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微创横切纵缝内眦赘皮矫正在同期三点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同期行改良微创横切纵缝内眦赘皮矫正、三点重睑成形术联合治疗内眦赘皮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

抽取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300例单睑内眦赘皮患者,均行同期改良微创横切纵缝内眦赘皮矫正、三点重睑成形术治疗,指定高年资、高职称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操作。记录300例单睑内眦赘皮患者手术情况、预后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后进行相应分析。

结果

300例单睑内眦赘皮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方案手术治疗,手术时间(49.53±6.37)min,术中出血量(9.10±1.55)ml;300例单睑内眦赘皮患者术后均予以3个月随访,其中失访6例(2.00%),随访成功294例(98.00%)。300例单睑内眦赘皮患者术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睑裂长增加,内眦间距与睑裂长度比值减少,内眦间距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例单睑内眦赘皮患者对本次治疗效果满意度高达(91.16±0.37)分。

结论

应用同期改良微创横切纵缝内眦赘皮矫正、三点重睑成形术治疗内眦赘皮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对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者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首次进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2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输尿管置入术后2周内发生尿路感染的84例患者为感染组,按照性别、年龄(±3岁范围内)及置管手术时间(±30 d内),1∶2匹配的原则随机选取未发生尿路感染的16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泌尿外
目的探讨HIV抗体筛查S/Co值、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T/CD8+T比值单一或联合检测对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非阳性病例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中首次HIV抗体筛查阳性,蛋白印迹法确证结果为阴性或不确定的178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后经补充实验或随访检测已明确诊断HIV抗体阴性43例,HIV抗体阳性135例
目的观察应用利托那韦强化的达诺瑞韦(Ritonavir-boosted danoprevir,DNVr)联合盐酸达拉他韦(Daclatasvir,DCV)治疗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33例基因1b型CHC患者,使用DNVr+DCV抗病毒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4、12周,以及停药后第12周检测
几乎所有的病原体均有DNA或RNA基因组,测序技术理论上可有效检测出所有病原体基因组,从而为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提供帮助。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或高通量测序,自2005年问世以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运用,其低成本、高效率、高准确性的特点使之成为临床鉴定病原体微生物的有利技术平台。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next generatio
囊性纤维化是由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在高加索人群中多发,携带率约3%,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则低于35/10 000,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本病例临床表现为肺部感染伴不明原因肝硬化,初诊疑为肺结核,经抗结核、抗感染治疗无效,会诊后拟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然而疗效仍不理想,肝穿病理提示局灶性胆汁性肝纤维化,胆管中有嗜酸性物质,患者有肝硬化家族史,考虑遗传性疾病可
最新研究发现,肠道Akkermansia muciniphila(A. muciniphila)是调节人体免疫和代谢的重要功能菌,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密切关联。本文对A. muciniphila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综述,重点聚焦A. muciniphila的基本特性、定植影响因素及其维持肠道稳态的机制;系统阐述A. muciniphila与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慢性代谢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关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甘露糖受体(sMR)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感染科住院行肝穿刺活检的CHB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根据肝纤维化分期分为无纤维化组(S0)15例,轻度纤维化组(S1~2)20例,中重度纤维化组(S3~4)15例。另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其中男12名,女8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疟疾是旅行归来者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因检测手段的局限,常被误诊和漏诊。本文报道1例35岁中国男子从尼日利亚回国后发烧10 d,外周血疟原虫涂片3次及血培养3套均为阴性,同步进行的血宏基因二代基因检测技术(mNGS)提示三日疟,治疗后迅速好转,后经PCR确诊。本例病例报告提示mNGS可帮助临床医师快速精准识别疟疾感染。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是AIDS患者视力损失的常见原因。结合浙江区域特点,制订针对AIDS患者合并CMVR的诊治共识,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CMVR的综合诊治能力,降低患者视力伤失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共识建议:(1)CD4+T淋巴细胞数<100个/μL的AIDS患者,尤其是<50个/μL的患者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将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和柘城县人民医院489例艾滋病患者按临床表现分为发热组、呼吸道感染组、腹泻组、呼吸道感染合并腹泻组和其他临床表现组。分析其心电图变化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①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②发热组、呼吸道感染组、呼吸道感染合并腹泻组心电图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其他临床表现组(P=0.008);③呼吸道感染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