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手术室;通道畅通;防范对策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74-02 中图分类号:R 19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70
所谓急诊绿色通道是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1]。手术室是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为急危重症病人及“五无”(无姓名、无单位、无住址、无家属、无经费)人员争取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病人的生命,我院手术室特设手术绿色通道。自2005年1月至今通过绿色通道手术成功救治的病人共67例,其中有5例病人在行绿色通道时由于各种原因不够通畅,现将影响手术绿色通道通畅的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影响手术绿色通道通畅的原因
1.主观因素
(1)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①白天中控室护士没有及时接听电话。②夜班护士没有将值班电话随身携带,导致电话长时间没有人接听。③在班人员接到急诊绿色通道手术通知时没有及时做好术前准备,没有立即到手术室门口接病人。④听班工作人员在接科室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电话时,没有及时赶到科室,从而延误了病人的最佳抢救时机。
(2)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对病人病情估计不足 术前准备不充分;对各种抢救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及用途不熟练;对各种抢救仪器如除颤仪、血液回收机等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模糊不清。
2.客观因素
(1)手术室电话因素 手术室值班电话为小灵通,在手术间内的某个区域有信号盲区,影响通话质量,耽误了病人的最佳抢救时间。
(2)手术室远离急诊抢救室,且没有病人专用电梯,尤其是急诊绿色通道病人专用电梯,且没有“病人优先”标识,造成病人在运送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过长,耽误了病人的最佳抢救时间。
(3)手术室抢救仪器设备配备不全 如手术室没有配备床边B超机、血液回收机、C臂机、小儿除颤仪等抢救仪器,影响病人的抢救时机。
3.管理因
(1)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各种疾病手术抢救不规范 手术室没有建立各种急诊手术尤其是急危重症手术的抢救常规及应急预案。造成在抢救急危重症手术病人过程中无章可循,耽误了病人的抢救时机。
(2)科室间沟通协调不到位①急诊室与手术室之间协调不到位:急诊室工作人员在电话通知手术室时,没有向手术室工作人员交待清楚病人的年龄、病情、术前准备情况、预计到达手术室的时间、术前诊断等;手术室有手术时,急诊工作人员在没有得到手术室工作人员同意就直接将病人送到手术室,造成手术室工作的忙乱。②各个外科之间、急诊室沟通协调不到位:对于多发伤病人没有实行首诊医生及首诊科室负责制,因为担心病人没有人“买单”而互相推诿,从而延误了病人的抢救时机。
(3)手术室护士配备不足,护理人员梯队不合理 在手术排班过程中没有实行“一老带新”。白天没有预留手术间和手术护士负责急诊手术,遇到急危重症手术往往因此延误了抢救时机。
保持手术绿色通道通畅的对策
1.加强对相关人员培训
(1)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急救意识 急救意识是急诊科护士最主要的意识,急救服务意识是评价急救护理质量的首要内容[2]。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尤其是急救服务意识,采用多种形式的医德医风教育,如聘请外院专家讲学,流动播放医德医风宣传篇等,使医务人员在思想上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让每一项护理工作,尤其是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护士,应更加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尽可能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2)加强对相关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急救技能实行全员培训,首先选派优秀的护理骨干外出学习,如参加全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及全国ICU专科护士培训。外出学习人员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科室的其他人员。同时,科室要采用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如晨会提问,科室小讲课,护理查房,护理知识及技能比赛;急救技能考核如徒手心肺复苏,除颤仪的使用;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用法、剂量、用途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尤其是急救技术水平。模拟急救是培养护生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的重要途径[3]。对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及应急能力采用模拟急救教学。
2.改善硬件设备,优化资源
(1)修建新的外科大楼,在病房楼层设计时急诊室和手术室在同一栋楼,并配有病人专用电梯。
(2)手术室配备床边B超机、血液回收机、C臂机、小儿除颤仪等抢救仪器。手术室的急救仪器设备、药品专人管理,做好“四定”,完好率100%,任何个人不得挪用或外借。
(3)手术室增配手机为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电话,将电话号码写在急诊室的办公室黑板上,任何人不得无故拨打绿色通道电话。
3.加强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设立抢救绿色通道①医院建立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小组由院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并特为急危重症病人设立“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平时不定时演练检查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通畅情况。②建立绿色通道流程,实行首诊负责制,开辟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科接病人→医生确诊需绿色通道进行手术→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做好血常规及配血→相关科室开通专用绿色通道检查→快速护送至手术室→通知其他科室做好抢救准备。③手术室成立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小组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实行“限时”服务,白天预留手术间和手术护士负责急诊手术,接到急诊绿色通道电话时立即通知麻醉医生→安排相应的手术间→一人到门口迎接病人→一人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医生做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生命体征的監测,并做好抢救记录→洗手护士配合手术。科室所有工作人员由主任、护士长调配,相互配合,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进行抢救。
(2)各个科室之间加强沟通 ①由医务部负责协调沟通各个手术科室,对于多发伤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为急危重症病人及“五无”(无姓名、无单位、无住址、无家属、无经费)人员实行先救治后交费,实在没有人“买单”的病人的费用由医院负责,解除医生的后顾之忧,为病人的抢救赢得了时机。②急诊工作人员在电话通知手术室时必须说明清楚病人的病情、术前准备情况、预计到达手术室的时间及手术方式。在手术室有手术的情况下必须得到手术室工作人员答复时,才能将病人送到手术室。
(3)优化手术室护士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在手术排班过程中实行“一老带新”。白天预留手术间和手术护士负责急诊手术,为急危重症病人抢救争取时间。手术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除安排两名护士值班外,另外安排四名听班人员,听班人员在接到科室电话时20分钟内赶到现场。
运行绿色通道为病人生命赢得了时间,确保科室合作顺利与医疗安全[4]。在运行的过程中针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加以讨论,充分协调,不断完善与规范运作流程,使之更安全,更通畅,真正成为“绿色生命线”。
参考文献
[1]杨兴易,林兆奋,赵 良,等.关于加强二三级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建设的指导意见[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33.
[2]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40-343.
[3]苏伶娥,李锦忠,黄晓专,等.模拟急救在护理本科急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右江医学,2009,37(6):742-743.
[4]陈丽璇,黄净娜.急诊绿色通道手术对创伤休克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6C):1665-1666.
(收稿日期:2010-09-14 修回日期:2010-11-08)
(编辑:梁明佩)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74-02 中图分类号:R 19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70
所谓急诊绿色通道是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1]。手术室是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为急危重症病人及“五无”(无姓名、无单位、无住址、无家属、无经费)人员争取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病人的生命,我院手术室特设手术绿色通道。自2005年1月至今通过绿色通道手术成功救治的病人共67例,其中有5例病人在行绿色通道时由于各种原因不够通畅,现将影响手术绿色通道通畅的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影响手术绿色通道通畅的原因
1.主观因素
(1)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①白天中控室护士没有及时接听电话。②夜班护士没有将值班电话随身携带,导致电话长时间没有人接听。③在班人员接到急诊绿色通道手术通知时没有及时做好术前准备,没有立即到手术室门口接病人。④听班工作人员在接科室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电话时,没有及时赶到科室,从而延误了病人的最佳抢救时机。
(2)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对病人病情估计不足 术前准备不充分;对各种抢救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及用途不熟练;对各种抢救仪器如除颤仪、血液回收机等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模糊不清。
2.客观因素
(1)手术室电话因素 手术室值班电话为小灵通,在手术间内的某个区域有信号盲区,影响通话质量,耽误了病人的最佳抢救时间。
(2)手术室远离急诊抢救室,且没有病人专用电梯,尤其是急诊绿色通道病人专用电梯,且没有“病人优先”标识,造成病人在运送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过长,耽误了病人的最佳抢救时间。
(3)手术室抢救仪器设备配备不全 如手术室没有配备床边B超机、血液回收机、C臂机、小儿除颤仪等抢救仪器,影响病人的抢救时机。
3.管理因
(1)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各种疾病手术抢救不规范 手术室没有建立各种急诊手术尤其是急危重症手术的抢救常规及应急预案。造成在抢救急危重症手术病人过程中无章可循,耽误了病人的抢救时机。
(2)科室间沟通协调不到位①急诊室与手术室之间协调不到位:急诊室工作人员在电话通知手术室时,没有向手术室工作人员交待清楚病人的年龄、病情、术前准备情况、预计到达手术室的时间、术前诊断等;手术室有手术时,急诊工作人员在没有得到手术室工作人员同意就直接将病人送到手术室,造成手术室工作的忙乱。②各个外科之间、急诊室沟通协调不到位:对于多发伤病人没有实行首诊医生及首诊科室负责制,因为担心病人没有人“买单”而互相推诿,从而延误了病人的抢救时机。
(3)手术室护士配备不足,护理人员梯队不合理 在手术排班过程中没有实行“一老带新”。白天没有预留手术间和手术护士负责急诊手术,遇到急危重症手术往往因此延误了抢救时机。
保持手术绿色通道通畅的对策
1.加强对相关人员培训
(1)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急救意识 急救意识是急诊科护士最主要的意识,急救服务意识是评价急救护理质量的首要内容[2]。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尤其是急救服务意识,采用多种形式的医德医风教育,如聘请外院专家讲学,流动播放医德医风宣传篇等,使医务人员在思想上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让每一项护理工作,尤其是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护士,应更加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尽可能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2)加强对相关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急救技能实行全员培训,首先选派优秀的护理骨干外出学习,如参加全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及全国ICU专科护士培训。外出学习人员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科室的其他人员。同时,科室要采用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如晨会提问,科室小讲课,护理查房,护理知识及技能比赛;急救技能考核如徒手心肺复苏,除颤仪的使用;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用法、剂量、用途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尤其是急救技术水平。模拟急救是培养护生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的重要途径[3]。对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及应急能力采用模拟急救教学。
2.改善硬件设备,优化资源
(1)修建新的外科大楼,在病房楼层设计时急诊室和手术室在同一栋楼,并配有病人专用电梯。
(2)手术室配备床边B超机、血液回收机、C臂机、小儿除颤仪等抢救仪器。手术室的急救仪器设备、药品专人管理,做好“四定”,完好率100%,任何个人不得挪用或外借。
(3)手术室增配手机为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电话,将电话号码写在急诊室的办公室黑板上,任何人不得无故拨打绿色通道电话。
3.加强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设立抢救绿色通道①医院建立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小组由院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并特为急危重症病人设立“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平时不定时演练检查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通畅情况。②建立绿色通道流程,实行首诊负责制,开辟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科接病人→医生确诊需绿色通道进行手术→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做好血常规及配血→相关科室开通专用绿色通道检查→快速护送至手术室→通知其他科室做好抢救准备。③手术室成立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小组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实行“限时”服务,白天预留手术间和手术护士负责急诊手术,接到急诊绿色通道电话时立即通知麻醉医生→安排相应的手术间→一人到门口迎接病人→一人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医生做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生命体征的監测,并做好抢救记录→洗手护士配合手术。科室所有工作人员由主任、护士长调配,相互配合,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进行抢救。
(2)各个科室之间加强沟通 ①由医务部负责协调沟通各个手术科室,对于多发伤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为急危重症病人及“五无”(无姓名、无单位、无住址、无家属、无经费)人员实行先救治后交费,实在没有人“买单”的病人的费用由医院负责,解除医生的后顾之忧,为病人的抢救赢得了时机。②急诊工作人员在电话通知手术室时必须说明清楚病人的病情、术前准备情况、预计到达手术室的时间及手术方式。在手术室有手术的情况下必须得到手术室工作人员答复时,才能将病人送到手术室。
(3)优化手术室护士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在手术排班过程中实行“一老带新”。白天预留手术间和手术护士负责急诊手术,为急危重症病人抢救争取时间。手术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除安排两名护士值班外,另外安排四名听班人员,听班人员在接到科室电话时20分钟内赶到现场。
运行绿色通道为病人生命赢得了时间,确保科室合作顺利与医疗安全[4]。在运行的过程中针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加以讨论,充分协调,不断完善与规范运作流程,使之更安全,更通畅,真正成为“绿色生命线”。
参考文献
[1]杨兴易,林兆奋,赵 良,等.关于加强二三级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建设的指导意见[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33.
[2]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40-343.
[3]苏伶娥,李锦忠,黄晓专,等.模拟急救在护理本科急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右江医学,2009,37(6):742-743.
[4]陈丽璇,黄净娜.急诊绿色通道手术对创伤休克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6C):1665-1666.
(收稿日期:2010-09-14 修回日期:2010-11-08)
(编辑: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