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构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看法:以生为本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本质要求;进行情感教育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以学促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形式;多元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中小学普遍呈现出令人欣慰的新面貌,产生许多新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旨在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塑造学生的内在灵魂。构建高效课堂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追求,现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构建高效课堂的看法。
一、以生为本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本质要求
(一)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传统的注重知识灌输式的教学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深刻的了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以主动的知识建构代替教师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只有学生自己想学,才能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才能真正出成绩,构建高效课堂才能成为现实。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做到从学生实际与喜好等出发,引导学生快乐学习与自主探究,主动建构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锻炼所学技能,最终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二)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使学生自己想学,学习兴趣必不可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趋向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包含的知识较抽象,初中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联系生活实际,精选实例,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只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加强理解与运用。创设情境,以表演激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表演课本中的知识需要学生课前做充分准备,并对知识做到深刻理解,从而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鲜活的形象,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会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
二、进行情感教育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一)以教师之情感学生之情。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与模仿对象,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往是一种情感活动,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投入真情,就一定能使学生感受到,也一定能被真挚的情感打动。“思想品德课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来自教师的语言艺术”。语言传递的是教师的感情,如果教师能带着真挚的情感以恰切的语调、语气等对课本知识加以转述与剖析,则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推动作用。
(二)模拟真实情景,实现理解与践行相统一。仅凭教师的知识讲解很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模拟真实情景能够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情感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基础,才会主动地在生活中践行由思想品德课程所获得的知识,实现知识由课本到生活的回归,这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
(三)拓展与延伸是情感教育的广阔天地。思想品德教学是对生活的再现与升华,但并不能概括生活的全部。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将课本知识与广阔的生活相联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拓展充分自由的空间,以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与内化。
三、以学促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形式
(一)以学法渗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持续提高。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对学生的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爱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会学更重要,只有学生会学,才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创造,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引导学生知识与方法用于解决现实问题,解决‘怎么用’的问题”。要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只有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与技巧,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体会情感的同时,学会学习,摆脱学习上的困境,并通过持续不断地完善学习方法,最终实现学习方面的大飞跃,终身学习有望实现。
(二)以问促思促进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能力的同步提高。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提问的重要性。以往的课堂大多是教师“一言堂”,在新形势下,一些教师的课堂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满堂问”,这样的课堂实际也是低效的,无效的问题只会无谓地浪费时间。借助教学案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本的初步理解不但很难会出现偏差,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初步学习更有重点,更能抓住学习的关键。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比教师揣摩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更有价值,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反馈的难点是教师需要反复探究之处,更是教师实现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点。
(三)学以致用促进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对学以致用重视起来,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渗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由实例引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引导,最终促进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尤其要注重引入时事热点新闻,以交流与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将其与生活、社会联系起来,建设课堂的延伸阵地——生活大舞台,实现由知识到生活的回归。
四、多元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推动力
(一)注重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要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进行多元评价。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以教师评价为主,新形势下的教学评价更注重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所以学生的自我评价最重要。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评价,可使学生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正视学习中的问题与可进步之处,更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自身的进步,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自信,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加强同学互评,促进共同进步。同学互评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又一重要评价,进行这样的评价,学生不会像面对教师那样拘谨,会因同学之间的情谊而愿意接受对方的建议,更准确地审视自身,发现并改进不足之处。在对同学评价的过程中,也会深入思索,联系自身,锻炼思维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三)优化教师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教师评价是学生最为看重的评价,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是对学生有巨大影响力的,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印在学生心里。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准确客观评价,就必须与学生加强联系,对学生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准确的分析,做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分析,对自卑的学生多加鼓励,对骄傲自满的学生有所批评,力争实现全体学生都有所进步。
(四)关注家长评价,促进家校合作。家长评价是学生尤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尤其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教学成果尤其需要家长评价加以巩固,家长的不正确的评价和可能导致教师的教学成果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与家长加强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实现家长与教师共同巩固学习成果。
五、结语
“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学生用心灵去感悟、体验,这样的学习才是生动的、高效的”。总之,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还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本文仅从以生为本、进行情感教育、以学促教及多元评价方面展开论述,今后将继续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出品德高效、具有内在灵魂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国强.浅析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J].读与写杂志,2015,10(10):152.
[2]白智明.以学为本,构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5(11):139.
[3]构建高效课堂,塑造美好心灵[J].学周刊,2015(4)144.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中小学普遍呈现出令人欣慰的新面貌,产生许多新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旨在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塑造学生的内在灵魂。构建高效课堂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追求,现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构建高效课堂的看法。
一、以生为本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本质要求
(一)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传统的注重知识灌输式的教学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深刻的了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以主动的知识建构代替教师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只有学生自己想学,才能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才能真正出成绩,构建高效课堂才能成为现实。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做到从学生实际与喜好等出发,引导学生快乐学习与自主探究,主动建构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锻炼所学技能,最终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二)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使学生自己想学,学习兴趣必不可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趋向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包含的知识较抽象,初中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联系生活实际,精选实例,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只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加强理解与运用。创设情境,以表演激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表演课本中的知识需要学生课前做充分准备,并对知识做到深刻理解,从而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鲜活的形象,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会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
二、进行情感教育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一)以教师之情感学生之情。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与模仿对象,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往是一种情感活动,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投入真情,就一定能使学生感受到,也一定能被真挚的情感打动。“思想品德课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来自教师的语言艺术”。语言传递的是教师的感情,如果教师能带着真挚的情感以恰切的语调、语气等对课本知识加以转述与剖析,则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推动作用。
(二)模拟真实情景,实现理解与践行相统一。仅凭教师的知识讲解很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模拟真实情景能够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情感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基础,才会主动地在生活中践行由思想品德课程所获得的知识,实现知识由课本到生活的回归,这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
(三)拓展与延伸是情感教育的广阔天地。思想品德教学是对生活的再现与升华,但并不能概括生活的全部。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将课本知识与广阔的生活相联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拓展充分自由的空间,以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与内化。
三、以学促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形式
(一)以学法渗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持续提高。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对学生的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爱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会学更重要,只有学生会学,才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创造,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引导学生知识与方法用于解决现实问题,解决‘怎么用’的问题”。要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只有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与技巧,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体会情感的同时,学会学习,摆脱学习上的困境,并通过持续不断地完善学习方法,最终实现学习方面的大飞跃,终身学习有望实现。
(二)以问促思促进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能力的同步提高。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提问的重要性。以往的课堂大多是教师“一言堂”,在新形势下,一些教师的课堂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满堂问”,这样的课堂实际也是低效的,无效的问题只会无谓地浪费时间。借助教学案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本的初步理解不但很难会出现偏差,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初步学习更有重点,更能抓住学习的关键。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比教师揣摩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更有价值,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反馈的难点是教师需要反复探究之处,更是教师实现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点。
(三)学以致用促进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对学以致用重视起来,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渗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由实例引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引导,最终促进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尤其要注重引入时事热点新闻,以交流与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将其与生活、社会联系起来,建设课堂的延伸阵地——生活大舞台,实现由知识到生活的回归。
四、多元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推动力
(一)注重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要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进行多元评价。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以教师评价为主,新形势下的教学评价更注重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所以学生的自我评价最重要。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评价,可使学生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正视学习中的问题与可进步之处,更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自身的进步,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自信,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加强同学互评,促进共同进步。同学互评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又一重要评价,进行这样的评价,学生不会像面对教师那样拘谨,会因同学之间的情谊而愿意接受对方的建议,更准确地审视自身,发现并改进不足之处。在对同学评价的过程中,也会深入思索,联系自身,锻炼思维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三)优化教师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教师评价是学生最为看重的评价,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是对学生有巨大影响力的,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印在学生心里。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准确客观评价,就必须与学生加强联系,对学生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准确的分析,做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分析,对自卑的学生多加鼓励,对骄傲自满的学生有所批评,力争实现全体学生都有所进步。
(四)关注家长评价,促进家校合作。家长评价是学生尤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尤其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教学成果尤其需要家长评价加以巩固,家长的不正确的评价和可能导致教师的教学成果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与家长加强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实现家长与教师共同巩固学习成果。
五、结语
“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学生用心灵去感悟、体验,这样的学习才是生动的、高效的”。总之,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还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本文仅从以生为本、进行情感教育、以学促教及多元评价方面展开论述,今后将继续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出品德高效、具有内在灵魂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国强.浅析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J].读与写杂志,2015,10(10):152.
[2]白智明.以学为本,构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5(11):139.
[3]构建高效课堂,塑造美好心灵[J].学周刊,2015(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