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语文基础教育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达到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目的,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采取了如下教学策略:一是创新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二是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三是丰富识字情境,拓宽识字途径。
【关键词】识字 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更是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年级)对识字量的要求是1600-1800个,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3500个)的50%还要多。大量的识字任务是低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由“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发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采取了如下教学策略:
一、创新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联系汉字的特点,创新识字方法进行趣味教学。1、形象识字:例如学习“目”字,可让学生摸摸眼睛,“口”表示眼睛,“二”是两个眼眶,所以有两横。再如“雨”字,“一”表示天,再看“冂”多像房子,天上下雨,小雨点在房檐上“吧嗒吧嗒”往下滴,教师适时点字中的四个点。开始的时候,可能是老师来讲,时间一长,学生在想好办法识字时也会自己去发现字的特点,自己联系实际生活开动脑筋去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又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编顺口溜,帮助记忆生字:如教学“田”字,可教给学生编成“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这就是田地的田字。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也编出了许多顺口溜,如“大口里面装小口”是“回”字;“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又如“朝”字,“上十对下十,日头对月亮”;“真”字,“一横长,一竖小,放个具字真正好,真字里面是三横,少了一笔也不行”等等。这样学生学起来觉得很有趣,兴致高,既能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3、借助字谜,乐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时我先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如教“王”字时,我告诉学生:“王”就是“一加(+)一”。怎么写呢?孩子们动手动脑,拼拼凑凑,就已经掌握了。
4、给生字配画,配动作,让生字充满活力: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和“思维动画”。运用想象,让字在学生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时候,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也能使他们记住字形。如教“看”时,我请一个孩子表演孙悟空看的动作,让他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的。又如教“飞”时,我请一个孩子上台表演“飞”的动作,然后让孩子们观察后得出结论:第一笔像鸟的头、身体、尾巴,而两点就像小鸟的翅膀。这样既具体又形象,孩子们记得更牢了。
此外,我还设立了“编字谜有奖”作业,激励学生观察字形,展示联想,自己编字谜。这样的作业避免了学生单调、枯燥的重复抄写,有趣味性,有创造性。如“头戴一顶帽,忠实又可靠——实”、“山上山——出”等。
二、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象形法:低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已从生活中对事物形成了感知。抓住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联系已认知的事物来识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学“龟”这个字,可引导学生想象并说出龟的头、身子、尾巴;再如教学“跑”字,教师可问:我们用什么来跑步?从而教给学生认识足字旁。由这个字发散到跳、蹦等,渗透形象字。这种教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久而久之,形成识字能力。
2、点睛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学生易漏的小横、小竖、一点、一撇。例如“鸟”这个字,在写点时,教师用彩笔标出,同时用语言帮助学生记忆“这一点就是鸟的眼睛。没有这一点,就如同鸟失去了眼睛,无法看见,无法飞翔。”这样使学生先入为主,形象感知。
3、比较法: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单纯地认识本课中的字,而要把相同或相近的生字同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例如:学习“子”可与“了”比较。学习“清”可与“请”比较,在比较中掌握形和义,为正确运用做好准备。
4、分类法:一年级的新教材中,出现的生字较多,教学时,教师可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将偏旁相同的归为一类集中学,或按结构来归类学,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同时渗透归类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三、丰富识字情境,拓宽识字途径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识用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努力拓宽识字途径。
1、利用传播语言的各种媒体,通过布置、检查、展示、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乐于识字。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如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引导识字,碰到学生时把其拉到身边常问问,这儿写的是什么?很快,学生连“静我校园,不喧哗追赶”等复杂的字都认识了。
(2)识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开学初我给每个学生印发全班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在家辅导、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我还为每个学生做了两张精制彩色姓名卡,一张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一张供检查用,如让学生分发姓名卡,检查谁识字最多最快。这样,同学的姓名很快就认识了。
(3)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如门、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我都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还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
(4)创设识字的环境,给学生展示、交流的空间。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每周让家长帮助学生把认的字记录下来,然后在班上交流。还在班上专门设了一块泡沫塑料展示板,以“今天我又认识了……”为题,让学生把搜集的包装盒、包装袋上的字展示出来交流、互相学习。如“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雪饼”等。
2、利用社会大课堂,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
(1)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宣传匾等识字。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这广告牌的内容、那个店叫什么名字?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
(2)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识字。当老师把学生带到附近的超市时,学生惊讶万分,因他们没想到学习、识字还可以在教室外!在超市里,教师对着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高兴地告诉老师。我们还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处从学生体验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灵活学习汉字,在汉字学习中敢于质疑,敢于异想天开,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而求异的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那么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的整体素质也将得以提高。
【关键词】识字 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更是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年级)对识字量的要求是1600-1800个,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3500个)的50%还要多。大量的识字任务是低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由“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发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采取了如下教学策略:
一、创新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联系汉字的特点,创新识字方法进行趣味教学。1、形象识字:例如学习“目”字,可让学生摸摸眼睛,“口”表示眼睛,“二”是两个眼眶,所以有两横。再如“雨”字,“一”表示天,再看“冂”多像房子,天上下雨,小雨点在房檐上“吧嗒吧嗒”往下滴,教师适时点字中的四个点。开始的时候,可能是老师来讲,时间一长,学生在想好办法识字时也会自己去发现字的特点,自己联系实际生活开动脑筋去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又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编顺口溜,帮助记忆生字:如教学“田”字,可教给学生编成“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这就是田地的田字。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也编出了许多顺口溜,如“大口里面装小口”是“回”字;“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又如“朝”字,“上十对下十,日头对月亮”;“真”字,“一横长,一竖小,放个具字真正好,真字里面是三横,少了一笔也不行”等等。这样学生学起来觉得很有趣,兴致高,既能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3、借助字谜,乐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时我先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如教“王”字时,我告诉学生:“王”就是“一加(+)一”。怎么写呢?孩子们动手动脑,拼拼凑凑,就已经掌握了。
4、给生字配画,配动作,让生字充满活力: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和“思维动画”。运用想象,让字在学生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时候,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也能使他们记住字形。如教“看”时,我请一个孩子表演孙悟空看的动作,让他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的。又如教“飞”时,我请一个孩子上台表演“飞”的动作,然后让孩子们观察后得出结论:第一笔像鸟的头、身体、尾巴,而两点就像小鸟的翅膀。这样既具体又形象,孩子们记得更牢了。
此外,我还设立了“编字谜有奖”作业,激励学生观察字形,展示联想,自己编字谜。这样的作业避免了学生单调、枯燥的重复抄写,有趣味性,有创造性。如“头戴一顶帽,忠实又可靠——实”、“山上山——出”等。
二、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象形法:低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已从生活中对事物形成了感知。抓住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联系已认知的事物来识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学“龟”这个字,可引导学生想象并说出龟的头、身子、尾巴;再如教学“跑”字,教师可问:我们用什么来跑步?从而教给学生认识足字旁。由这个字发散到跳、蹦等,渗透形象字。这种教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久而久之,形成识字能力。
2、点睛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学生易漏的小横、小竖、一点、一撇。例如“鸟”这个字,在写点时,教师用彩笔标出,同时用语言帮助学生记忆“这一点就是鸟的眼睛。没有这一点,就如同鸟失去了眼睛,无法看见,无法飞翔。”这样使学生先入为主,形象感知。
3、比较法: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单纯地认识本课中的字,而要把相同或相近的生字同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例如:学习“子”可与“了”比较。学习“清”可与“请”比较,在比较中掌握形和义,为正确运用做好准备。
4、分类法:一年级的新教材中,出现的生字较多,教学时,教师可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将偏旁相同的归为一类集中学,或按结构来归类学,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同时渗透归类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三、丰富识字情境,拓宽识字途径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识用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努力拓宽识字途径。
1、利用传播语言的各种媒体,通过布置、检查、展示、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乐于识字。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如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引导识字,碰到学生时把其拉到身边常问问,这儿写的是什么?很快,学生连“静我校园,不喧哗追赶”等复杂的字都认识了。
(2)识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开学初我给每个学生印发全班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在家辅导、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我还为每个学生做了两张精制彩色姓名卡,一张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一张供检查用,如让学生分发姓名卡,检查谁识字最多最快。这样,同学的姓名很快就认识了。
(3)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如门、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我都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还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
(4)创设识字的环境,给学生展示、交流的空间。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每周让家长帮助学生把认的字记录下来,然后在班上交流。还在班上专门设了一块泡沫塑料展示板,以“今天我又认识了……”为题,让学生把搜集的包装盒、包装袋上的字展示出来交流、互相学习。如“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雪饼”等。
2、利用社会大课堂,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
(1)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宣传匾等识字。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这广告牌的内容、那个店叫什么名字?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
(2)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识字。当老师把学生带到附近的超市时,学生惊讶万分,因他们没想到学习、识字还可以在教室外!在超市里,教师对着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高兴地告诉老师。我们还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处从学生体验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灵活学习汉字,在汉字学习中敢于质疑,敢于异想天开,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而求异的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那么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的整体素质也将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