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有许多的困惑,还存在许多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下面就如何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要真正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时时通过各种事例让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学校操场,我先在教室设计好测量的场境,认真做好分工等一系列准备,然后才让学生按方案测量,接着,同学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卷尺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在合作中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最后回到教室交流时,其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交流合作的乐趣!
又如在讲授六年级数学找规律这节课时,授课前设计的一个小游戏:“考考你的记忆力”。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个数串:149162536496481,让学生默记半分钟,然后让学生背出数串。由于还没讲找规律所以学生看不出这串数其实是从1——9这9个数字的平方组合。没有规律要在半分钟记住可真是难以做到,学生中有的小组分工,四人一组每人记几个数,分工好的小组能轻松的写出数串,“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事实面前学生们不得不相信合作的优势,亲身感受到合作的益处。以后课上课下的合作自然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二、合作交流要有充分的准备
在小组合作前,未让学生有充分的独立学习思考时间,就匆忙进入交流程序。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还未想周全或还未形成之时,能力较强的学生已说出较完整的答案。能力较弱的学生无话可说,结果只能是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这们合作的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
曾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讲的是《圆柱的认识》。作课老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题: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做一个圆柱。这个练习题的设计一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同学都想表现一下,看吧,这个学生想做,那个学生也想做。但老师提供的材料只有一份,沒办法让想做的学生都做到;再看哪个小组,他们分工合作,一个剪圆柱的侧面,一个剪圆柱的底面,做的还真有条不紊,但在粘在一起时呢,这边大了,那边小了,你埋怨他,他埋怨你;还有的小组一个学生做,忙的很,其他同学在一起当观众,只是呆呆的看。十几分钟过去,真正做好的没有几个。老师一看一节课的时间已过去大半,赶紧说“停”。学生们也听话,一个个停下来。“谁想把小组合作完成的圆柱展示展示,老师拿了一个做好的展示给大家,对这个小组进行了表扬。这位老师也照顾全面,接着问:其他小组为什么没做好?好好考虑”。一问不要紧,一个女同学十分气愤,情绪激动的站起来说:“我们小组的XXX他根本就不会做,还一直和我抢。”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有得到表扬的小组纷纷说他们小组没做好的原因,主要的原因一个也没点到,说的全是气话,埋怨话。“好了,好了……下课后你们再好好总结,继续学习下面内容。”每个课桌前是一些没完成的散落的圆柱的“肢体”,一些学生在下面内容的学习中还忍不住看几眼。像这样走马观花过场的小组合作根本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相反还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益,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合作交流要选择适当的时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进行合作交流?怎样进行合作交流?如何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实组织合作交流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事,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有必要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做出正确的判断。要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适时地组织交流学习,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有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学生有疑问之时引导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但在这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成为部分学生的个人表演,例如,在学习“算24点”时,在教学例题时,我让学生们充分的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们交流出很多方法,每个人的积极性又都很高,想向大家交流自己的方法时,我让学生四人组成小组来进行比赛,比一比谁计算的最快,想到的方法既简便又多?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发现者的位置上,使学生带着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新进行探索与交流,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扩大交流面、这样既让他们的意见得到了展示,又使他们在交流中获得思维的碰撞,发现计算的方法,在领略他人的思维策略与方法中不断地反思与吸纳,使知识得到真正内化。又如:前案例中的圆柱体的制作,学生在学完圆柱的特征后,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做出来,没有必要再几个人合作一个,给学生制造不必要的矛盾,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交流与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通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出现的问题,常常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解决。要想让同学们的思想火花开得更艳,作为教师也应该经常性地与同事多交流讨论教材中可能出来的问题以及同学们可能提出的问题。终身学习,很有必要。
当然,交流与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交流与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我们学校现在每班学生差不多都在七十个人以上,有的班级已近九十个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太多,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能达到预期的交流效果?教师能很好的观察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情况?……很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真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有所获。