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存有变异的特质,即由于讲话者的身份、阅历不同而在用词造句上存有差异。但这种差异是不能偏离统一的语言规则的。语言与言语的关系在于:语言存于言语中,言语在于对语言的运用;语言是普通的,言语是个别的;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不受自然、地域的限制;语言是有社会性,言语带有个人因素。
【关键词】语言;言语;关系
大家看看以下几个例子:
①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
②相信演员侯宝林是语言艺术大师。
③这篇小说语言生动,这是用语言的结果。
④这两个人的性格,爱好都不一样,他们没有共同语言。
以上四个例子出现了共同的一个词,即“语言”,但它们却含有不同的意思。句①、④中的“语言”,是把它当作一种交流的工具。这是指语言这个东西本身。句②和句③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就拿句②来说吧,为什么说要称侯宝林为语言艺术大师呢?那是因为他对语言运用得灵活,体现了语言技巧。那么这就要谈到一个词:言语。其实言语就是我们所说的“说话”,即对语言的运用。打个比方,如果说“语言”是打字机的字盘,那么说出来的话(言语)就是打出来的文章。一盘铅字可以打出彼此毫不相干的种种文章来,而字盘里的铅字却有一定的数目,排列也有一定的规矩。这个比喻可以帮助我们大致理解语言和说话之间的关系。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还是奴隶百姓、瘪三小偷,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垄断。但是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普通老百姓说话时用词造句的习惯和风格与学术泰斗肯定有差异,但都不能偏离统一的语言规则。
下面举几个错误的例子:
①太阳升起在浩荡的平原上。
②我们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制造农业机械化的道路。
③在参观期间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丽事情层出不穷。
④其实对这一点我也以前不十分清楚。
⑤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
⑥我看书的入神时,不时门开了,好几个同学进来。
以上几个句子都让我们感到别扭,比方说,“浩荡”一般见于“浩荡的队伍”、“东风浩荡”等说法,不能说“浩荡的平原”。“平原”只能说“广阔”、“一望无垠”等。“农业机械”可以说制造,而“农业机械化的道路”就不能说“制造”,只能说“开辟”。“事情”不能说“美丽”,只说“生动”。“层出不穷”指不好的事,这里要改成“举不胜举”。这些可以说是用词不当,词的意义之间的配合不合适。从第四句开始,牵涉到次序、虚词等问题。句④的“也”要挪到“以前”的后面,句⑤的“尽管”意味着天已经塌下来,要改成“即使”或者“就是”,形成一种假设关系。句⑥里的“的”(得)必须紧跟动词(“看得”“看书看得”),下半句可改成“不时有同学进来”,因为“不时”和“了”在时态上不能相配。
了解了语言,我们再来看看言语,即“说话”。
实际上,说话就是创造新句子的过程。当然这是在符合一定的语言规则基础上的创新。我们再来看看大家都熟悉的一篇散文《荷塘月色》。在描写荷塘月色时文中有这样几个句子:
①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
②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③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这里的几个动词用得相当精妙。如句中的“浮”字,不仅把月光和轻雾这两样静物写活了,而且还把雾的动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一个“浮”字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雾是上下左右轻柔地流动,具有立体感。如果换成“飘”字,虽然把雾也写活了,但是平面的,直线的动。
下面的“洗”和“笼”字则把叶子和花的纯洁、娇媚、轻盈展现出来了。这篇文章还用了很多的叠词,如: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曲曲折折”表示了荷塘的广度,“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层层”刻画了它的深度。用了这些叠词,不仅给人一种实感,而且具有音乐感,读起来让人觉得轻松愉悦。
此文在语言的运用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
①这时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②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③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
“一丝、一道、一带”,这些量词用在这里恰倒好处,使要描写的事物,表达的情感更丰富,更形象了。
《荷塘月色》之所以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就在于它的内容美,而内容的美又在于语言的美,而语言的美就在于作者对语言的熟练、灵活、自如地运用,对语言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就形成了自己的言语。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言语风格,鲁迅的言语犀利,朱自清的清新,冰心的亲切……李白的诗豪放飘逸,如“欲上青天揽明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居易的诗平实流畅,如“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维的诗清新自然,李贺的诗苦涩冷艳……这些诗人都用了自己的言语来尽显自己的风格。正因为言语带有个人因素,才使得我们的文学园地白花盛放,丰富多采。
如此看来,我们不但要学会语言这一基本的说话工具,还得学会对语言的运用,进行创新。
最后总结一下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中,言语在于对语言的运用,语言是普遍的,言语是个别的;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不受自然、地域的限制,言语则相反;语言具有社会性,言语带有个人因素。举个简单的等式吧。
1 1 1 1 1 1 1 ……=1
等号前面就表示言语,而后面则表示语言,非常明显,不管言语怎样变化,具有怎样的个性,都不能超越语言的规则,它是对语言的运用。
【关键词】语言;言语;关系
大家看看以下几个例子:
①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
②相信演员侯宝林是语言艺术大师。
③这篇小说语言生动,这是用语言的结果。
④这两个人的性格,爱好都不一样,他们没有共同语言。
以上四个例子出现了共同的一个词,即“语言”,但它们却含有不同的意思。句①、④中的“语言”,是把它当作一种交流的工具。这是指语言这个东西本身。句②和句③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就拿句②来说吧,为什么说要称侯宝林为语言艺术大师呢?那是因为他对语言运用得灵活,体现了语言技巧。那么这就要谈到一个词:言语。其实言语就是我们所说的“说话”,即对语言的运用。打个比方,如果说“语言”是打字机的字盘,那么说出来的话(言语)就是打出来的文章。一盘铅字可以打出彼此毫不相干的种种文章来,而字盘里的铅字却有一定的数目,排列也有一定的规矩。这个比喻可以帮助我们大致理解语言和说话之间的关系。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还是奴隶百姓、瘪三小偷,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垄断。但是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普通老百姓说话时用词造句的习惯和风格与学术泰斗肯定有差异,但都不能偏离统一的语言规则。
下面举几个错误的例子:
①太阳升起在浩荡的平原上。
②我们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制造农业机械化的道路。
③在参观期间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丽事情层出不穷。
④其实对这一点我也以前不十分清楚。
⑤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
⑥我看书的入神时,不时门开了,好几个同学进来。
以上几个句子都让我们感到别扭,比方说,“浩荡”一般见于“浩荡的队伍”、“东风浩荡”等说法,不能说“浩荡的平原”。“平原”只能说“广阔”、“一望无垠”等。“农业机械”可以说制造,而“农业机械化的道路”就不能说“制造”,只能说“开辟”。“事情”不能说“美丽”,只说“生动”。“层出不穷”指不好的事,这里要改成“举不胜举”。这些可以说是用词不当,词的意义之间的配合不合适。从第四句开始,牵涉到次序、虚词等问题。句④的“也”要挪到“以前”的后面,句⑤的“尽管”意味着天已经塌下来,要改成“即使”或者“就是”,形成一种假设关系。句⑥里的“的”(得)必须紧跟动词(“看得”“看书看得”),下半句可改成“不时有同学进来”,因为“不时”和“了”在时态上不能相配。
了解了语言,我们再来看看言语,即“说话”。
实际上,说话就是创造新句子的过程。当然这是在符合一定的语言规则基础上的创新。我们再来看看大家都熟悉的一篇散文《荷塘月色》。在描写荷塘月色时文中有这样几个句子:
①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
②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③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这里的几个动词用得相当精妙。如句中的“浮”字,不仅把月光和轻雾这两样静物写活了,而且还把雾的动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一个“浮”字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雾是上下左右轻柔地流动,具有立体感。如果换成“飘”字,虽然把雾也写活了,但是平面的,直线的动。
下面的“洗”和“笼”字则把叶子和花的纯洁、娇媚、轻盈展现出来了。这篇文章还用了很多的叠词,如: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曲曲折折”表示了荷塘的广度,“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层层”刻画了它的深度。用了这些叠词,不仅给人一种实感,而且具有音乐感,读起来让人觉得轻松愉悦。
此文在语言的运用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
①这时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②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③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
“一丝、一道、一带”,这些量词用在这里恰倒好处,使要描写的事物,表达的情感更丰富,更形象了。
《荷塘月色》之所以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就在于它的内容美,而内容的美又在于语言的美,而语言的美就在于作者对语言的熟练、灵活、自如地运用,对语言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就形成了自己的言语。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言语风格,鲁迅的言语犀利,朱自清的清新,冰心的亲切……李白的诗豪放飘逸,如“欲上青天揽明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居易的诗平实流畅,如“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维的诗清新自然,李贺的诗苦涩冷艳……这些诗人都用了自己的言语来尽显自己的风格。正因为言语带有个人因素,才使得我们的文学园地白花盛放,丰富多采。
如此看来,我们不但要学会语言这一基本的说话工具,还得学会对语言的运用,进行创新。
最后总结一下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中,言语在于对语言的运用,语言是普遍的,言语是个别的;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不受自然、地域的限制,言语则相反;语言具有社会性,言语带有个人因素。举个简单的等式吧。
1 1 1 1 1 1 1 ……=1
等号前面就表示言语,而后面则表示语言,非常明显,不管言语怎样变化,具有怎样的个性,都不能超越语言的规则,它是对语言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