岱“痴行”-“痴景”-“痴情”。
  对于 “痴”,《说文》中解释:“癡,不慧也。字俗作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四种解释:①傻。如:~愚之人,尚知怪之。②入了迷。如:独威尚文,诸兄诋为书~。③停滞不动。如:~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陆游诗)④久雨不止叫“痴雨”。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把“痴”理解为“傻”,有的教师把“痴”理解为“痴迷”。谁是谁非呢?笔者认为把“痴”理解为“傻”是正确的。理由有:(1)“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在舟子的眼中,张岱及金陵二人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又在“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这种违背常情的做法,是不能被理解的,认为他们是真“傻”。(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正如教参所说:“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作者这种孤傲、怪癖的性格特点,舟子虽然与作者同行,却并不同心,由于志趣不同,作为凡夫俗子的“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始终是理解不了的,更不可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他不由得自言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经典课文,但通过此次能力竞赛,我们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所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反思。
  反思一:不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水平,是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的先决条件。
  反思二: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参,通过一复制一粘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
  反思三: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学生对话,与生活对话,才是教学的根本。
  总之,只有在教学中善于反思,善于发现,善于改革,善于总结,年轻教师才能能茁壮成长,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有活力的、动态的过程。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教师首先要设计活的教学目标,其次要设计活的教学内容,再次要设计活的师生关系,最后要设计活的教学调控。要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师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对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内容、要求等诸多方面作出了调整。要想适应语文课程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这就需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还要尊重学生,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教师还需注重能力训练,打破单纯的知识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自主探究,营造活跃的氛围  数学教育思想家波利亚认为:“良好的教育就是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诠释,就是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学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必须进行减负增效,把学生从作业中解脱出来。而要学好数学这门课,又必须要通过做作业来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而且只有在作业中才能摸清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教师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查漏补缺。所以笔者认为数学教师要正确地处理好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数学的教与学的关系。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新课改中如何布置数学作业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业一般来讲,可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能及时地反馈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整节课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合作学习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兴趣  为了搞好数学教学改革,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广大中学数学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重基础,由易到难促进学生逐步提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究方法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创建高效的中学数学课堂。  一、多了解学生内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中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他们绝大部分的知识都是从书本里获得的,许多
随着我市“15/20/10”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践行,站在七尺讲台上的园丁们顺应时代发展的主流,在各自的岗位上谱写了别具一格的新篇章。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牛津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群策群力,大胆创新,为成功导入新课摸索出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良策。笔者就如何提高牛津英语新课导入效率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尝试,现借此平台浅谈体会,以达抛砖引玉之宗旨。  一、预习导入,衔接自然  
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活动”不仅是联系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的桥梁,也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载体。因为每一次的活动过程就是学生感知和体验英语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语言运用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树立信心、提高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具体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情境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英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使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把初中英语课堂建构成幸福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乐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愉快地学习,已成为每个英语教师不懈奋斗的目标。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因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也同其它科目一样,进行着较为积极的改革,追求幸福课堂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师的美好愿望,教师应以明确的教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