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经阴道超声对宫腔粘连诊断的临床意义

来源 :饮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经阴道超声对宫腔粘连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行阴道超声检查,对阴道超声临床诊断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100例超声诊断为宫腔粘连的患者中有28例宫腔轻度粘连,32例患者为宫腔中度粘连,18例患者为宫腔重度粘连,16例患者为单纯的宫颈管粘连,6例患者为漏诊,漏诊患者均为宫腔轻度粘连,诊断符合率为94.00%,误诊率为6.00%。讨论:对官腔粘连患者采用阴道超声诊断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清晰显示出宫腔内结构,准确率高,方便无创,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阴道超声;宫腔粘连;诊断;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0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71—02
  宫腔粘连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指的是因为各类原因而导致的子宫内膜受损而引发的子宫肌壁的相互粘连情况,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闭经、月经量减少、不孕、反复性流产、早产和周期性腹痛等。随着人工流产人数的增多,子宫粘连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以往在临床上主要根据体征、症状、子宫输卵管造影和宫腔镜检查来进行诊断,但症状不显著极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同时这两类方法都为微创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因此本文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行阴道超声检查,有显著的诊断效果,准确率高,方便无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行阴道超声检查。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29.25±3.25)岁。所有患者均有人工流产或者药物流产后清宫的病史。所有患者中闭经的26例、月经量减少31例、不孕12例、反复性流产8例、早产的11例、周期性腹痛12例。
  1.2方法
  100例患者均采用阴道超声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探头频率为3.8~7.5MHz。检查时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先进行常规的腹部扫查,大概了解患者的盆腔脏器等情况,主要对患者子宫及双附件进行检查。检查前嘱咐患者排空膀胱后再开始阴道超声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经阴道超声检查。所有患者至少一次于分泌期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纵切面及横切面清晰显示宫颈管及宫腔内结构,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回声强度、厚度及内膜与子宫肌层的关系,观察宫腔内有无积液,实时观察并记录宫腔部分粘连的范围(包括宫腔上段或下段,不超过宫腔长径的1/2)及整个子宫内膜的厚度。同时对患者宫颈管上段的厚度及宫颈内口情况进行详密的观察。超声疑宫腔粘连者需要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严重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后嘱咐患者定期进行阴道超声的复查。
  1.3诊断标准
  宫腔镜检查粘连程度分类,重度:累及官腔>3/4,子宫壁粘连或粘连带肥厚,官腔上端和输卵管开口封闭;中度:累及官腔1/4—3/4,仅粘连带形成,无子宫壁粘连,宫腔上端和输卵管开口部分封闭;轻度:累及官腔<1/4.粘连带菲薄或纤细,宫腔上端和输卵管开口粘连很轻或可见。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对100例宫腔粘连患者进行阴道超声诊断后,有28例(28.00%)患者诊断为宫腔轻度粘连,32例(32.00%)患者为宫腔中度粘连,18例(18.00%)患者为宫腔重度粘连,16例(16.00%)患者为单纯的宫颈管粘连,6例(6.00%)患者为漏诊,漏诊患者均为宫腔轻度粘连,诊断符合率为94.00%,误诊率为6.00%,重度粘连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
  3讨论
  宫腔粘连是指宫腔手术操作中因为放射、感染而造成的子宫内膜底层被破坏,从而引发的子宫腔部分或全部的粘连情况。而造成了闭经、月经量减少、不孕、反复性流产、早产和周期性腹痛等情况。宫腔镜也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准确的检查手段,但是操作复杂,所以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治疗费用高。而随着阴道超声检查的引入,既能高效的检查出是否存在宫腔粘连,能确定粘连的部位和范围、程度。而且简便易行、安全经济,成为了临床上首选检查宫腔粘连的方法。
  阴道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在宫腔粘连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诊断符合率为94.00%,误诊率为6.00%,重度粘连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中有6例出现了漏诊的情况,原因是超声检查是没有充分显示宫角部而导致的。因此对于横切面子宫内膜的观察时,应该注意横切面的子宫内膜线与声束方向垂直,轴向分辨率较高,相对于纵切面来说更容易观察到宫腔线的连续性中断及两侧宫角处内膜的对称性,这样则不易出现漏诊膜状及纤细的纤维条索粘连情况。采用阴道超声检查可以随时为患者提供检测治疗后的情况,让医生能够准确把握治疗的方法。
  综上所述,对宫腔粘连患者采用阴道超声诊断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清晰显示出宫腔内结构,准确率高,方便无创,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摘要】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积液易反复发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两种有效的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对比,得出更优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是:随机,分组,对照,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结论是:运用含有氢氯噻嗪的治疗方案明显优于不含氢氯噻嗪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退行性膝关节炎;积液;氢氯噻嗪;治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至2011年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病例入选标准,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次,q d,观察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10ml/次,qd,两组均观察14d,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66—01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术中出血较正常阴道分娩出血量增多,并且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阴道分娩,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直接原因是宫缩乏力及切口出血,因此,加强宫缩使胎盘尽可能快的与子宫发生剥离,对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对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剖宫产术中出血也是剖宫产最常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的骨不连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1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手术,严格按照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55例,对患者骨不连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研究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原位二次骨折发生率、骨缺失比例以及术后过早负重率明显优越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
【摘要】头孢克肟是第一个口服有效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从分子学角度阐述了头孢克肟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强力抗菌活性的作用机制,尽管头孢克肟对革兰氏阴性菌外膜的渗透性不如头孢氨苄和头孢克洛,但由于头孢克肟对包括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在内的β-内酰胺酶极端稳定,使其比头孢菌素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头孢克肟对大肠埃希氏菌中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主要结合位点青霉素结合蛋白3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杀菌位点青霉素结合蛋白1
【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操作方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方法:观察总结桡动脉穿刺采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危重患儿中应用。结果:穿刺成功率达93%,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危重患儿中应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效果明显。  【关键词】挠动脉;血气  【中图分类号】R322.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72—01  1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