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特征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7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数据,从产权角度向上追溯,具体研究实际控制人所有权、控制权、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金字塔层级四个方面主要特征。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控制权和现金流较高,两者之间还是存在显著差异;在资本市场制度发生股权分置改革的重大变革之后,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并没有呈现下降趋势,与之相反,所有权、控制权比例上升但分离度变化不大。另外,实际控制人构建金字塔控制层级在逐渐增加。
  关键词:实际控制人;控制权;所有权;金字塔层级
  
  一、 引言与文献简要回顾
  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已有大量的文献考察了公司的股权比例和股权性质(孙永祥、黄祖辉,1999;陈小悦、徐晓东,2003)。贝利-米恩斯的“股权分散”及其两权分离的情景不是现代公司所有权结构的主流状态,现代公司权利结构中有相当一部分呈现出大股东乃至实际控制人控制的特征,所有权和控制权集中才是目前全球企业的主导形式(LLSV,2000)。这一范式所导致的实际控制人对中小股东的委托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重点。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研究者发现实际控制人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控制上市公司已逐渐成为普遍现象(杨兴君,2003;韩志丽,2006;程仲鸣,2010)。由于实际控制人是基于股权向上追溯能够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上市公司业务经营、财务或者人事任免的公司、单位或自然人。因此,忽略对实际控制人持股特征认识是不全面的。同时,仅从大股东角度研究上上市公司的决策行为,也难以认清股东行为的真正意图。那么作为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引入的股权制度安排,尤其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对其治理问题产生基础的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持股人所有权、控股权、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度和金字塔层级等持股特征研究具有了重要意义。
  二、 研究设计
  本文使用中国沪深股市2005年~2009年共5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剔除如下公司:(1)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考虑到银行、保险、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属于金融行业,其财务结构及指标与其它类型的上市公司有较大差异,因此,从样本中予以剔除。(2)实际控制人性质不详或不存在的公司。(3)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在5%以下的公司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数据无法获得的公司。为了更好的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持股状况,本文在此部分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数据,将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都纳入统计计量范围。经过上述筛选后,本文最终得到7 246个观测值。数据来源于沪、深证券交易所年报,经手工逐一整理得到。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实际控制人的持股特征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 所有权,即依据持股比例享有的剩余索取权。即实际控制人通过付出的注册资本投资以及投资收益而取得的权利。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既包括直接享有的权益,也包括间接享有的权益。秉承Claessens(2002)、沈艺峰(2007)等的处理方法,其计算原则为:现金流权为每条控制链(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各层控制权的乘积并相加得到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比例。
  2. 控制权,即对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权。控制权包括直接控制权和间接控制权。本文采取La Porta(1999)的计算方法,控制权为直接控制权与间接控制权之和,为每一条控制链中有效的控制权为链条中的最小值。
  图1中,华能国际的控股股东是华能国际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图1所示数据,实际控制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华能国际的所有权为=32.87%(100%*56.98%*42.03% 100%*8.92%);控制权为=50.95%[min(100%,56.98%,42.03%) min(100%,8.92%)。
  3.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用控制权与所有权之商来衡量。Bebchuk et al.(1999)指出,实际控制人主要通过金字塔、交叉持股、双重股份等方式分离所控制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其分离结果是控制权往往大于所有权。因此,分离程度大于等于1,分离系数越大则分离程度越高,图1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系数是1.55(50.95%/32.87%)。
  4. 金字塔层级,是指上市公司到实际控制人之间所经过的公司层级。控制链越长,则上市公司到实际控制人的距离越远。图1中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层级为3。
  三、 统计结果与分析
  1. 总体分析。新兴加转轨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最主要的特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特征也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作为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引入的制度安排,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特征与治理结构在很多方面体现了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明显不同的特征,股权结构既异于英美股权分散模式,也明显异于日德的交叉持股模式,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结构也是如此。从实际控制人的股权情况来看,现金流权平均值为32.25%(见表1,下同),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相对较高。同时,实际控制人控制权的均值38.35%,实现了对上市公司较大程度的控制。控制权比例是所有权比例的1.19倍,偏离差达到6.1%,显著大于投入的现金流权,高于东南亚国家偏离水平4.07%(程仲鸣,2010)。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上市公司的话语权,而且较大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水平使得其有较强的动机通过隧道行为方式谋取私利。金字塔层级的均值为2.26,标准差为0.92,中值为2.01,最大值为9,说明大多数实际控制人是采用金字塔结构间接控制上市公司。在不是全资构建金字塔链条的情况下,导致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这与刘立亚(2010)研究结论基本相同,其对截止2007年末、占我国上市公司总数63.14%的966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得出: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较为普遍。另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值为40.28%,股权制衡度平均值19.72。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而言,一股独大仍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形式,而且第一大股持股平均是第二大股东的19.72倍,明显缺乏股东制衡。
  2. 控制权、现金流权发展趋势。从图2中可以看出,始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通过大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的股改对价支付,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所有权比例有所下将,从2005年平均34.61%下降到2006年的31.24%(见图2左轴),自2007年开始,随着新老划断后新股发行的启动,实际控制人的所有权比例有所上升,从2007年的31.07%上升到2009年32.82%。同样,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也经历的类似发展路径(见图2右轴),从2005年的平均41.07%,下降2006年37.40%,然后上升到2009年的38.60%。
  2005年到2009年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金字塔层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2.42上升到2009年的2.49(见图3右轴),但分离度总体呈现平稳发展,变化不大,从2006年的1.19上升到2006年、2007年的1.20后又回落到2009年的1.18((见图3左轴)。
  四、 结论与启示
  通过追索股权分置改革后的2005年~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特征后研究发现:(1)尽管股权分置改革通过对价支付使得大股东降低了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但“一股独大”仍是为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形式。这说明我国宏观环境的改变对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较为不大,即使在资本市场制度发生较大变革之后。在外部法制和监管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集中的股权结构弱化了中小股东的权力,“理性”的中小股东“搭便车”致使表层之间的股东互动机制缺失,导致“事实上”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使得实际控制人控制下的上市公司行为的经济后果内部化降低。这要求监管部门推进股权结构改革,逐渐建立适度的股权制衡制度。(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与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存在差异,差异的实现手段在于实际控制人通过金字塔结构对上市公司实现控制。这种控制,使得实际控制人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产生分离,分离程度越大,对上市公司决策成本的经济后果内部化越小,进一步降低了上市公司经济后果的内部化。这要求监管部门加强对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大的上市公司行为监管。(3)目前,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度变化不大,但实际控制人控制上市公司金字塔层级在逐渐增加,这加大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增加了监管成本。这要求监管部门要积极推进实际控制人整体上市以利于监管。
  参考文献:
  1. 程仲鸣.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持股特征研究.财政研究,2010,(3).
  2. 陈晓,王琨,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经济研究,2005,(4).
  3. 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经济研究,2001,(11).
  4. 陈晓,江东.股权多元化、公司业绩与行业竞争性.经济研究,2000,(8).
  5. 沈艺峰,陈舒予,黄娟娟.投资者法律保护、所有权结构与困境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更.中国工业经济,2007,(8).
  6. La Porta,R., Lopez-de-Silanes,F.,Shleifer,A.,Vishny,R.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0,(58).
  作者简介:胡道勇,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1-07-08。
其他文献
摘要:科技创新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文章从政府和企业R
摘要:新疆农村金融供求之间的矛盾,引起农村金融供给减少和农村金融需求增长的趋势,这严重影响了新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的缩减,支农服务的降低,激化农村供求矛盾。要解决农村供求矛盾,应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实现新疆稳定是跨越式经济发展的保证。文章通过分析农村供给现状,指出不同层次农村金融供求矛盾,提出了解决农村金融供求矛盾的对策及建议。关键词:新疆农村;金融供给;金融需求新疆农村经
摘要: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及国家服务机构的非营利性并不能将二者的管理实质分离,相反,科学及社会进步进一步促使二者管理模式的通用性增强,以平衡计分卡为代表的先进管理工具在企业及国家服务机构的双方面成功,不仅是管理实践的一大进步,也是中国国家服务机构应该借鉴的。关键词:企业管理;国家服务机构;平衡计分卡;成功运用一、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资源领域的应用美国讲师团TFA(Teach for American)是
摘要:文章通过对会展主办方、承办方、设计搭建、场馆、物流、代理等不同类型会展企业的调查分析,了解企业对会展专业人才在专业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据此区分会展专业人才需求的技能层面、岗位层面、实务层面三个取向对于会展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以及趋势,如细分类别才能需求、学历水平需求、实践经验需求、细分领域专才需求等。以上调查结果可为高校修订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等提供依据。关键词:会展行业;人
摘要:文章基于上海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上海金融发展与制造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上海制造业产值结构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而与制造业就业结构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上海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生产要素成本和商务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下,不应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多少,可以通过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通过进一步扩大金融体系的
摘要: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网上银行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网上银行服务质量、感知可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和银行品牌5个因素对网上银行的使用意图的影响程度及大学生使用网上银行的动因及不使用的原因,为银行改进网上银行服务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网上银行;使用意向;大学生;回归分析一、 文献综述从已有的文献看,前人已对大学生群体做了一定的研究。邵兵家等(2008)把网上银行个人客户分为四个群体,结合网上
摘要:文章通过总结G证券公司长达八年的绩效管理变革的经验,详解平衡计分卡(BSC)的导入与灵活应用要点,以期作为在中国证券市场环境下经营的证券公司绩效管理变革的借鉴。关键词:平衡计分卡(BSC);绩效管理变革;证券公司平衡计分卡(BSC)自1992年诞生,是由美国卡普兰和诺顿两人通过对12家在绩效评价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后提出的。该理论最初是作为比传统考核指标更全面的业绩评价指
摘要:作为消费领域的一个分支,社会责任消费行为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研究视角,试图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形成机制做一解释,认为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消费态度、社会认同、消费者感知努力程度是形成社会责任消费意向的前置因素,消费者所拥有的社会责任消费的信息和知识影响社会责任消费意向向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转换。关键词:社会责任消费;道德意识;社会认同;感知个人努力一、 引言在我国,2011
摘要:当前上市公司业绩与管理者薪酬之间相关系数偏低,敏感性不强,说明企业的薪酬激励政策并没有给管理层以足够的激励,因此可能存在影响这种关系的第三方因素。文章以2003年~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引入第三方因素对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高管总薪酬、平均薪酬还是高管持股比例均与上市公司会计业绩显著正相关,而这种正向的薪酬—业绩关系,会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成长性的提
摘要:文章从现代信托制度起源谈起,比较了信托融资的概念与模式,信托融资、债权融资及权益融资,并得出结论,给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现代信托制度;起源;信托融资;概念;模式;债权融资;权益融资一、 前言近年来,我国信托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年均增加70%左右,到2011年第二季度已达人民币36万亿元。另外,中国的信托密度和深度与国外相比还差距较大 ,随着人们对信托理财市场的要求及信托制度和相关法规的完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