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圈——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舞台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y65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客圈,顾名思义,就是若干个博客用户基于共同的话题、爱好搭建起来的一个交流互动、展示自我的综合平台。博客圈作为一个高效的网络平台,为教育虚拟社区的创建、应用和管理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工具。许多学校都将博客圈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师专业发展空间,在这个空间中,通过教育叙事、研修调研、互动研讨,进行自我反思、信息交流、理念提升和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从而不断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博客圈已成为学校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智慧舞台。
  
  一、教育叙事,教师主动成长的启动机
  
  叶澜老师指出:“我们的很多教师,在某种层次上只是沦为了知识传递的工具。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劳动中被逐渐磨灭。”而博客圈的建立,互动研讨氛围的驱使,使得这些久疏笔墨,几乎忘记思考的教师重新开始反思,重新开始尝试探寻教育教学工作的奥秘。
  和后进生的一次成功谈话,课堂中一件突发事件的机智处理,一本书给自己带来的体验和感悟,都被教师记录在自己的博客里。圈中博友的及时回复、热心提醒和诚挚鼓励,都会给每一位教师带来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和成功的快乐。
  这样的教育叙事使教师的个性得以抒发,独特思考得以表达,生命价值得以彰显,专业成长的主动意识也得到了充分激发。
  
  二、研修调研,教师智慧成长的风向仪
  
  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校本研修活动,由于它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越来越成为束缚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而利用博客圈开展校本研修的调研工作,则可以使校本研修活动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学校制订的校本研修规划、校本研修计划,甚至是每次校本研修活动方案,都可以进行事先调研。我们可以把相关材料在博客圈中发布出来,教师在阅读之后,可以就校本研修的主题、内容、安排等,通过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校本研修负责人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
  学校通过博客圈对教师反馈意见的及时应答和研修实践的实际调整,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尊重、信任和关怀,顺应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强化了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大大地提高了校本研修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三、互动研讨,教师群体成长的助推器
  
  博客圈的核心理念是分享。博客圈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它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同任何人进行平等的交流。特别是围绕着相关专题,在教师自我反思基础上,进行的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相结合的博客圈研讨,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实现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这种开放式的专题研讨,既可以与校内教师交流,也可以同外地同行切磋,还可以和名师、专家对话。在这种开放、和谐、民主的研讨中,激情与激情碰撞,智慧与智慧交融,每位参与者都充分发挥了自己无穷的创造力,在这一场场的头脑风暴中,逐渐学会了个性思考和理性表达,他们的理念得以转变,方法得以优化,成效得以彰显。这种由教师、专家多元互动形成的群体智慧和群体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实践与综合应用”就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文本的二维性和小学生的阶段性心理特征,使得多样化教学手段在小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
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背景,这些背景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批判性与革命性。在全球化背景的当下,马克思主义法学暴露出了一系列困境。它揭示了现代
本文通过在菏泽市中小学随机选取的300名教师,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心理症状量表(SCL -90)进行施测,发现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自我效能在社会
上课犹如写文章,起承转合处,每一个环节都强调紧凑连贯。写文章的败笔之一是入题过慢。要么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抒情议论,要么是与题无关的闲言碎语,看起来五彩缤纷,实则纯属多余。导入同样如此,快速入题是前提,简洁明了是基础,高效低耗是关键。    一、导入是课堂的起点    导入二字中,导是先锋官,入是主帅。导的价值,在于开辟一条抵达前线的最佳路径,让“入”这一主帅迅捷而有力地占领教学的主阵地。  真正的导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历史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他们晶莹透亮、纯洁无瑕的心灵,时时让我感动。我不断体会到与他们在一起的幸福,同时也不断用自己的言
我班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把我和同桌调开吧,他上课一直在说我数学不如他,成绩差,听得我的头很疼,不能上课。还有你把我的班干部职务也撤了吧。”他一边说一边痛哭流涕。由此让我联想到以前也会有一些同学向我诉说他们遭到同学的欺负(丢书本、起外号等),心里难受……为什么看起来小小的一件事,竟能使他们这么伤心、这么难过呢?我想这除了与其他同学的不适当行为有关外,和当事者的情商也有很大的
60年,是河南教育事业的一部皇皇巨著。60年,是河南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春华秋实。我们无法用有限的篇幅,去装载这丰硕的收获,只有撷取一个个片断,来回眸那曾经的历史瞬间。在这里,一个词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时代都有一个精彩跳动的音符,一个个音符串起了60年一曲动人的乐章……    1949年: 接收旧学校  4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在开封召开教育会议,要求开展以城市为重点的教育工作,在全区统一教育制度,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