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经阴道超声对宫腔粘连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行阴道超声检查,对阴道超声临床诊断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100例超声诊断为宫腔粘连的患者中有28例宫腔轻度粘连,32例患者为宫腔中度粘连,18例患者为宫腔重度粘连,16例患者为单纯的宫颈管粘连,6例患者为漏诊,漏诊患者均为宫腔轻度粘连,诊断符合率为94.00%,误诊率为6.00%。讨论:对官腔粘连患者采用阴道超声诊断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清晰显示出宫腔内结构,准确率高,方便无创,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阴道超声;宫腔粘连;诊断;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0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71—02
宫腔粘连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指的是因为各类原因而导致的子宫内膜受损而引发的子宫肌壁的相互粘连情况,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闭经、月经量减少、不孕、反复性流产、早产和周期性腹痛等。随着人工流产人数的增多,子宫粘连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以往在临床上主要根据体征、症状、子宫输卵管造影和宫腔镜检查来进行诊断,但症状不显著极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同时这两类方法都为微创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因此本文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行阴道超声检查,有显著的诊断效果,准确率高,方便无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行阴道超声检查。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29.25±3.25)岁。所有患者均有人工流产或者药物流产后清宫的病史。所有患者中闭经的26例、月经量减少31例、不孕12例、反复性流产8例、早产的11例、周期性腹痛12例。
1.2方法
100例患者均采用阴道超声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探头频率为3.8~7.5MHz。检查时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先进行常规的腹部扫查,大概了解患者的盆腔脏器等情况,主要对患者子宫及双附件进行检查。检查前嘱咐患者排空膀胱后再开始阴道超声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经阴道超声检查。所有患者至少一次于分泌期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纵切面及横切面清晰显示宫颈管及宫腔内结构,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回声强度、厚度及内膜与子宫肌层的关系,观察宫腔内有无积液,实时观察并记录宫腔部分粘连的范围(包括宫腔上段或下段,不超过宫腔长径的1/2)及整个子宫内膜的厚度。同时对患者宫颈管上段的厚度及宫颈内口情况进行详密的观察。超声疑宫腔粘连者需要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严重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后嘱咐患者定期进行阴道超声的复查。
1.3诊断标准
宫腔镜检查粘连程度分类,重度:累及官腔>3/4,子宫壁粘连或粘连带肥厚,官腔上端和输卵管开口封闭;中度:累及官腔1/4—3/4,仅粘连带形成,无子宫壁粘连,宫腔上端和输卵管开口部分封闭;轻度:累及官腔<1/4.粘连带菲薄或纤细,宫腔上端和输卵管开口粘连很轻或可见。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对100例宫腔粘连患者进行阴道超声诊断后,有28例(28.00%)患者诊断为宫腔轻度粘连,32例(32.00%)患者为宫腔中度粘连,18例(18.00%)患者为宫腔重度粘连,16例(16.00%)患者为单纯的宫颈管粘连,6例(6.00%)患者为漏诊,漏诊患者均为宫腔轻度粘连,诊断符合率为94.00%,误诊率为6.00%,重度粘连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
3讨论
宫腔粘连是指宫腔手术操作中因为放射、感染而造成的子宫内膜底层被破坏,从而引发的子宫腔部分或全部的粘连情况。而造成了闭经、月经量减少、不孕、反复性流产、早产和周期性腹痛等情况。宫腔镜也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准确的检查手段,但是操作复杂,所以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治疗费用高。而随着阴道超声检查的引入,既能高效的检查出是否存在宫腔粘连,能确定粘连的部位和范围、程度。而且简便易行、安全经济,成为了临床上首选检查宫腔粘连的方法。
阴道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在宫腔粘连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诊断符合率为94.00%,误诊率为6.00%,重度粘连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中有6例出现了漏诊的情况,原因是超声检查是没有充分显示宫角部而导致的。因此对于横切面子宫内膜的观察时,应该注意横切面的子宫内膜线与声束方向垂直,轴向分辨率较高,相对于纵切面来说更容易观察到宫腔线的连续性中断及两侧宫角处内膜的对称性,这样则不易出现漏诊膜状及纤细的纤维条索粘连情况。采用阴道超声检查可以随时为患者提供检测治疗后的情况,让医生能够准确把握治疗的方法。
综上所述,对宫腔粘连患者采用阴道超声诊断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清晰显示出宫腔内结构,准确率高,方便无创,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阴道超声;宫腔粘连;诊断;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0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71—02
宫腔粘连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指的是因为各类原因而导致的子宫内膜受损而引发的子宫肌壁的相互粘连情况,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闭经、月经量减少、不孕、反复性流产、早产和周期性腹痛等。随着人工流产人数的增多,子宫粘连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以往在临床上主要根据体征、症状、子宫输卵管造影和宫腔镜检查来进行诊断,但症状不显著极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同时这两类方法都为微创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因此本文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行阴道超声检查,有显著的诊断效果,准确率高,方便无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行阴道超声检查。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29.25±3.25)岁。所有患者均有人工流产或者药物流产后清宫的病史。所有患者中闭经的26例、月经量减少31例、不孕12例、反复性流产8例、早产的11例、周期性腹痛12例。
1.2方法
100例患者均采用阴道超声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探头频率为3.8~7.5MHz。检查时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先进行常规的腹部扫查,大概了解患者的盆腔脏器等情况,主要对患者子宫及双附件进行检查。检查前嘱咐患者排空膀胱后再开始阴道超声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经阴道超声检查。所有患者至少一次于分泌期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纵切面及横切面清晰显示宫颈管及宫腔内结构,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回声强度、厚度及内膜与子宫肌层的关系,观察宫腔内有无积液,实时观察并记录宫腔部分粘连的范围(包括宫腔上段或下段,不超过宫腔长径的1/2)及整个子宫内膜的厚度。同时对患者宫颈管上段的厚度及宫颈内口情况进行详密的观察。超声疑宫腔粘连者需要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严重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后嘱咐患者定期进行阴道超声的复查。
1.3诊断标准
宫腔镜检查粘连程度分类,重度:累及官腔>3/4,子宫壁粘连或粘连带肥厚,官腔上端和输卵管开口封闭;中度:累及官腔1/4—3/4,仅粘连带形成,无子宫壁粘连,宫腔上端和输卵管开口部分封闭;轻度:累及官腔<1/4.粘连带菲薄或纤细,宫腔上端和输卵管开口粘连很轻或可见。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对100例宫腔粘连患者进行阴道超声诊断后,有28例(28.00%)患者诊断为宫腔轻度粘连,32例(32.00%)患者为宫腔中度粘连,18例(18.00%)患者为宫腔重度粘连,16例(16.00%)患者为单纯的宫颈管粘连,6例(6.00%)患者为漏诊,漏诊患者均为宫腔轻度粘连,诊断符合率为94.00%,误诊率为6.00%,重度粘连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
3讨论
宫腔粘连是指宫腔手术操作中因为放射、感染而造成的子宫内膜底层被破坏,从而引发的子宫腔部分或全部的粘连情况。而造成了闭经、月经量减少、不孕、反复性流产、早产和周期性腹痛等情况。宫腔镜也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准确的检查手段,但是操作复杂,所以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治疗费用高。而随着阴道超声检查的引入,既能高效的检查出是否存在宫腔粘连,能确定粘连的部位和范围、程度。而且简便易行、安全经济,成为了临床上首选检查宫腔粘连的方法。
阴道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在宫腔粘连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诊断符合率为94.00%,误诊率为6.00%,重度粘连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中有6例出现了漏诊的情况,原因是超声检查是没有充分显示宫角部而导致的。因此对于横切面子宫内膜的观察时,应该注意横切面的子宫内膜线与声束方向垂直,轴向分辨率较高,相对于纵切面来说更容易观察到宫腔线的连续性中断及两侧宫角处内膜的对称性,这样则不易出现漏诊膜状及纤细的纤维条索粘连情况。采用阴道超声检查可以随时为患者提供检测治疗后的情况,让医生能够准确把握治疗的方法。
综上所述,对宫腔粘连患者采用阴道超声诊断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清晰显示出宫腔内结构,准确率高,方便无创,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