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逢春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独自在北京语言大学念书,倦时常常眼望西南方向:1760公里之外的重庆市梁平区,我永远的故乡。改革开放四十年,建国70年之际,它实现了华丽的蜕变。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爽朗的笑声:“快回家看看,智慧小镇都修到我们老家门口了。咱们梁平升级换代,在2020年要变成智能化城区啦。”
  智慧城,聚宝盆
  2016年12月底,国务院批准重庆梁平“撤县设区”,渝东北农业大县梁平一跃成为重庆市梁平区。全城欢呼,人人想要摘掉穷帽子,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逾百亿财富瞬间涌入,开始揉捏重塑一个新梁平。2017年12月26日,占地面积6000亩、以建设“智能家居制造 电商物流园”为主体的智慧小镇项目落户梁平区。梁平区又多了一个头衔:“新型现代化智慧生活小镇”。
  “大力发展智能家居制造,建成重庆市承接智能家居产业最大的家居电商物流基地,使梁平成为国内四大家居生产基地之一”,这句话绝非虚言。今年夏天,我再次踏上了梁平的土地,只见3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建成大半,已累计入驻企业300多家,建成投产近200家,包括创意家居生产、食品服装生产、新型材料、电商运营等多个厂家。
  梁平乃是“寿竹之乡”,以前没人重视的竹林资源被翻倍种植——梁平西北的“百里竹海”,竹林面积已扩展到35万亩,居于全国五大竹海之首。之前默默无闻的梁山竹帘、木版年画也开始崭露头角,还设立了竹类博物馆,纷纷为智慧小镇助力。随后,智能家居产业有效利用了竹林资源,搭配多种国内先进、智能化的竹材加工生产工艺技术,大力开发相关产品。未来,梁平将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相结合的智慧之路。
  短短三年时间,数十栋高楼已在村舍水田、平坝浅丘之间拔地而起。其中,电商物流产业园占地约400亩,产业园里的智慧小镇天华优博商学院在梁平各个乡镇展开免费的电商培训。“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做淘宝”,学院开展电商基础培训,讲解如何正确上传产品,怎样运用PS优化产品和店铺,如何通过直通车淘宝客推广产品,使大批对电子商务零认知的返乡农民工成了电商创业者,如今已成功辅助学员开设了三百余家店铺。
  去年,学院负责人来到竹山镇,发现这里的高山土李成熟较早、果脆汁多、味道香甜纯正,长满了荒山、地坎,甚至是田间地头,但当地村民苦于无销售渠道,李子毫不值钱。学院的人便着手展开了相关培训。
  我的小学同学李文辞职生完孩子后,生活比较单调,参加完培训后,心中甚是欢喜。于是,李文承包了上百亩土地,并试着申请开了一家淘宝店“李果老”,售卖李子、李子果酱、李子酒等产品,忙得不亦乐乎。最初经营的两个月,由于她电商专业知识依然薄弱,导致零订单。不甘心的她又主动来参加电商进阶培训,每天积极上课听讲,主动提问。不久后,她将网上店铺装修得焕然一新,再次上架李子产品,当天便成交了10多个订单。
  为扩大商品宣传力度,李文每天还会在抖音、快手、微博上分享有趣的内容,吸引了不少忠实粉丝。大城市里的上班族看着“百亩李花盛放” “进园采摘”“梁平采李节”“直播制作果酱”等生动有趣的视频,倍感新奇,纷纷下单。
  如今,李文不仅已经成了当地“网红”,更作为竹山镇电商的带头人,把镇上的李子作成了响当当的名片,让过去不值钱的水果变成了“香饽饽”。镇上的好几家贫困户也在李文的影响力下,走上了致富路。如今,全镇已有李田6500亩,未来还规划继续加大种植规模,力争突破万亩。
  “今年店里上万斤李子都快卖完了,我特意给你留了一箱!”不久前,一箱脆甜可口的晚熟李寄到我手中。
  除了李子值钱了,“柚子大,柚子圆,梁平柚子香又甜”,这句当地民谣如今也流传到了更远的地方。陈顺超是合兴的一名乡村教师,他开店后的第一单就卖出12斤柚子,销售额100多元。现在,他的“柚点意思”已成为皇冠店铺,肉质细嫩、风味浓甜、营养丰富的梁平柚也被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梁平柚还将通过中欧班列销往俄罗斯。
  梁平发展的脚步正迈得越来越大。8月26日,梁平智慧小镇在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闪亮登场,宣布即将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推进5G前端芯片和模组产业化项目,小镇中的各个企业也将引进更多先进的智能化机械设备,为城市开启科技之旅。
  文旅路,新体验
  在北京上学后,我与家乡相距甚远。十一岁的妹妹常来电分享自己精彩纷呈的课外生活,爸妈也时常在电话里感叹着家乡巨变。渐渐地,故乡的梁平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各种情绪在我的心中激荡。
  自去年冬天开始,妹妹更是跟上了潮流,学会了在抖音软件上全程直播,不断给我发来在各种景区游玩的小视频。我发现,梁平简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暑假里的一天上午,我随着妹妹走进“稻草乐园”,各种稻草卡通人物向孩子们频频招手,逗着他们在草地里跑来跑去,不停地惊呼:看!唐僧师徒、超级飞侠、变形金刚、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小黄人、昆虫乐队……转身来到“森林动物大会”,高高低低的灌木丛泻出一片新绿,孩童们时不时可以邂逅熊出没、狮子、老虎、大猩猩等,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烈日炎炎的下午,梁平冰雕馆又成了孩子们的好去处。几千平米的莹莹冰雪中,冰幻迷宫、托马斯小火车、徽派马头墻建筑群、比萨斜塔、双轨滑冰和雪道等各种游乐设施,让我都跃跃欲试。视频里,妹妹在冰上滑梯尖叫着滑来滑去,坐着碰碰车放声大笑,我也跟着欣赏了各式冰雕。
  到了晚上,我点开手机,一阵铿锵清脆、韵味醇厚的旋律传入耳际。妹妹坐在戏剧院,拿着宣传手册,有板有眼地在抖音上念道:“梁平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竹琴自清末民初就开始成为传统曲艺,一根竹筒和两块简板就能让时光慢下来,话不多说,今晚让我们来一起欣赏《琵琶记》吧。”话音刚落,她的粉丝们就一片欢呼。看着她得意的笑容,我又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了,悄悄网上一查,发现梁平竹琴于2018年已成为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完表演,妹妹陶醉其中:“竹琴和灯戏一样,传承了梁平独一无二的曲艺。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11月底还要举办第一届梁山灯戏剧本创作大赛呢!我当然要多了解非遗啦,顺便找找创作灵感。”
  从妹妹那里,我不断更新着对梁平的认识,也发现她的生活方式已渐渐向大都市看齐了:随着梁平规划展览馆、区级数字影院、大剧院陆续开馆,妹妹和她的同学可以看上4D电影,甚至体验“模拟飞行驾驶”;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馆陆续开馆,她可以看到原创的梁山灯戏《好人邓平寿》,也可以整天泡在各种博物馆,增长知识见闻;马拉松赛、围棋嘉年华、区第一届运动会、重庆市校园足球联赛也纷纷开幕,妹妹一有空就会参与其中,乐不可支。
  “姐,百里竹海观音洞开发了水上游乐园,我明天要去那儿玩!”又一天,妹妹指着新闻,向我欢呼。仔细一瞧,8月22日,这座掩映在深山翠林中的千年建筑有了直达的旅游专线,并升格为梁平区4A级旅游景区。只要半小时,就可以从城里抵达这个养生避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要知道,在我的童年时代,它还只是居于峭壁环立、两山相夹的幽深之地,需要搭大巴车一小时、再步行好久方可抵达。我不禁感慨万千,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成了特色旅游資源,为游客带来山水田园风光,成为“三峡乡村旅游精品路线”之一,真可谓天翻地覆。
  与此同时,梁平还在塑造中国顶级农业品牌,充分展示乡村振兴成果。金秋八月,梁平已连续两次举办晒秋节,妹妹所在的班级还进行了歌舞表演——《走在希望的新时代》。表演结束后,孩子们还一起用南瓜、冬瓜、西瓜、辣椒等农产品堆放造型,绘就出“红红火火”“五谷丰登”的作品。在秋收后的稻田里,妹妹撒丫子奔跑,兴致盎然地捉鳝鱼、捉泥鳅。在她眼里,下田已不再与汗水、痛苦沾边,反而成了一种时髦的趣味,一种童年的快乐。农耕文化展现了秋色之浓、民俗之厚、收成之丰、生活之美,剥去了历史的沉重感,成为众人口中被围观、被赞叹的文化符号,这实在令我惊讶。
  梁平可不仅仅是儿童们的天堂。如今,以“山水田园·美丽梁平”为主题的梁平新城已全面崛起,并正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而孜孜努力,为所有的梁平人都打造一个“乐园”。
  暖风入林,梅花吐蕊。梁平,即将成为重庆的一匹黑马,向七十岁的祖国献礼。
  责任编辑:曹晓晨
其他文献
传统的考试模式向来关注结果的可比较性和公平性,很少考虑对学习的加强和支持。它鼓励学生对事实性知识的掌握,鼓励再生他人的观点,激励浅层的学习,忽视复杂能力的学习。而当考试具有高利害关系时,教师常被鼓励去追求更高的分数,为不适当的考而教,而不是更好地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一些消极的甚至不合伦理的实践就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常态。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传统考试模式提出了广泛而深刻的质疑,并在学科教学中引入不
《诗经·卫风·氓》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弃妇诗,由于文本本身语言内涵与外延引起的诸多不确定性,以及读者不同的解读角度,对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有了许多不同的解读向度。  有人认为她善良热情、理性不足;有人认为她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而在两千年的整个封建时代里,她一直受着奚落,被斥之为奔女,朱熹就说:“妇人无外事,难以贞信为节,一失其正,则余无可观尔。”……  到底如何界定呢?《氓》中女主人公作为一个情窦初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实践证明:恰当的、科学的作文评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如何更有效、更合理地进行批改,是当前作文教学与评价中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的做法就是“走出误区,树立新观念,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积极推行作文评改方式改革,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三个误区  1、用分评价,评价过低,控制过严。不少教师批改作文时,至今还用分
语文学科是以学习语言、发展思维、传授道理、提高素养为主要任务的。而学习语言,朗读便是主要的训练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课文中的“外部语言”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内部语言”,至少要有10次以上的诵读作媒质,也就是说,朗读是语言内化的必要条件。同时,一篇美文,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语句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一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文学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同入“山阴道上”,然而其万千之美,往往不是让我们“目不暇接”,甚至“被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美,是难的。美,正在我们的阅读审美中流失。    一、美,在阅读期待的弱化中消解    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或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双桨,读写双桨齐发力,语文教学才能乘风破浪。读是基础,写是发展,彼此互相渗透,不可分割。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既能开阔读者的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又能为读者的写作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技巧的范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可见,阅读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重要途径。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课内“读写结合”片段小作文训练的做法。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一直不尽如人意,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有相当多的学生冷落语文,更谈不上享受语文。有人曾这样描述语文教学: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语文教学真是吃力不讨好啊!翻阅近几年的语文杂志,追寻“语文的诗意”成了许多语文教师的心声和呼声。实施新课程,让人想得最多的就是能否借这样一个契机消除语文教学的尴尬,让语文课迸发出魅力、活力和生命力。应该说,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视窗、开
新课程实施至今,带来理念普遍更新的同时,也带给老师许多新的困惑。作文教学的玄虚化令许多老师手足无措,纷纷感叹:“以前教作文,还有知识可教;现在教作文,不知道教学生什么,只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写,这样怎么能提高作文能力呢?”诚然,新课程实施之前,教作文就等同于教作文知识;新课程实施之后,作文知识从作文教学中隐退,教作文等同于“教师不作为”。新课程实施前后,中学作文教学为什么同样地陷于困境呢?    一
编者按: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具有语文教育方面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仅此几家:北京师范大学(导师:郑国民/刘淼)、浙江大学(导师:刘正伟)、福建师范大学(导师:孙绍振/潘新和)、华东师范大学(导师:倪文锦)、上海师范大学(导师:陶本一/王荣生)、湖南师范大学(导师:周庆元)、山东师范大学(导师:曹明海),其中有的博士点由于导师退休或工作调动的原因已经或即将停止招生;这些学校总共培养的和正
在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过于浮华,内容不实,只是为了让文章看起来华丽而引用各种名言,没有考虑到其是否符合文章主旨;或是有部分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提出了一定的观点,但缺乏足够的论据支撑,这导致学生的写作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来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中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